增强“四力”好新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绳会丽 王伟 沈薇薇

    《今日资讯》作为民生新闻栏目,本就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见长,近两年更是通过机制创新,鼓励更多记者投身火热的新闻报道最前线,宁可用“笨功夫”也要讲“好故事”。今年6月开始,《今日资讯》也一如既往地推出了“走河道看防汛”系列报道。三个月的时间里,记者深入全省11个地市的城市、乡村,沿河探访,走访了数十条河流,播发了近百条报道,实际排除防洪隐患超过三十个。整个系列报道新闻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走基层锤炼“脚力”一一脚下有泥土,报道见真章

    “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只有深入新闻现场,才能做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走河道,看防汛”系列报道中,记者就足足地下起了笨功夫。往年的报道,栏目组惯常做法是派出具备多年舆论监督报道经验的记者,以全省观众爆料线索为出发点,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前往调查采访,并编辑成片。这样的报道往往更注重一事一议,就地解决,不易长效。今年的报道,记者专门梳理出我省流域面积广、影响范围大、洪涝灾害高发的重要河流,逐一查询、了解并实地走访报道。

    沿河探訪,查找问题是第一步。河道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在河道中乱建、乱占、乱采、乱堆的情况,不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就能发现的,要真正走近河道,仔细地采访、观察和了解。正是这些扎实地走访,才有了张家口桑干河流域大量废弃矿渣的发现和处置,有了唐山白羊峪景区大量淤泥垃圾的清运和治理,有了多个记者所到之处恢复水清岸绿的整改行动,也才有了直播记者偶遇巡河市委书记,共话河道整治、家乡建设的精彩故事,为我省汛期各地河道整治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走河道,看防汛”记者边走边看,脚下沾着泥土,额头挂着汗珠,在践行“四力”的新闻报道实践中,不断提升着深入采访的各项能力。

    二、善学习练就“脑力”一一好作品闪耀思想的光芒

    在邢台市朱庄水库上游,记者高亦萍走访河道过程中发现一处游乐场,时值主汛期,游乐设施却占据河道。记者质疑河道是否被“乱占”,当地有关部门却含糊其辞。直播过程中,记者明确指出河道管理规定与当地实际情况存在的出入,并提醒,即便该游乐场经过国土部门审批,未经水利部门审批在河道内建设的同样属于乱占河道行为。而记者王冉在秦皇岛青龙河边走访时发现一处危险的尾矿库,通过直播航拍镜头为观众呈现并解释该尾矿库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追踪报道中给出了尾矿库治理后的最终“归宿”。

    新闻报道不仅要“讲好故事”,还要给人启迪,让观众知道“为什么”,明白新闻背后的缘由。这要求记者善思考、勤思考,不仅仅停留于表层的呈现,更要注重诠释解读,提供立场观点,走进观众的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脑力,抓住问题要害,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路径。

    三、以增强“四力”至提升“四力”

    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目的是要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作为根植一线、从群众中来的民生新闻栏目,《今日资讯》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四力”的锤炼用于更好地扩大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上。

    在记者的直播镜头前,各级河长不回避问题,积极妥善处置问题的态度得到好评。走河道的过程中,记者的镜头不仅发现了问题,更看到了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河道治理方面做出的成绩:河道拓宽,堤岸绿化,河流流域内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手机APP操控,航拍飞机巡河,24小时监控摄像头直通河长……传播河道治理的先进经验,也成为了此次“走河道,看防汛”系列报道的一大亮点,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节目播出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观众打来电话提供各种线索上千条,新媒体端总点击量数千万,其中单条最高点击量也近百万,评论有数万条之多。而涉及的问题,一经播出,各地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并在节目中一一予以回访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另外,整个节目播出后,河北省水利厅专门联系栏目,想要和栏目就全省的河道监督问题进行深度合作,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节目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年《今日资讯》栏目的“走河道看防汛”系列报道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是践行新闻“四力”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今日资讯》栏目作为责任媒体的社会担当。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