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卢占龙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危害家畜和人类健康,从病原、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羊布鲁氏菌病进行了阐述,为畜牧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诊断;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1-0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该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睾丸炎和多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以传染给其他家畜。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控制的地区又有新的人畜布鲁氏菌病流行,河北省磁县以及山西省的朔州、忻州等地,及辽宁省都有布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1 病原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球杆菌,无芽孢、荚膜和鞭毛,

    羊种的致病力最强,感染后症状较重,可引起暴发流行。布鲁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较强的内毒素,不同菌株毒力差异较大。

    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72~114 d,在粪尿中能存活45 d,在乳中生存60 d,在冷暗处的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但对湿热敏感,60 ℃ 30 min、70 ℃5~10 min可杀死。日光下暴晒10~20 min或3%含氯石灰澄清液数分钟均可杀死。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可转变为L型,此型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并逆转为普通型,这可能和复发有关。

    2 临床诊断

    2.1 流行病学

    该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如羊、牛、猪、水牛、鹿、骆驼、野猪、马、犬、猫、鸡以及一些啮齿动物等,其中羊最易感,其次为牛,再次为猪。一般性成熟动物较幼龄动物易感。病畜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其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有时也可通过粪便排菌,乳汁、感染公畜的精液中也含有病原菌。健康动物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

    2.2 症状

    流产是主要的症状,常发生在妊娠后的第3~4个月。流产前症状不明显。有的表现食欲减退,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另外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公羊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2]。

    2.3 病变

    羊剖检可见胎衣水肿增厚,并没有出血点,呈黄色胶冻样浸润,表面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并伴有絮状物,胃肠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能有点状或线状出血。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散在坏死灶。有的关节肿大,关节囊壁增厚,关节腔有渗出物。公畜的睾丸和附睾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微生物学诊断

    从流产母畜的子宫、阴道分泌物、血液脏器及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脾、淋巴结、血液取材作微生物检查,用克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发现成丛的红色球状小杆菌即可确诊,有条件时,可做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

    3.2 血清学诊断

    山羊、绵羊群检疫用变态反应比较合适。也可用血清凝集试验,也有的用补体结合试验。近年来,不少新的方法被用来诊断该病,其中包括间接血凝试验、抗球蛋白试验、ELISA、荧光抗体法、DNA探针以及PCR技术等。

    4 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无该病污染地区。应控制该病传入,最好的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隔离观察2个月,同时用凝集反应等方法做两次检疫,确保健康后才可混群。无病畜群,应定期检疫,一经发现,立即淘汰。受威胁地区。要与疫区划分水源和草原;加强杀虫、灭鼠、消毒;搞好预防注射。疫区以防止传播、逐步清除、就地扑灭为原则。定期检疫和分群隔离,发现病畜隔离饲养,畜群每次检出阳性或发现病畜后,必须消毒污染的环境、用具和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盘、羊水及阴道分泌物。对于布鲁氏菌病常在地区的家畜,每年要定期预防注射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疫苗(S2)和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活疫苗(简称M5苗)。前者对山羊、绵羊、猪和牛都有较好的免疫效力,此苗毒力稳定,使用安全,免疫力好。可采用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气雾免疫等方法接种。免疫期羊为3年。后者是我国选育的一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可用于绵羊、山羊的免疫。接种方法为气雾、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口服等,免疫期为2~3年。最适用于羊群气雾免疫,但不能用于孕羊。

    4.2 扑灭措施

    如果畜群中一旦发生该病,除隔离流产畜和消毒环境以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等措施。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疗药剂不易生效,因此一般不做治疗,应淘汰[3]。

    5 公共卫生

    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在我国人布鲁氏菌病最多的地区是羊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从人体分离的布鲁氏菌大多数是羊布鲁氏菌。一般牧区人的感染率要高于农区,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急性期病多缓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发热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多次反复。发热时中毒症状不明显,退热后症状反比发热时较重,故又称该病为波状热。关节痛常较剧烈,与风湿热类似,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约占男性患者的20%~40%,乃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肝脾肿大也很常见。

    慢性期病程超过一年,称为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直接表现为慢性。凡慢性炎症表现为低热,关节痛,气候变化、劳累过度会加重病情,为相对稳定型。慢性基本上分两类:一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像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二是器质性损害,以骨骼-肌肉系统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

    人用药治疗有四环素联合链霉素:布鲁氏菌对四环素仍高度敏感,这一联合疗法目前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脂溶性作用,较易透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也可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口服后能抑制布鲁菌的浓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氧氟沙星,在体外对布鲁菌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兆宏,路 燕.动物传染病[M].第三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张宏伟,董永森.动物疫病[M]. 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程 凌.养羊与羊病防治[M].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