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生活 感悟生活 思考生活

    崔益林

    用“半壁江山”来形容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地位,实在不为过。因此,作文对于应考者来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针对这样的要求,我想对2020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情况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必要的应试对策。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作文独领风骚

    先说命题作文题。对2020年全国各地150道中考作文命题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命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在中考作文命题中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几乎占到所有试题的85%以上。如陕西省的“合唱”,江苏省13个大市有12个地区都是命题作文,山东省17个大市有13个是命题作文。不仅如此,命题作文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改进。有的地区不再拘泥于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题目,而是借鉴作文材料导引的形式,对题目进行明确引导;还有的地区以一个导语的形式出现,然后再亮出文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目的就是降低考生审题的难度,为考生的立意选材打开一条宽阔的通道。命题作文的特点是严中有宽,既限制了写作内容与范围,又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这种试题还将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就不言而喻了。

    再看选题作文题。这种题型,作为近年来中考作文出现的一种新型形式,虽然不能够代表未来命题的主流方向,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出现“二选一”甚至“三选一”题型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如山东淄博卷的“别着急,慢慢来”/“你很重要”,山东青岛卷的“疫情之后重返校园”/“青春是……”,重庆A卷的“历练”/“三则名言”、B卷的“绊·伴”/材料作文有关“看海”,浙江金华卷的“想象作文”/以“我们需不需要童话”为话题,嘉兴卷的材料作文“熟悉和陌生”/材料作文关于“翼装飞行表演”的热议。此外,还有像四川的广安卷、自贡卷、南充卷、遂宁卷也都是二选一。江苏南京卷多年来都是以想象类作文为命题导向的,2020年也采用了选题作文的形式。北京卷也开始尝试命制二选一的题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类题目,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选题作文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間,让考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是针对不同考生的不同喜好而设,这样可以扬长避短,自主选择,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同时也是在更大程度上体现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可以断言,这种命题形式在以后的命题主流倾向中,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再看话题作文。这种形式曾因其“三不”优势而备受青睐,近年来却受到了冷遇,所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这种题型基本上不再出现,即便出现,也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如2020年江苏宿迁卷、四川泸州卷就是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最后看材料作文题。在中考的考卷中材料作文题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如2020年河北省试卷、湖南常德卷、四川内江卷、浙江台州卷都是提供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完成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命题形式,我认为主要是体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同时也是与高考接轨。这不仅是一种写作测试形式,更是一种尝试与探索。但是从中考作文命题不设置审题难度这个角度考虑,材料作文,尤其是提供情境类的作文,抑或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流行趋势,在中考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应该不会很高。

    至于大作文与小作文并存的命题形式,尽管也有,但是出现的概率很低。比如2020年四川眉山的中考作文题就是“大小作文”。

    二、命题内容:关注成长经历,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充分体现“立德树人”价值取向

    (一)突出自我,关注考生成长历程

    纵观202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作文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体现“写自我”“抒真情”的基本原则,关注考生自我成长历程的题材成为中考作文题的关键词和热点词。

    如南通卷的命题作文题“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徐州卷的命题作文题“当你需要时,有我”,连云港卷的命题作文题“你的光亮照亮我的世界”,浙江宁波卷的命题作文题“自己决定”,淮安卷的话题作文题“认识自己的特长”,泰州卷的话题作文题“掌握在自己手里”,山东临沂卷的命题作文题“真实的我”,广州卷的命题作文题“我也是富翁”,等等,都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特长、个性展示的过程,是对考生内心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等的纵深揭示。在写作文过程中,将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出思维质量的高下。

    (二)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语文是一门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和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效载体。2020年中考作文题在鼓励考生表现自我、大胆展示内心世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崇尚美德,出现了很多围绕社会热点而命制的题目。

    如北京卷的第一题“2020,我的中考”,很明确就是要扣住2020年这个不寻常的年份来写;南通卷“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中的“那段日子”,我们很难回避庚子年春天的“那段日子”;重庆B卷的“绊·伴”,山东青岛卷的“疫情之后重返校园”;四川南充卷的“2020,我的抗疫生活”;山东滨州卷的“只要还在”;江苏泰州卷的“同一种力量”;四川泸州卷在材料里明确指出“样子”就是“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四川德阳卷在作文导语中提示“美的瞬间”就是“……这是逆行的背影,是时代英雄的美……”,另外还有像四川广安卷使用网络红人李子柒的有关材料来命题……由此不难发现,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越来越多地与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联系,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关注生命,关注人性美、人情美,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的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还应注重对思想道德和审美鉴赏等能力的培养。

    (三)尊重体验,便于考生表达情感

    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中考作文,只有融入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有温度的作文,也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202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作文题都要求考生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因此,尊重考生对生活的体验是作文命题者无可回避的事实。

    如北京卷的“2020,我的中考”、南通卷的“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上海卷的“有一种甜”、浙江温州卷的“笔记”、浙江衢州卷的“变化”、新疆卷的“放学路上”、贵州黔东南卷的“放下”、山东济南卷的“希望,就这样生长”、山东淄博卷的“别着急,慢慢来”、四川乐山卷的“留住美好”……

    面对这一道道诗意盎然的题目,考生自然会心浸其中,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内心的体验捧出来,写出既富有真实感,又极接地气的佳作来。可以肯定地讲,今后各地的命题者在设计中考作文题时,一定会更多地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来碰撞考生的心灵,从而让抒发真情实感成为作文的主旋律。

    (四)注重思辨,把控考生思辨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加强了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的考查。受此影响,中考作文命题也逐渐增加了辩证思维和文化内涵的容量,尽管分量不是很大,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类文题可以考查学生透视问题的能力、思想的广度、思辨的深度、文化的厚度,试图从哲学的思辨性与文化特色两方面拉开中考作文得分的差距。

    如浙江衢州卷在中考作文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变化是世界上唯一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浙江台州卷要求以一家三口的对话引发联想和思考;浙江嘉兴、舟山卷在导语中引用一名失联翼装女飞行员生前所说的“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议论文;安徽卷引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的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要求写一篇文章;四川遂宁卷的导语是“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要求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浙江嘉兴、舟山卷在所给材料中直接说“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触发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还有四川成都卷引用艾青的一首詩作为材料,然后就直接以“出发”“到达”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

    以上这些地区的考题,都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这样的考查,不仅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新颖而独特,既能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审视材料、辩证思维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以上分析,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中考,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指导考生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否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直接影响到作文的立意。“品高文自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事,并且对这些发生的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出这些事背后所承载的理性的东西,然后由事入理,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来。如果缺少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那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安于现状,安于平庸。唯有用心观察,潜心思考,才能使我们的考场作文摆脱平庸、避免流俗,从而获得高分。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系列训练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对训练内容分门别类。如题材训练,可以围绕“成长”“亲情”“友谊”“感恩”“励志”“责任”等话题进行训练。又如结构训练,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开始,按照“凤头”“猪肚”“豹尾”逐一进行训练,这其中还包括开头的点题训练、结尾的升格训练,以及如何拟写小标题的训练。再如语言训练,包括修辞训练、句式训练、词语训练,还有词语异化训练等,切不可盲目进行,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作文训练中的薄弱环节,才能弥补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精选精品佳作进行鉴赏阅读

    这其中包括一些名家的散文精品和中高考佳作。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着广泛的阅读面。因为只有广泛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才能拓宽写作的视野,才能积淀文化的底蕴。所以为使中考作文获得一份满意的成绩,考生必须重视阅读。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优秀习作中选取部分进行阅读和评析,另一方面可以从报纸杂志上精选一些时文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在阅读、分析和鉴赏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

    考试作文因其作文目的不同、地域不同,以及受到考试时间和阅卷时间的限制,直接导致考试作文与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树立“亮点”意识,要做到每篇作文至少要有一个亮点,可以是词语亮点,可以是语言亮点,可以是立意亮点,可以是结构亮点,可以是文面亮点。在考试时做到“五个一”,即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新词,一句点明主旨的话,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整洁美观的文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作文耳目一新,赢得青睐。

    当然,无论从何种角度去分析,要想取得2021年中考作文的胜利,还必须苦练写作基本功,多读多写。倘若我们想通过猜题押宝的方式去投机取巧,那是万万要不得的。不过话得说回来,如果我们既注重了平时的训练,又能透彻地去审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并从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那么,我相信无论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还是考场作文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毋庸置疑,也一定能取得2021年中考作文的全面丰收。

    2020年的中考大幕虽然已经落下,但是迎接我们的将是充满更多希望、更多挑战的2021年,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群策群力,聚精会神”,张开臂膀,迎接2021年中考的到来。

    参考答案

    《踏雪归乡》参考答案:

    1.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消除疲惫,养足精神;回家过年可以软化游子在外的苦辣酸甜;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再次充满在外打拼的斗志与干劲。

    2.(1)“顶”“披”是动作描写(或运用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游子归家时日夜兼程的状态,表现了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朝圣”写出了游子对回家过年的重视及归家时的隆重。(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的老人见到游子归来时的情态,表达了老人此时的极度喜悦之情。

    3.“门板”和“门锁”既指现实生活中家乡的“门板”和“门锁”,又运用比喻的手法,用“门板”喻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用“门锁”喻指在家等候游子归来的老人。

    4.文章既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眷恋与思念之情和回家后的感动与喜悦,也通过写家乡對游子的挂念与期盼,表达了故土难离、乡情永驻、亲情永伴的情怀。

    《流凌的黄河》参考答案:

    1.D(“将黄河从入冬、封冻到解冻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出来”错误,全文围绕“流凌的黄河”来写,展现的是黄河开始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场景)

    2.①作者灵魂震颤,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消失得无影无踪。②作者由流凌的黄河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

    3.①采取远视的角度,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了拨破云海的太阳,黄河滩上的彩虹。②描写的是黄河滩头富有生机的春景,表现的是一幅充满生机、希望、胜利的景象。

    《寻找“流浪的地球”》参考答案:

    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寻找宜居行星。

    2.不能删去。“约”是大概的意思,去掉后“3300颗”成为准确的数字,“开普勒望远镜总计发现了3300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打比方

    4.要有液态水、氧气,气候宜居。

    《遥望宇宙深处的“眼睛”》参考答案:

    1.把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比作遥望宇宙深处的“眼睛”,标题形象生动,新颖有趣,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

    3.运用疑问句式提出众多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伽利略望远镜是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均采用凸透镜。

    5.宇宙观测、激光通信、太阳大气观测、卫星成像、激光雷达等。

    6.B

    《安于低调是自信》参考答案:

    1.安于低调是自信。或: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并安于低调。

    2.过渡。或:承上启下。由做人的高调与低调过渡到对文化的高调与低调的论述。

    3.对比论证。将做人的高调与低调进行对比,文化的高调与低调进行对比,更能阐明不同处事行为的特点。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是一个低调的人。因为我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在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

    《与世界和解》参考答案:

    1.与世界和解。或:与世界和解,将会大受裨益。

    2.“世界”就是个人置身的现实生活、客观环境、社会风气、世俗习惯。“和解”就是平息纷争,重归于好,淡化矛盾,求同存异,还有妥协之意。

    3.一种是神通广大,本事出众;另一种是准备以死抗争,生无可恋,因而也无所顾忌,孤注一掷。为具体阐明这两种人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4.不是的。作者所说的与世界和解,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智慧等提出自己的目标,要降低过高的欲望,放弃不切实际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