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多元体系

    徐琳 邝家明

    现行语文统编教材导向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同时各基层学校也积极响应,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在此,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这一亲和的阅读关系营造整本書阅读氛围的有效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核心概念

    “阅读共同体”是基于“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引申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读者及其助读者(包括教师、家长、同伴、阅读工具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分享、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亲和、有吸引力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与阅读关系。

    整本书阅读共同体基于阅读共同体共读同一本书而提出,是指阅读某本书的所有参与者,在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相互砥砺、相互帮助,从而建立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的阅读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与其他共读成员形成共识,确定读“整本书”这一共同的关注点,并围绕这一主题一起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在阅读共享中相互学习、相互成就。

    二、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研究思路

    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分级阅读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依从“甄选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书目—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研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分级目标和策略—实践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例”的研究思路,对小学六个年级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进行了实践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时,将小学六年看作一个有序的整体,把每一个年级看作一个阶段,按学生的学龄特点及心智发展规律,构建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共同体,同时对整本书阅读的分级目标和阅读策略有所侧重,酌情安排,逐年进行实践延伸。

    三、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体系

    笔者在小学六个年级逐步构建了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体系,如图1所示。

    1.有声阅读共同体

    有声阅读共同体是指让音频工具(有声书)成为一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助读者,与之构建成“有声阅读共同体”。让学生一边听故事音频一边阅读整本书,并用手指跟着播放速度指认,既扫清了学生在听读时的生字障碍,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

    为防止“有声书”变成“懒人听书”,在第二本共读书目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录制“有声书”的方法。先将共读书目的所有章节按班级人数进行分配,让每个学生在“领”到朗读任务后,通过喜马拉雅APP平台上“我的作品”这一路径,自己录制“有声书”。如此,这本书的内容音频就变成了班级学生共同完成的“巨作”。为了达到“声”临其境的目的,做到在朗读时不添字、漏字和不断句、破句,学生必须反复朗读某个章节,最终在有声的朗读中培养了语感,增加了识字量。

    2.码书阅读共同体

    大部分家长认为绘本是最贵的图画书,所以没有为孩子购置很多绘本,导致教师在为学生推荐绘本阅读时,往往会遇到绘本阅读书源少的问题。为此,每当班级增添了一本绘本书后,笔者都会将其生成一个“二维码”,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书源不足的问题。码书阅读共同体是将一本本绘本故事书生成一个个二维码,让绘本故事书的“二维码”和二年级学生构建成“码书阅读共同体”,学生只需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扫码后即可进行阅读。码书阅读可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绘本的魅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捧起纸质绘本进行重读、追读、寻读、摘读。为尊重知识产权,教师或家长制作的二维码仅供班级内部阅读使用,不予公开。

    3.相约周五阅读共同体

    相约周五阅读共同体是将教师、学生、家长三个读书群体组织在周五晚上同一时间的班级阅读微信群里,鼓励大家对同一本书进行共读分享。学期初,先由教师组建一个“相约周五”整本书阅读微信群,再设计好“整本书阅读开讲”主持人值班表,最后按照计划展开实施。主持人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将在微信群里用视频或音频的形式为大家分享阅读书目。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首先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章节介绍和个人的阅读分享,然后抛出该章节值得商讨、思辨的问题,引导群内所有的共读者以发送语音的方式展开热烈的交流,最后组织共读者就故事发展、主人公的命运、情节、悬念等进行下一章节的预测。整个活动于每周五晚上20:30开始,历时30分钟。

    4.导图阅读共同体

    导图阅读共同体基于思维导图发展而来,指将整本书的目录变成一张可视化的“目录导读图”。整本书阅读启动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运用提问的阅读策略画好目录导读图的一级分支,再让学生围绕目录中各章节的题目提出问题,其问题可以指向人物、情节起因等。这些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成为学生阅读的“引路者”,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在导读图一级分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提问和阅读对导读图进行了二级分支的勾画,接着再追问、阅读,不断丰富三级、四级分支,最终顺利完成了这本书的导读图。

    导图阅读是为了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导读图也是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的路线图。让导读图和四年级学生一起构建成导图阅读共同体,实现了阅读思维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分享导读图,共读者相互启发、产生共鸣,实现有效阅读。

    5.共享阅读圈

    共享阅读圈是受“星耀阅读”APP搭建共读平台的启发而产生,意在让“互联网+”和五年级学生一起构建成整本书阅读共同体。共享阅读圈搭建了共读社区,实现了整本书共读的智能分享和以评价促发展,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6.读写阅读共同体

    统编教材对六年级学生提出了“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和要求。笔者希望通过构建读写阅读共同体,使“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真正落地,提高学生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使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时是读者,从整本书走出去时是作者。读写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方法如下。

    一是互换读本,丰富阅读留痕。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应要求进行阅读批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互换读本,思辨共读者的阅读批注,并在前者阅读批注的基础上继续丰富阅读留痕,从而实现无声地交流,共享阅读心得,碰撞阅读思考。

    二是整本书阅读漂流记。以整本书阅读漂流记为任务驱动,将传统的每人写读书笔记改为按阅读进度、按学号轮流进行,其内容可聚焦在某个章节。漂流共享使学生不敷衍、不应付,实现了课外阅读减负提质。整本书阅读漂流记也促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整本书,并在整本书的空白点、补白点、转折点、续写点、思考点和争议点进行创作延伸。

    四、 根据体系,确立相应目标和策略

    根据以上构建的阅读共同体体系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可确定相应的阅读目标和阅读策略(见图2),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有利于学生在亲和的阅读关系中找到“自我”“真我”,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师生共同沉浸在一本书的共读中,通过阅读、阐释和交流碰撞,编织共同的语言密码和精神密码,不仅实现了共读共成长,还拉近了师生、同伴、亲子之间的距离,使大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愿景,为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是推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撑,是与高尚的人进行对话的有效途径。未来可以通过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撑开全面、高效的大伞。

    (责任编辑 ?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