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

    韩晓玉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正确的发展关系,即尊重自然规律,保证“可持续”。本文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介绍,提出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情境、渗透社会热点话题、借助智能多媒体设备虚拟再现真实地理环境、充分结合实践动手类活动等基于核心素养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希望为高中地理教研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情境教学;社会热点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16-02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Situ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Core Quali‐ty of Geography Subject

    (Minle County No.1Middle School,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HAN Xiaoyu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geography emphasizes that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maintain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that is,respect the laws of nature and ensure"sustainabilit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re literacy connotation of geography,and proposes that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es life-oriented situations,penetrates into social hot topics,uses intelligent multimedia equipment to virtually reproduce the re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and fully combines practical hands-on activities based on core literacy,and effectively develops high school geogra‐phy.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hope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nd research personnel.

    【Keywords】Geography;Core literacy;Situational teaching;Social hot topics

    地理學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涉及所有自然及人文现象,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综合而言,地理学的教学过程虽然相对独立,但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均存在极大的关联性,无法脱离整体单独存在。基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开展情境式教学的目的有二:使学生了解地理,亲近自然;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方式。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简析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代学生应该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核心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融入核心素养思想后的内涵与具体展现形式如下。

    1.人地协调的和谐发展观念

    人类活动的本质是为了生存,但在不断提升生产力,追求更高标准的生活质量时,几乎完全以伤害自然环境为代价。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发展与环保时刻处于对立状态。故人文地理的核心素养强调“人地协调,和谐发展”。高中生必须将此观念深值于内心。

    2.全面认识并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科学思维

    地理学知识究竟与其他学科存在何种关联,人类的行为在其中充当了何种角色,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地理知识,是广大师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3.深入思考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类活动从初始状态的“受限于地理环境”,到掌握更高级生产工具后的“征服自然”,该过程究竟是对是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还是和谐自然的衰退,需要结合哲学思想,辩证看待。

    4.加强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并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教学的另一侧重点。所谓“地理实践力”素养,要求学生不断提升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在观察及感悟真实情境的过程中,正确评估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逐渐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情境,提升直观性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理论知识应用或对照生活实际的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诸如“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易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等知识点,必然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对“海陆交通便利”进行深入理解,导致地理教学水平长期无法提升。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围绕“交通便利与否”在发展层面产生的实际效果展开跟踪式调查。在对此类知识干货进行全面了解后,学生的地理成绩必然能够提升。

    (二)渗透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

    在历年的地理高考试卷、模拟试卷中,与社会时政热点话题有关的内容占比居高不下,注重考查学生从单一事件中挖掘并梳理地理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提升渗透社会热点话题的比率,使学生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模拟相应的情景,展开激烈的讨论。比如在学习“城市工业布局”及“工业集聚和分散”章节时,除了掌握工业集聚的有利及不利意义之外,学生需要充当“市政部门”的调研人员,思考城市工业的合理布局方式。

    (三)借助智能多媒体设备,虚拟再现真实地理环境

    依靠想象的方式,完成角色及情境带入,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学生毕竟缺乏直观感受。故借助智能多媒体设备,虚拟再现真实的地理环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整体性地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比如在了解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时,针对“省道“”国道”的特点及作用价值进行解释后,教师可以借助3D软件,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公路运用前后运输能力的实际差异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其感知力,进而真正认识到“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的价值所在。

    (四)结合实践动手类活动,深入感知山川地形真实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划分南北的界限为秦岭-淮河线,但秦岭及淮河究竟位于何处,其真实样貌为何,高中地理教材并未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秦岭-淮河线成了学生眼中“最熟悉的陌生名词”。地理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如果重要知識点仅仅作为概念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将会对未来的实际应用造成阻碍。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探索教学融合实践动手类活动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山川地形,明确其真实价值。仍然以秦岭-淮河线为例。首先,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对我国地形图的绘制。按照课本描述,秦岭淮河南北两侧人民的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均存在显著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包含气温、降水、气候、河流分布等。针对决定要素的大框架进行确认后,教师可以适当延伸,使学生说出南北两端的具体差异。其次,回顾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的全过程,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新近学习的内容,对张先生的定义进行补充,对照经过一百余年的变化后,南北的风俗习性差异是否增添了新内容。最后,针对南北的不同植被分布、秦岭山脉地势走向、淮河延伸形态等进行手绘,加强感悟,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秦岭-淮河线的提出对于我国地理学的重要意义。基于此种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动手活动的方式,学生应当逐渐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以知识点为主干,对其形成原因、重点组成要素进行归纳,创造出地理课堂独有的情境式探究过程,最终达到全面、深入掌控的目的。

    三、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介于虚拟及现实之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活跃课堂氛围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高中课堂常规地理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围绕知识内容展开联想,在无法亲临实地的情况下,实践性极高的地理教学被迫转变为单纯的理论记忆,导致教学水平无法提升;采用情境教学法,明确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具象展现实际情境,从而简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杨珊珊.基于情境教学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2]张苗.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责 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