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调研

    杜国如

    摘要:对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后表明,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正引起江西高校师生的关注,但认识还不够准确而深刻;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实践正在进行,但各高校的体育特色与效果还不够明显。需要提高认识,加强实践,促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普通高校;江西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75-04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DU Guo-r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Jiangxi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is not accurate and profound enough;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s in progress, bu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not significant enough.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practi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boo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education;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Jiangxi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使大学生人人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健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责[1]。当今世界个性化发展的思潮越来越猛烈,在各个社会领域都强调个性化,表现在商品上要个性化才能赢得市场;单位、企业的个性化才能求发展;人的个性化、人格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2]。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3],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对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与策略,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个性和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

    调查有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1)2007年9~10月,对江西省部分普通高校(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工程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赣南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等)的体育教育管理人员56人,体育教师84人,大学生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收回问卷:40、65、285份,回收率分别为:71.4%,77.3%,81.4%;有效问卷管理者36份,体育教师62份,学生268份,有效率分别为:90.0%,95.4%,94.0%。另外,发放专家问卷30份收回问卷25份,收回率83.3%,有效问卷23份,有效率92%。调查问卷设计进行二轮有效性评定,评估其内容效度(r=0.85);调查信度采用对半分测方法进行信度检验(r=0.87),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科学调查研究要求。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2)2007年7~12月,对上述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近距离观察了解高校体育教育内容、方法、组织管理、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个性问题。并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体育领导10人、体育专家和学者20人(副教授以上)、大学生30人进行访谈。就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认识、建议等相关问题进行个别交流,获取了许多信息和宝贵意见。

    1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是提高实践效果的基础。我们拟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以及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认识状态进行分析。调查表明,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9.4%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2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20.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6.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体育教师、15.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只有11.1%的体育教育管理者、8.1%的体育教师、9.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等。这说明当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观念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一定的多元化现象,也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4]。健身教育来源于社会健身的热潮,强调体育教育的生物作用[5],但对体育教育的其它效能反映不明显,因而不足以作为体育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来源于教育目的,反映了体育的多功能要求,但太笼统没有体现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因而也不宜作为体育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来源于终身教育,强调的是离开学校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因而它作为现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显得有些不足;快乐体育来源于日本“生涯体育”,注重的是体育教育的心理效应[6],也不足作为体育教育的总体认识。只有“健康体育”能较好地反映体育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问题的总体认识,健康包括生物效应、心理效应、社会适应的要求,它涵盖了上面多种体育教育观念的内涵,也符合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我国树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7],因而它作为体育教育思想是比较恰当的。可是江西高校师生对健康体育的教育思想的认识非常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其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明: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7.5%的体育教师、30.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显然这种认识把体育教育特色当作个性化,有一定代表性和体育教育改革意义。有13.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6.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这种认识虽然有特别化认同,但反映出在体育教育个性化中强调特殊化要求,是不太正确的。有8.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6.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这种认识有一定进步,反映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但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含义,仍存有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不够正确的。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5.5%的体育教师、53.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教育过程,实现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目标。这种认识具有一定普遍性,把体育教育看成是学生个性教育,反映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可见,当前江西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认识有一定基础,多数人基本上了解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这对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认识的全面性、本质理解的深刻性、准确性等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学习、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化建设为基础,以体育教学过程个性化为手段,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8]。

    再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有27.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5.8%的体育教师,2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重在办出高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部分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认识较为合理,但太笼统,也较模糊,不具体,实践中也不好操作。有19.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17.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养成终生体育习惯。这部分人群是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目标上认识,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性要求认识不够。有44.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教师、47.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重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健身和保健能力,培养健康观念和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充分发展。这部分人群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理解较为正确,反映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体育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发展。由此看出,当前江西高校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及作用的认识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不少人仍没有正确理解或不明确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仍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7],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教育改革,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培养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身心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8]。

    2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实践现状

    体育显性课程是指学校体育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叫官方课程,是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有意识的[9]。调查结果表明:有6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9.7%的体育教师、13.1%的学生认同体育课程计划与安排合理、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这说明还有不少学校体育教育缺乏计划性,反映出对体育教育随意性较大。有7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7.7%的体育教师、36.9%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大纲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已做了重新修订,加大了大纲规定的弹性。说明有不少学校对教学大纲作了相应的改变,反映出重视教学大纲的弹性化指导作用,有利于体育教育个性化;但也有不少学校没有进行教学大纲的修定工作或校本课程建设,没有进行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有80.6%的体育教学管理者、83.9%的体育教师、20.5%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内容有学校特色,并重视体育健身与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表明多数学校在积极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但也有少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还不够。有75.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1.6%的体育教师、14.9%的学生认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转化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形式。说明有相当多学校课堂教学在不断改变技能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深入。有75.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72.6%的体育教师、43.3%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组织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课内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这说明当前高校比较重视教学组织的改革,但也反映出有一些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不够。有50.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体育教师、31.0%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评价重视个性化教学与创新,重视课内师生间、学生间等多边互动因素和效果。说明教学评价的改革引起管理者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力度仍不够,多数学校仍处在原有的主观评价状态。有7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9.7%的体育教师、26.9%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说明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有差异。我们现场了解到有部分学校比较重视课外体育教育,但多数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的自愿活动为主,没有经常有组织地开展。有8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72.6%的体育教师、28.0%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组织有特色,并且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说明俱乐部制的课外组织正在高校兴起,但目前真正实施俱乐部组织的学校还不多,也有待研究。可见,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的显性课程改革正在推进,有部分学校也有尝试,但实施个性化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实践现状使学生还不太满意;另外,还有不少高校仍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方式方法上,没有进行积极改革,这反映出实践上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和学生个性的期望。究其原因,有部分高校说得多、宣传多,做得少、实践不够;也有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根深蒂固,对个性化教学改革不理解,认识不够;以及体育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等;因此,急需加强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需要[10]。

    3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发展现状

    体育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等)和感染性机制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方面内容[9];体育设施及其安排、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学生和教师的人格特点等都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潜隐性、无意识性,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有65.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2.9%的教师、51.1%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良好,教学热情细致。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够认同,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有52.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3.2%的教师、25.7%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积极配合、师生活动兴趣高。说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气氛还要强化。有86.1%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4.8%的体育教师、32.8%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强、体育氛围好。反映出管理者与师生的认同率有显著差异,说明管理者偏好表面工作,而师生尤其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感染性认为还不够好。有47.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8.3%的学生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好、感染性强。说明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不够。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2.6%的体育教师、13.1%的学生认同校内卫生、环保绿化、体育雕塑和设施好。反映出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师生对校园卫生、绿化、设施等环境的建设还不够满意。可见,当前江西省高校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还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投入和心态还不太积极和稳定,课外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还不够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特色建设,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体育教育个性化,提高体育教育效果[10]。

    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体育教育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少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有: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较大,显得有些混乱;对“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认识表浅;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涵义,以及体育课程个性化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各高校不太明确体育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显性课程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体育教育内容的竞技化、教学方法的技能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单一化,与素质教育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隐性课程建设重视不够,体育环境和感染机制的积极氛围不大,校园体育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等。因此,加强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是建设江西高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从高校体育课程个性化建设和体育教学方式个性化入手,将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化建设,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11],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32.

    [2] 王涛. 个性化教学问题的探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8-12.

    [3] 钟启泉,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38.

    [4] 唐宏贵,黄靖,孙计金.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趋向初探[J]. 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3,37(4):43-45.

    [5] 熊斗寅. 体育教育与人的现代化[J]. 中国学校体育,1987(2):8-10.

    [6] 毛振明.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131-146.

    [7]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司.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2002.

    [8] 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15-24.

    [9] 周登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5-126.

    [10] 史爱荣,孙宏碧. 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2-38.

    [11] 赖天德. 试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J].中国学校体育,1993(1):23-25.

    [编辑: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