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高效性策略

    张志宏

    【摘要】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以部编语文教材为蓝本、为依托、为基点,以兴趣激发为聚焦,引领学生乐读;以方法迁移为突破,引领学生会读;以自主自悟为过程,引领学生善读;以整体把握为主线,引领学生品读;以延伸阅读为拓展,引领学生深读。

    【关键词】部编教材;课外阅读;兴趣激发;方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11-02

    Strategies of High Efficiency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Materials

    (Zhuwangbao Central Primary School,Yongchang County,Jinch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ZHANG Zhihong

    【Abstract】Rura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textbook as the blueprint,the basis,the interest as the focus,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take the method transfer as the breakthrough,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take the self-understanding as the pro‐cess,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 well;take the overall grasp as the main line,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take the extended read‐ing as the expansion,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 deeply.

    【Keywords】Textbook;Extracurricular reading;Interest stimulation;Method transfer

    时下,新高考的强力提醒以及部编新教材的有意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中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如何“演”好这场“戏”,牵涉到教师、家长、孩子以及全社会的齐抓共管等诸多因子。农村地区部分学校是课外阅读匮乏的“重灾区”——读得少、读得浅、读得粗糙、读得囫囵吞枣。于是,由少读到大量读、由浅读到深读、由无效读到高质量的读、由课内启发读到课外拓展读,成为农村学校书香建设和内涵式、长远性课改中的基础性工程。

    一、以兴趣激发为聚焦,引领学生乐读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个栏目“快乐读书吧”,从编选体系看,注重情境,旨在注重明确的级别划分,即以语文学习规律为主;从编排意图看,编者有意将此栏目设置在整个教材的前面(一二年级第一单元,三年级在第三单元),淡化课内和课外阅读的界限,旨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编排结构看,重延续性,重整本书,重连贯性;从主题选择看,重自我体验,重情境融入,重知识沉淀,重语文素养。这样的“快乐读书吧”读书工程做精做细,必将引领学生步入快乐阅读的深处。例如,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童话故事和五本儿童故事,与学生的内心和天性较为接近,其形象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无不是以兴趣聚焦为出发点的。对此,课堂上,教师或以读目录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或以新颖有趣的导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或以“互联网+”呈现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在课外深读,自主完成“读书记录卡”,反思读书中的疑难,制订后续的阅读计划,并在后续的“读书交流会”上大放异彩。无疑,这种课内外联结、声光色齐上、“读思议”俱全的读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学生的兴趣、情趣和乐趣。

    二、以方法迁移为突破,引领学生会读

    时下,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怕读”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因为读书方法不恰当,另一方面也是理念不到位和认识上有偏颇。语文教师应该是“课内学方法课外重应用”的关键:如精读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深度涵泳、揣摩与品味)、顺着小标题猜读法(学会看目录并猜测正文内容,之后进行有效印证)、上下文联系法(首尾有没有呼应、前后有没有伏笔)、大概浏览法(走马观花式,快速厘清全文脉络和枝干)、标注摘抄法(对其中心语句和核心部分进行勾画、摘抄、批注、写感想、提问题)等,都应该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正向迁移。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文中,“首尾呼应”这个写法值得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尤其应该迁移到故事类文本的阅读中——因为故事类文章的特点就是“有头有尾”“有因有果”“首尾呼应”“前后呼应”,故事如何发展、走向何处、迂回辗转、后续脉络等,在一个呼应的基调上把控整个故事,无疑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对故事的把握。为此,教师应该引领孩子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整体把握全文,去厘清文本的整体框架和情感走向。农村小学生,尤其应该在这样的正向迁移中加大力度,力争完成课内外的对接、传递与引领,促使孩子最大限度地会读,读出情义,读出精彩,讀出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

    三、以自主自悟为过程,引领学生善读

    时下的阅读指导中,教师过分“牵着走”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农村小学亦然。必须读出标准答案、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必须以正能量为主等,已经扼杀了孩子的童心、灵性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鼓励自主自悟、允许多元解读、张扬个性品读,孩子才能心中敞亮,在善读之路上走得更远。

    比如部分孩子喜欢猪八戒,或许认为他“率真、直脾气、老实”。同样的,统编本教材推荐的《七色花》的阅读中,关于七个愿望,有学生提出要“尽情吃一顿好的”,千万别笑话孩子朴素而真诚的愿望。要知道,当你一棍子打死孩子的个性解读时,孩子怎能享受阅读的自由、诗意与惬意?唯有尊重孩子自主自悟的阅读,他才会在善读之路上走得更远。

    四、以整体把握为主线,引领学生品读

    好的阅读“在于全面领悟,而不在于单句背诵。”的确,多识几个词、多解释几个词语、多背几个名句是不行的。唯有整体把握、连古接今、上下贯通,才能进入有效品读的美好境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尤其要以整体把握为主线,引领学生完成整体视野上的品读和综合角度上的结构性合拢。实践证明,整体构建让学生品读更加到位;在一个大的视域内推进阅读进程,农村小学生更有阅读的惊喜与厚重。

    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切忌对字词的琐碎分析,切忌对每一段的平均时间的朗读,应整体把握“亲情、友情、成长”;读《七色花》,切忌掐头去尾的读法,应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厘清“七次愿望”的内涵,进而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整体把握;读《愿望的实现》,切忌对部分段落的“纠缠”,而应特别注重整个故事的主线,意识到“新奇而又合理”贯穿了全文,以此让学生尽情品读。所有这些均应该以整体把握为主线,引领学生不仅仅在课内品读,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果实的馥郁与芳香。

    五、以延伸阅读为拓展,引领学生深读

    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不应拘囿于一时、一隅、一地,不应沉浸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中。真正好的阅读应该“从文本出发,有所延拓”。的确,阅读无边界,语文学习有延拓。拓展阅读的边界、延长阅读的时空、冲破已有的阅读经验、建立新的阅读新秩序,应该成为农村小学打造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的应有之义。

    比如,根据统编本的教材安排,可以引领孩子一二年级时在课堂中先读童谣,然后在课外学会关注封面、书目及分享图书内容;三四年级读《三字经》,一开始重在大声诵读,后来重在内化理解,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使其成为精神骨骼成长的“维他命”;五六年级读一些名著,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如《草船借箭》等)的补充理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阅读版图的开阔,从一篇到多篇,从一段到整本书,完成更深意义上的读书架构和延续。

    悉心研读统編本教材,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已经有太多的希冀、指点和引领。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以部编语文教材为蓝本、为依托、为基点,深度研究符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策略与路径,才能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最合适、最高效和最长远的指导。但愿在这样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生能够在阅读之路上走得更远,能够在文学作品的密林中“郁郁乎文哉”。

    注:本文为金昌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部编教材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探索”(课题编号:KTLX[2020]035)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郑春.整本书的导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5(10).[2]王继忠.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12).

    (责 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