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好奇心 激发探究欲

    蒋福明

    摘 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學习情境,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则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深度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最终使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得以持续。

    关键词:好奇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56-001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揭示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为他们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呵护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在科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则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法:预先在一张白纸上开了三个小孔,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告诉学生用这张纸面朝太阳(离地面一米左右),地面纸影上会有三个光斑,先让学生猜测光斑的形状,他们好奇:难道不是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吗?再让他们做一下,他们一般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光斑都是圆形的。好奇心让他们专心地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结束时让学生在自家的吸顶灯下再做一下,看有什么新发现(吸顶灯如果是方的,那么三个光斑应该都是方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并没有多少趣味,而良好的学习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到这个充满趣味的探究过程中。

    再如在教学《观察我们的身体》时,我首先用一个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我准备了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比如夹子、钟表等物品。我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我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又被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说,用耳朵听心脏的跳动声,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有的说,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好奇心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创设如趣味性强的问题、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等良好的情境,都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深度参与到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强于理性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多地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好奇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

    在一次听课中看到,有教师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引入了“不漏的漏斗”、推测验证空气占据空间、设计和创造新型的漏斗三个有层次的活动。片段实录如下。

    师:现在范老师要将这一袋酱油倒到这个酱油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酱油才不会倒到外面去?

    生:用漏斗。

    师:(教师演示)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酱油不能很好地流进瓶子里。生:酱油开始能流进去,过了一会儿就流不进了。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酱油开始能流进去,过了一会儿就流不进去了呢?生:酱油为什么流不进瓶子,是不是漏斗口太小了?

    师:看来在家最关心的是酱油为什么倒不进去,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漏斗口大小。生:酱油一下子倒得大多了。生:里面有空气。

    师:你看见了吗?生:没有。

    师: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

    (齐):好。

    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深度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在教学《蚂蚁》认识其的身体结构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会直接通过图示让学生观察来认识。通常孩子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教他们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而是先让他们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蚂蚁。孩子们这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清楚蚂蚁的真实样子。蚂蚁的身子到底是两节还是三节?蚂蚁到底有几条腿?蚂蚁的足是长在肚子上的吗?一个个问题激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的观察活动有了目标和动力,观察活动的效率也显著提高了。

    再如教学《观察叶》一课时,我先展示多幅叶画,这些漂亮的叶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我也想制作一幅叶画,好奇心使他们对平凡无奇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出对树叶的观察,学生自然就很投入。他们认真地观察了树叶的叶脉、叶片、叶缘、叶柄等,并在小组里展开了讨论,不同的树叶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

    真如爱因斯坦所说:“并不是我天资聪颖,只是有无比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的成长需要它。

    参考文献:

    [1]许飞.激发好奇心的科学教学策略

    [2]赵学红.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