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时空 联通天地人

    许融融

    摘 要:“家校社田园课程”是以田园简单纯朴的劳作方式、丰富多样的自然物象、多姿多彩的田园活动、善于农耕的家长(祖辈家长)等资源为载体,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促进随迁子女及其家庭参与田园生活,将现代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完美融合并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课程形态。“家校社田园课程”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生命成长。

    关键词:田园课程; 家校合作;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4?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46-001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1]。

    “家校设田园课程”是以田园简单纯朴的劳作方式、丰富多样的自然物象、多姿多彩的田园活动、善于农耕的家长(祖辈家长)等资源为载体,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促进随迁子女及其家庭参与田园生活,将现代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完美融合并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课程形态。兵希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成立于2016年,位于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随着“新昆山人”的加入,我校80%以上的学生为随迁就读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对于“田园”有着不同的理解。本课程以我校随迁子女和家长为核心研究对象,以随迁子女集聚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创新为载体,依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田园课程,将现代都市与乡村生活完美融合起来。

    一、关注“儿童友好”,提升核心素养

    任何教育都需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老师所言:儿童是人,儿童具有人的三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2]。儿童的成长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并建立自己独特精神世界的过程。本课程并非单纯的“家校社”合作课程,它是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能切实提高儿童素养,体现在三大方面:田园种植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包括动脑合作、动身实践。物象观察、田园文化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包括崇文重理、跨界渗透、学力的激发和提升。田园烹饪体现良好習惯、健康身心,主动承担家务等好习惯的培养。“田园课程”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通过家校社合作,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生命成长。

    二、加强“生命意识”,共生共长共育

    通过家校社田园课程的有序推进,让每一个课程参与者能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和绿色植物们共同在自然中生长,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家校社田园课程往家庭教育的纵向发展,从随迁子女家长在家庭教育能力和学校、社会活动参与两方面着手,将祖辈教育与亲子教育完美结合起来,特色鲜明,目标明确,突出几代人共同成长的核心目标,达到家庭与自然同成长。

    三、坚持“点面结合”,有序层层推进

    结合学校三级家委会的设置情况,我校的田园课程也分为三个层面,每一层面专人负责,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有展示、有总结。校级家委会负责“屋顶田园”,年级家委会负责“空中田园”,班级家委会负责“家庭田园”。活动的基地分别为校外实践基地“世贸屋顶田园”、学校的走道平台以及每位学生的家中。

    (一)全员育人:人员构成多样化

    在田园课程中,人员构成是多元化的、具有延伸性的。在学校里,老师、食堂阿姨、保洁员、家长志愿者等都可以化身成为田园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在家庭中,祖辈、父母同样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其中。在社会上,社区、公园等社会或者公益组织也可以进行延伸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一起加入其中。

    (二)层层推进:课程开展有序化

    开办之初,在校级家委会综合实践组的带领下,以屋顶田园综合实践基地为阵地,分年级、分主题进行相关活动。为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学校搬迁至新校区之后,开设空中田园社团。由年级家委会牵头组织,按年级招募社团成员(包括学生以及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提升田园课程的参与度。最后,在班级家委会的组织下,在屋顶田园和空中田园实践的引领下,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三)地域融合:课程场地扩大化

    “家校社田园课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随学生的“足迹”而不断进行动态的改变,时空的扩展会使得田园课程不断深入。平时周末在社区,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社区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家庭日时,可以在郊外的农庄租上一亩三分地,进行家庭农庄的开发;暑期在老家时,学生可以根据老家的地貌和气候进行田园课程的自主开发及研究。

    (四)多方评价:课程实施效率化

    反思和评价是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手段。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级家委会及家长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积极进行思考,在课程实践手册中写下自己的感受、积累相关的素材,记录活动的时长以及效果,并有一定的量化考核及评价。同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不断促进课程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优化。

    (五)缤纷展示:课程总结精致化

    在实践田园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成果后,在家校合作大会、六一活动、爱心义卖等线下活动中进行展示,在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上进行线上展示。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过程中,提升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荣誉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形成家校社合作的良性循环。

    “家校社田园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家校合作课程,它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更是家校沟通合作的需要,体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云晓.《儿童友好是家校协同的根本原则》[J]家校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