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范读现象及策略研究

    沈怡婷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好学生的朗读,教师的范读不可或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范读现象; 范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45-0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学段的学生都要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的范读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范读现状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日趋淡化。淡化范读表现在“以机代读”“以生代读”“以讲代读”等几个方面。

    (一)以机代读

    多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教育教学当中,呈现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凭借图文、声音、影像等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次数越来越少,音频范读和视频范读逐渐成为语文朗读教学的热门首选。

    (二)以生代读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提倡“生本化”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挥,多给学生创造语文朗读的机会。另外,还有很多教师提倡榜样示范作用,常常挑选班上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起来范读,呼吁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却不知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朗读的能力,没有教师的引导示范,根本毫无方向。

    (三)以讲代读

    除了“以机代读”“以生代读”外,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以讲代读”。口头提示学生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读,哪句需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哪句需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由于缺少教师示范引导,这样的讲解无疑令学生摸不着头脑。

    二、巧用范读技巧

    对于语文朗读教学,教师不仅应该言传身教,亲身范读,还要具备高效合理的范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促进朗读能力的形成。

    (一)范读要声情并茂

    教师范读要深入文本内容,把握文章情感,将文本传递的信息与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跟着教师语音、语调、语气的变化,感受教师神态、表情、动作的不同,捕捉教师内心情感的波澜。真切体会到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达到“耳醉其音,身醉其情”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模仿朗读。例如,我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采用“表演法”的范读形式,抓住童话轻松欢快的基調,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去。读“狗熊用大喇叭喊”时,我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大喊,学生听了纷纷效仿。读“狗熊一听,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时,伴以吐舌头、做鬼脸的动作,引得学生听得哈哈大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试着朗读。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读声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拥有积极快乐的朗读心态。

    (二)范读要因人而异

    我国古代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范读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心理水平,选择不同的范读方式,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朗读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在范读时最要紧的是注重学生的兴趣开发,鼓励学生肯开口、多开口,培养学生朗读的乐趣。低年级语文的课文大多色彩鲜明,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采取儿童化的范读方式,通过语气抑扬顿挫、神态表情兼备、肢体言语夸张,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产生浓厚的朗读氛围。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低幼化的范读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对于高年级的范读,应该更加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根据具体文本,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比如,教学《燕子》一课时,作者使用长句描写燕子外形,范读时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停顿。描绘春光的语段,可以边读边想象,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够慢慢掌握这些朗读技巧。范读因人而异,激发每个学生的朗读情绪,培养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每个学生爱读、会读、读好。

    (三)范读要树立榜样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范读,就是起着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范读水平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朗读水平。因此,语文朗读教学对于教师的范读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就是正确。每一个字的读音都要发音到位,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儿化、变调等容易出错的字音。其次,是要流利。流利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回读。对于长段长句,能够合理停顿。另外,还需有感情地朗读。根据不同的文本使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清新活泼,或欢快愉悦,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声中,感受文章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每个学段朗读的目标,更是每个老师范读的基础。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有了扎实的朗读功底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范读要别具匠心

    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合理正确的。但是,“故意出错”有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适时来点“故意出错”能够引起学生重视,加深学习印象。学生对于课文朗读往往缺乏足够重视,他们认为这些生字生词都已经认识了,无需再听老师唠唠叨叨。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故意漏读最后一段关于人们跟樟树合影的内容。读完之后,有学生发现不对劲,立马指出我的错误,我顺势反问他为什么不能删掉最后一段呢?这时候,学生便兴致高昂地开始讨论起来。原来,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借樟树来表达对宋庆龄的怀念、赞美之情。别有用心的故意犯错,能够及时唤醒学生的注意,调动上课的情绪。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时变得更加灵敏谨慎。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状态,让语文朗读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得为文本范读留有一席之地,让文本范读留存于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周小艳.《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范读》,《江苏教育》,2017.73期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