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邹玉磊

    摘要: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是两种不同的“主义”,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科学地对待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在辩证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看到这二者的联系,划清二者之间的界限,充分借鉴和吸收民主社会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有益的内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决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借鉴性

    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些学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的社会主义,它比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内涵。”[1](P.10)中国社会的发展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是选择民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得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国情,这是党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国国情决定了党和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因为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而且因为它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部分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资本主义改良主义思潮的社会形态,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在思想理论基础、政党的性质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思想理论基础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截然不同,前者主张指导思想和世界观的多元化,反对一元意识形态主导,从这意义上,也就是反对类似于中国这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沿袭了康德的思想、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伯恩斯坦的思想、凯恩斯主义思想、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等等,可以说它是“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2](P.505)这个“共同体”之中的每个成员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思想民主”。这样的多元化思想长期发展下去,民主社会主义就会被资本阶级思想所侵蚀甚至被替代,走上“苏联演变”的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之相反,始终坚持一元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指导思想,从其内涵来看,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和观点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理论成果上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时代的特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境界。

    (二)政党的性质

    民主社会主义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反对马克思主义,主张思想多元化,也在建立政党制度上也排斥马克思主义和一党执政。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一般以“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等作为党名,所推崇的是“全民的党”思潮,提倡多党并存,相互竞争,轮流执政,日益倾向于资产阶级政党。“全民的党”具有全民性质和改良性质,以来自于不同社会阶层和阶级的全体国民作为党的社会基础,鼓吹要实现“全体国民的价值”或“全人类的价值”,其政党组织结构不紧密、太过于松散。政党和阶级是紧密联系的,政党的性质是由其阶级性决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恩格斯指出:“阶级对立,……是政党形成的基础。” [3](P.192)在这一点上,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并不符合政党的性质,与阶级政党相对,否定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也就是说,它既然是全民性质的,那么就不会存在阶级性,没有了阶级性,何谈“全民的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今多种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领导和紧密依靠工人阶级,不仅因为工人阶级是党的社会基础,而且因为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承担着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最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并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紧密联系,这样也便于党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民主社会主义那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不去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不必消灭私有制的条件下进行,并且认为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不是社会财产私人占有,而是生产关系中的经济地位不平等和私人化的经济管理权力,所以均衡人们的经济地位,将经济管理逐步社会化,这样能够实现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民主社会主义并不认为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衡量标准是生产资料主体结构,实质上就是要坚持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在经济制度上实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实行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相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很好地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些都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而是对它的创新。消灭私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必须立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二、民主社会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性

    (一)执政方面

    社会民主党在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相应地调整本国的治国方略,调整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个世纪50、6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问题,社会民主党采取经济政策目标和社会政策目标并重的政策;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正轨,相对稳定,他们又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政策相持重;90年代以来,进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白热化时期,他们再次调整了治国政策即经济政策和生态环境政策目标优于社会政策目标。这种随机应变、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和低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同时期主张不同的政策和目标深受西方国家广大选民的认可和支持,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执政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艰辛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在此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这就要求建设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政治方面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党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和人权建设,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要借鉴的地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深化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在宪法和法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结构,逐步使权力过渡集中向分工合作转型、权力排他性向大众性转型,真正实现政治体制的功能结构的分权化、效能化和普遍化。

    (三)经济方面

    民主社会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实现各种经济成分和所有制形式相协调,取长补短,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在经济管理上,国家对经济运行适度管理,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这给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启示:一方面,对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消灭剥削,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公有制经济对扩大就业、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巩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管理经济运行,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适当地把经济管理权力放还给企业,各级政府不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由直接管理逐步转变为间接管理,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好地实现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程恩富.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区别[J].学习月刊,2007,(11).

    [2]社会党国际文件集[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王宏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走民主社会主 义之路[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