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志愿者资源 提高公众科学兴趣

    许雯

    摘 要: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教育,受众对象年龄跨度大,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多样化的科学兴趣。目前科技馆专职工作人员在数量与结构上存在局限性,科普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聚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对象开展工作,以提升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志愿者; 科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C91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95-001

    一、科技馆科普工作的根本性质是社会教育

    教育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属性,但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又不同于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学校里,各个学科的课程通常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由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系统地开展,因此学校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学期、学时内,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科技馆的教育成效则很难用一个甚至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衡量,往往有时候这种成效是一种潜在的、隐形的,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它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馆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一种非正规、非制度化教育,也就是社会教育。所谓“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尤其在当前“终身学习”理念在国际上得到普及和认同的背景下,社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教育機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二、当前科技馆专职科普工作人员数量、结构上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看来,全国范围内科技馆事业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其中,在这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问题。由于科技馆科普工作的特殊性,它需要面对的对象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年龄阶段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接受文化教育的方式习惯不同,最最严重的分歧还在于,这些各不相同的科技馆受众人群,他们自身的科学兴趣可谓是千差万别。

    公众的科学兴趣既是科普工作关注的重点,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这事关科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公众的吸引力有多大,最后所能取得的教育成效有多少。

    专职从事科普教育的工作人员除了数量少,结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工作人员的学科背景不一,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差异等。综合来看,科技馆当前的科普工作面临的很大挑战在于工作人员数量、结构上局限性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各色各样科学兴趣之间的矛盾。

    三、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资源,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学兴趣

    (一)志愿者服务是一种趋势,应合理科技馆工作人员比例

    志愿者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现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的重视。美国1994年出版的志愿者教科书中指出,美国52%以上的人都是志愿者;日本有50%的国民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英国有专门的“社区服务志愿人员”,在学校、医院、监狱及青少年项目等工作场所参与服务。

    中国的志愿服务是从社区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随后政府创办、民间自发的、境外进入的志愿者组织纷纷兴起。志愿服务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因此,以社会教育作为根本特征的科技馆科普工作理应顺应这一潮流和方向,充分利用社会上存在的广泛的来自各个层面的志愿力量,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学兴趣,使得科技馆展教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里借鉴台湾博物馆志工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说明。台湾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是由正式员工(占编制的员工)、契约工(合同制的员工)和志工(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倒金字塔”。踱步于台湾博物馆中,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咨询员、导览员、解说员、科学实验演示员、场馆秩序维护员等。台北科学教育馆的正式员工不过50余人,志愿者则有200多人;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更拥有千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

    (二)将科普受众对象进行适当分类,搭配不同的志愿服务

    鉴于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受众对象千差万别,我们就不能只提供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对每个人都一样的教育服务,因为那样做的后果会是:公众各不相同的科学兴趣得不到满足,科普工作成效受到质疑。为化解当前这一突出的矛盾,我们应该将受众对象进行适当的分类,在不同的科普教育情境下,选择结合相应的志愿服务,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科学兴趣的目标。

    仍旧以台湾博物馆为例,作为非正规教育的基地,科普场馆服务的公众年龄跨度大,需求极其多元化,台湾的博物馆展示教育相当注重细分受众群体,尤其是教育活动和临展。台北天文馆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教育活动,并且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对象。比如常年针对5-8岁的“星姐姐说故事”,春秋二假针对国小以上学生的“天文亲子营”和针对成年人的“市民馆内与野外观测研习营”,寒暑假期间针对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少年天文营”,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教师天文研习馆”。

    四、提出一些思考

    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展教活动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借助志愿者力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仍做得远远不够。没有形成一种稳定、长效的机制,因而也没有来源充足、数量够多的志愿者队伍,使得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志愿服务力量得不到发挥,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科学兴趣得不到满足。

    面对不同的科普受众对象,在现有专职工作人员数量、结构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可利用志愿者资源,针对不同的科普教育情景,有选择地配合活动的开展。今后努力的方向:积极扩大志愿者的来源渠道,进一步划分科普受众人群,让志愿服务工作朝着常规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提升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裘洁,关于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顾洁燕,鲍其泂,陈颖[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3]白宗新,陈竞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4]刘利文,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J]教育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