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系列纵论: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与传播启示记

    景俊美

    《战狼2》是一部很好地延续了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军旅题材电影。同时,它又是一部结合时代、贴近观众、了解市场、充满诚意的商业运作电影。比照《战狼》与之形成的艺术系列来看,《战狼2》延续了《冲出亚马逊》《我是特种兵》《战狼》中国家主题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大叙事,从“在这个地方,我们两个就代表着中國”,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再到“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核心语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国家主题精神的延续。在这里,主创们的创作初衷是鲜明的。但是仅仅有这样的艺术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从近年来抗战剧的层出不穷,到主旋律影视剧以及军旅题材影视剧的艺术形象叠加,能够既斩获口碑,又赢得市场的影视剧仍然是影视艺术里的稀缺资源。基于此,无论是《战狼》“七年磨一剑”最终获得5个多亿的良好铺垫,还是《战狼2》在国际视野、影像语言、视听效果及创作诚意上的努力以及其上映十多天票房超过40多个亿的骄人成绩,我们看到的是《战狼》系列正在开启主旋律电影的一个积极而明确的新方向。这样的方向既包括对当前电影市场的需求与接受程度的了解,也包括对观影人内在的审美要求和精神诉求的呼应。

    一、 国家意识的商业传播

    《战狼》中,一开场便将一个技术精良、性格不驯的冷锋立定在银幕上。加入战狼中队后,他与战友及整个军人团队、女上司龙小云以及父亲内心深处的“病疾”的关系交织出明、灰、潜三条线索。一方面,他既是个人英雄,又是一个英雄团队中的个人,尽管这个团队中的其他形象还可以再立体和丰富一些,但这样的架构首先是符合既竞争又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其次还真实地描摹了英雄的成长轨迹。因此,“这个距离啊,不是要打起来就是要接吻”的幽默就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另一方面,冷锋和龙小云之间那看似“残酷”却充满认同感的爱情,与当下观众的爱情观充满内在的一致性——真正的“爱”不是世俗层面上的合适与不合适,而是彼此的懂得与理解、征服与愿意被征服之间的心曲互通。第三条线虽然只有简单几个镜头进行交代,但是它很好地跨越了两代人的鸿沟,也改写了“父教子”的固定教育模式。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注定了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单向度的,而是正、反、合,接受与包容、跨越与选择各种因素综合使然。因此,儿子通过参与历史,一样可以反哺父亲。三条线最终归结为对英雄的塑造,“他”或“她”也许并不完美,甚至还可能犯过错误,但是他的成长是真实的,是令人信服的,他救人、报国的意识超过个人利益抵达更高纬度的精神指向。

    如何用商业手法唤醒家国意识,《战狼》系列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战狼》相比,《战狼2》的故事更加精炼、节奏也更加紧凑。因为这种精炼与紧凑,电影带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或紧张激愤、或感怀伤情,或惊心动魄、或哀婉叹息,这些情感不单靠对白与情节来陈述故事,更是靠充满矛盾的客观事件维持悬念与张力。比如冷锋的爱人龙小云的死因、奸商强拆与战友牺牲、陈博士等医生救死扶伤与地区武装冲突的血腥残暴、普通人渴望和平与雇佣军只认钱财等的鲜明对比,共同构筑了主题叙事的内驱力。进而通过这些综合力量,编织出立体交织的结构和直摄人心的人物。结构上,冷锋、援非女医生、非洲当地小姑娘及退役老兵、无知狂妄的富二代、中国海军及大使馆形成了交织与共的点、线、面结构。吴京饰演的冷锋是最集中的“亮点”,他和女医生、非洲女孩的误解、理解、并肩作战、对抗病毒、救死扶伤的小队伍是一条鲜明的“主线”,他们身后的华裔与在地工人、中国大使馆、舰长及中国海军则形成一个庞大的“面”。因着人物塑造与叙事章法的针脚绵密,即使这个团队并不是铁板一块,它的复杂性与现实感反而更能激活人们心中的爱国情怀。

    二、 硬汉形象的银幕再造

    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最为突出。它指的是那种面对困难、险阻,甚至死亡时,主人公呈现出来的不屈的勇气与镇定的毅力。用桑提亚哥的名言来形容是“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形象在国内外影视界也不鲜见,从20世纪50年代《魔戒》三部曲,到八九十年代的《壮志雄心》(1989)、《美丽人生》(1997),再到21世纪众所周知的《绿芥刑警》(2001)、《最后的武士》(2003)、《丛林奇兵》(2004)、《冬荫功》(2005)、《速度与激情4》(2009)、《无耻混蛋》(2009)等等,硬汉形象既因其精神向度感染着广大的影视观众,又因其庞大的气魄、摄人心魄的场景以及打斗动作的震撼力吸引着观众。近年来,影视艺术的娱乐化、商业化倾向渐趋明朗,小鲜肉、大IP开始大量圈粉,中国的影视圈开始出现“阴”盛阳衰的特殊审美。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物极必反”的内在规律性。小鲜肉固然有其存在的某种合理性,但是人们对硬汉形象内蕴的那种精神与力量、品质与责任的审美期待并未远离心灵深处,一旦有导火线的激发,便彻底“燃”了起来。《战狼2》恰逢其时,又具备新意、诚意以及艺术诉求的素质。

    回望历史,在国内的荧屏形象中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容易将“硬汉形象”陷入天生是“好人”、是“英雄”的“高、大、全”固定套路之中,这样的套路在抗战题材中最为集中,甚至几乎用滥。另一个极端,是对小鲜肉的过度吹捧。一部影视剧,不求本子动人、导演技法、制作诚意,单凭“暖男”“小鲜肉”圈粉进而圈钱的创作模式依然笼罩着当下的影视创作,但是这样的影视制作很难真正吸引、扩大观影群体,更不是影视艺术的良性发展之路。《战狼2》一拨前两种极端,首先一改那种理论正确的预设与模式,塑造了一位虽犯了军纪,但有情怀、有血性、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平民英雄。这样的英雄与观众一起成长、愤怒、积淀情绪,饱蕴生命意识。同时,他所取得的成绩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使然,他的坚毅、勇敢、担当与责任既有一个成长过程,又是一批人、甚至人类在面对危险时所共有的对命运的挑战精神。纵向看,《战狼2》很好地延续了《战狼》对硬汉形象的塑造与诠释。但又不只是延续,而是深入探索并真诚拓展了对硬汉精神的多维阐释。与《战狼》相比,《战狼2》明显地从对一位英雄的立体塑造拓展为铁三角般的群体平民英雄,吴京饰演的冷锋、吴刚饰演的何建国、丁海峰饰演的舰长以及张翰饰演的卓亦凡,他们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在面对撤侨,保护无辜上,他们团结一心,以毅力与智慧战胜了顽敌。比较而言,《战狼2》较好地修正了第一部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不足与遗憾,更是生动地诠释了“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的内蕴在硬汉形象里的“战狼”精神。

    三、 银幕奇观的立体呈现

    《战狼》系列成功地制造了银幕视觉奇观。《战狼》中,吴京饰演的狙击手身份的冷锋看似违抗上级命令,实则以三枪精准的射击打穿墙洞击毙歹徒实现解救“人质”、救出戰友的目的。在进行了关禁闭、得惩罚后,他被战狼中队队长龙小云收编到战狼中队,开始了作为战狼身份的凤凰涅槃。初入中队,直升飞机将其作为“空中飞人”投放到演练基地,迎接他的是战狼的坦克包围圈。与此同时,其敌对对手敏吉及其雇佣兵的“华丽”出场,重型武器的排山倒海“炸”得观众“心惊肉跳”。随后是智取演练对手指挥官“性命”,丛林追击、惊险排雷、智救副队长以及“一个人的战争”等惊险镜头。边境风光、军事演习、近身格斗、荷枪实弹、生化武器等等,丰富且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影视、科技、艺术、军事不同元素的叠加运用,以时代审美为追求的艺术定位,使得《战狼》成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的一匹黑马。

    时隔两年,《战狼2》的文化自觉性更强,艺术的调度更加自如,制作的底气更足。与海盗智斗、水中搏击的特写镜头,非洲大地上一望无际的绿色,狮子追逐汽车的慢镜头,传染性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与恐惧,坦克漂移越过墙体的壮观,用胳膊撑起国旗穿过武装冲突的战区,高科技支撑下导弹发射的强大战斗力……这些精心描摹的镜头语言,既有自然风光的陌生化吸引力,又有电影语言独特诠释视听觉功能的震撼力。特别是作为武打冠军的吴京与雇佣军团队以车斗生死的飙车、打斗、枪战以及与雇佣军领头人老爹(Big Daddy)的近身搏击,几乎囊括了战争、犯罪、飞车、警匪、武打等多种视听觉冲击元素,集中体现出创作团队对电影美学的尊重与诚意。与第一部稍显“奇幻”的情节相比,《战狼2》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它在并不复杂的故事里很好地融入了电影所可能展开的艺术演绎——异域风情、英雄美女、复仇爱国、功夫格斗、兄弟情义、军事战争以及娱乐狂欢等等。宏大逼真的场面与刻画入微的细节,大小场景错落有致,亮点此起彼伏征服观众。不同元素的叠加呈现,加之国际化视野与精良、诚恳的制作团队,使得《战狼2》成为能够向好莱坞电影致敬的军旅题材主旋律国产电影。

    四、 值得深思的“战狼”现象

    《战狼》系列特别是《战狼2》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激活了国人关注、讨论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又一个热潮。这一现象已经从看电影、品电影、评电影上升到一种社会话题和社会现象。其本身的热点是包含正、反两重认知的。正的方面,《战狼》系列确定了类型片的渐趋成熟,有了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艺术标杆,后继者只有超越之后的被认可。反的方面,要理智而清醒地懂得,斩获50多个亿票房的《战狼2》并不是完美的,它在与世界电影的接轨上,还需要更高的站位和更宽阔的视野。当在热议它的票房时,不要忘记比照《战狼2》在世界影坛中的生存境遇。比如美国就“很担心”《战狼》系列会引起国内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输出的难度很大。即使单从票房本身来讲,假如《猩球崛起3》《敦刻尔克》《星际特工》《极盗车神》可以与之同时竞争,假如“8月”不是国产电影保护月,《战狼2》的票房又该作何变化?当然,这些假如都不再会成为现实,《战狼2》的票房奇迹已然成为一种事实。不过,据《文化产业评论》刘裘蒂发表的文章指出,当《战狼2》在中国创下30多个亿人民币票房时,其美国票房不足1000万人民币。除了文化语境与艺术品位的不同外,如何真正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慎思的问题。

    首先,就主旋律军事题材而言,中国崛起对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不仅需要《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外交部发言人的声音向外传播中国崛起的实际意义,更需要文学创作、音乐产品、美术作品以及影视艺术等文化软实力去立体传播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价值观。其次,中国影视作品不仅要学习好莱坞的影视技术,更要深入研究电影技术之外,专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要前提。古语有云:艺文以化人心。笔者以为,主旋律电影的阐释与表述的第一前提是讲好中国故事,而不是讲口号,不是为服务而服务。观众不需要剧中的人物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当我们与他以及他们所处在一样的语境时,在充满矛盾的客观境况下会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相反,当故事以及人物遵循自身发展轨迹而树立起来的让人回味、令人意味深长的气息立定以后,真正的圆融自然会实现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