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

     钟鹏 姜明助

    新闻讲究真实、准确、客观,要求用事实来说话。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适当在文中使用几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受现场的气氛,使新闻稿件或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和有力,充满浓郁的“鲜味”。作为新闻记者,要善于正确使用并灵活运用直接引语来描述现场、报道事件的真相,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和重要方法。

    文章的引语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文中一般用引号标注出来,强调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中立的立场。在三种引语中,个人感觉最有价值的就是直接引语了。杰克海敦是美国一位十分著名的新闻作家,他曾经说过:“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就能使稿件‘动起来。”由此可见,运用一些直接引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情,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让新闻增色不少。

    作为电视记者,新闻稿件的直接引语一般用同期声表现出来。而如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每个记者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需要不断丰富写作手法和方式,将电视稿件加工改造成为符合各媒体平台刊发的网络稿件形式,如何使用直接引语,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

    直接引语主要有如下作用:

    一是可以增强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引语是一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通过引用当事人的语言可以真实还原和重现现场的细节,可以让读者直接听到当事人的声音,使人有身临现场的感觉,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从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二是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增强信息的权威性。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引用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一般来说,读者可能会怀疑一般直接描述或间接引语的真实性,但是对于直接引语则深信不移。因为直接引语是新闻现场原原本本、真实的记叙表达,作者的引用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使用直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觉并认为所报道的事情涉及到具体鲜活的个人,这些人的确有话要说、有故事可讲,这比作者用直接叙述效果更好。

    三是能展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深化文章主题。有经验的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引用一两句直接引语来展示和描述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和人物特点。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发表个人观点,也要学会借用他人有特点、能彰显个性的语言来客观、公正地表达观点,而不是夺走别人说话的权利。如何恰当、准确地使用直接引语,应该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正确使用直接引语?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使用直接引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原話。要做到真实、准确,切不可断章取义,任意修改,甚至歪曲当事人的本意。有些记者为了刻意追求新闻的轰动效果,在引用人物对象的言语时,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挑”出来,随意剪接和拼凑,脱离当时的语境,甚至篡改采访对象的话。这不仅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更是对社会极不负责的表现。

    二是使用直接引语必须同时交代清楚出处和来源。有些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市民说”“某专家认为”等字眼。这些含糊化的表达和没有出处新闻来源,并不是真的在引述采访对象的话,而往往就是记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就会让人打上个大的问号。因此,为了提高直接引语的可信程度,在直接引述新闻当事人的言语时,作者必须清楚地交代新闻来源,写明白采访对象的职务和姓名。

    三是直接引语要与说话者的身份、职业等相一致。例如,政治家可以对国际政治、经济情势发表评论,但是却对表演、电影拍摄、家庭教育等问题发表言论,即使是正确的,也不具有说服力。同样,教育专家和学者可以对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等问题发表评论,但他们对医疗卫生,或者是政治军事分析就没有发言权了。因此,记者在使用直接引语时,人物话语必须要有差异,要符合自已的身份和擅长的领域才有说服力。

    四是直接引语不是越多越好,必须简炼有力,能突出主题。简短犀利的言语以及新闻人物对事件的总结概括,更能加深读者对新闻报道的理解,深化新闻主旨。所以,直接引语最好引用新闻人物原话中最精彩、最能表达人物思想的话语,而不是多多益善。

    所以,只有写出得当、精彩的直接引语,我们的新闻文才就会得到明显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可读、更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