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段平丽

    摘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值得所有高中生物教师去探索。高中生物有着较强的实验性,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生物课本实验教学进行完善,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完善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高中生物有着较强的实验性,但是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教学材料选择不当,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验;有些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实验后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对具体的实验教学进行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人结合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现状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两例实验教学提出有关的完善建议。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实验课教学效果较不理想,甚至认为实验内容是可有可无的,这样让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效果降低。许多教师总是担心实验过多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片面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解答具体的生物题目,能够高效通过考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不少学校实验以演示为主,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进行教学操作和具体讲解,学生只是通过观看和听的方式来获得实验的具体概念和原理,学生动手这一环节完全省略。即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验来获得一些生物学概念和规律,却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完善生物课本上的实验活动的建议

    新教材关注探究活动和社会生产生活。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借助课本所列的实验物品进行,还可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将具体的实验扩展至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例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安排的一堂模拟实验活动课。本活动要求同学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以实物形式直观的展现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模型建构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细胞器如何分工合作,更好的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以及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的概念。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材实验选用琼脂(充当细胞质),各种颜色的橡胶泥(捏制细胞器),通过细铁丝固定细胞器,制作动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中所需要的原材料琼脂很难获得,细铁丝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课程实施中可以完善的地方:事先将同学分组,给出各细胞器的大小及大致比例,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材料,允许同学更换材料。同学根据所制作细胞的大小,确定各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大小比例。课堂上,让各小组同学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在前20分钟来制作模型,15分钟各组代表介绍模型,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带来的材料有半球形塑料大碗,圆盘,橘子皮,果冻,橡胶泥,核桃,回形针,塑料胶带,小刀等。常见的软型果冻取代琼脂材料,采用半球形塑料大碗或圆盘、橘子皮代表细胞膜,用核桃、龙眼核,枣核代表细胞核,用彩色橡胶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团代表细胞器,回形针、牙签、塑料胶带、胶水等连接固定,具有很高的模拟性。采用普遍物料或废弃物作为教学材料,使教学更加的贴近实际,实验过程拥有切实可操作性。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熟悉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内部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理解细胞的统一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其中有一个小组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人眼前一亮。很多时候教师的不放心是多余的,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远大于教师的想象,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3.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中,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具体的观察中了解生物学现象。实验多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环节展开。为完成教学活动,老师会直接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有的可以进行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本人认为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动手操作,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使自己的想法不断修正和完善,利用所得实验结果推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也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的难点内容。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验是一个典型探究实验。教材依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环节进行。从教材上看是没有问题,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当,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

    (二)课程实施中可以完善的地方: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以吗?其他的材料,比如黑藻、玫瑰花瓣可不可以?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一定要用30%蔗糖溶液吗?蔗糖溶液浓度高于30%可以吗?用NaCl溶液、KNO3溶液可以吗?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展示;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材料,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认真记录,遇到的问题多置疑。比如,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体积和颜色有什么变化?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还是减弱?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具体的生物学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总之,尝试完善和改进相应的实验设计,让具体实验设计更贴近生活、更为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课本知识,较好地获取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桂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第11期;

    [2] 杨丽红;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J];学苑教育;2014第16期。

    [3]申定健;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制作与评价[J];中学生物教学;2017第5期;

    [4]魏文 ?焦燕南;立足实验教学,渗透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學;2019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