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 要 近年来,在政策的倡导下,我国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多数高职院校能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已有的问题并研究对策,对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现状

    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岗位的饱和情况与劳动力的转型,都促使当代大学生作出改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因此,我国各高校应积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时间和水准不统一,所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了解现状问题并探索对策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本科院校倾向于培养学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则更倾向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基于不同的培养目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也需要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仅2018年,我国专科层次的招录人数就达到了390万人,学生人数的多和理论教育的弱成为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大多为找到对口的职业和岗位,而本科院校的学生选择较多,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我们的社会储备和输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也能让学生在毕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形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由于起步晚、限制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缓慢,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乏资源,扶持力度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整体起点相较于本科院校较低,师资力量、资金资源等方面扶持力度不足。高职院校在吸引优秀教师人才方面难以与本科院校竞争,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师资力量匮乏。资金方面投入不足,不仅不能建成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使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部分教师只专注书本教学,对其他事务了解程度不深,在面对一些新颖的创业项目时无法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二)教育理念不明确,教育层次模糊

    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并没有明确而完整的教育理念。在基础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方面,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明确主次,导致课程设置缺乏重点,难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中。在知识点的广泛程度上,多数高职院校难以把学习的相关内容与不同专业的专业特性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做到术业专攻。多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而部分高职院校盲目学习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考虑专科层次的教学和学生特点,也容易使学生和课堂脱节。

    (三)学生缺乏引导,重视程度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以及整个学校的扶持,但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条件限制,对创新创业的教育重视程度和引导方向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通常所用的教育形式也是灌输式被动学习知识的形式,对学生缺乏引导性,学生对该种教育形式的接受程度和热情均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类课程,多数课程也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导致教学效果远达不到预期。

    (四)创业教育缺乏后续保障,实践平台较少

    多数高职院校里,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想学习的学生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少,但高职院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的后续保障无法跟上。国家提倡对有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采取弹性学分制度等形式鼓励学生创业,但在实践中则难以拟定相关准则和标准,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对于这部分有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条件无法给该类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后续保障,校内建立的创业街、孵化园等区域使用率并不高,学生缺乏后续实践机会和平台。部分学生对校内创业街、孵化园入驻等相关问题的了解不够清楚。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战略上不可或缺的一点,从教育部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至今,大部分高校都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但真正做好的院校较少,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更甚。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需探索相关对策。

    (一)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内容的学科,专业性较强。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较差,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各学院应鼓励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取得与创新创业教学相关的证书;鼓励教师进行多学科学习,不仅限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和书本,更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以及提升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认知度。若教学资源或师资力量无法跟上教学需求,应及时聘请外聘教师。

    (二)明确教育理念及层次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教育层次及理念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高职院校无论是普通课程还是创新创业类的课程都应该以实践为主,做到主次分明。高职院校首先需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人才是其首要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因专业施教,发挥高职院校重实际实践的专长,让创业想法强烈的同学实行课外创业培训,与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

    (三)正确引导学生,提升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部分观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正确引导,明确课程的重点培养方向,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类课程的主次,即“先培养创新思维,再选择创业”。而针对创业意愿强烈的同学,可以制定更加细化的创业培训方案,对创业动机到创业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为学生详细讲述入驻创业街、创业孵化园的各种事项。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混合教学,避免一味灌输式被动教学。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应尽力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案例,避免脱离实际生活。

    (四)完善后续保障,对接实践平台

    对于创业意愿强烈的同学,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创业后续保障,创新创业课程负责人和学院相关上级可深入研究,為进行创业活动的同学提供弹性学分制度,给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对于在校的优秀创业项目,学院也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教师带队参加省、市举办的路演,为本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好的平台,仅局限于本校则无法达到最优目标。在平台对接方面,学院也应发挥牵头作用,在校外建设实践基地,增加相关校企合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宽广且有保障的平台。

    四、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不够完善,在教育理念、创学兼顾、后续保障、平台对接等方面都有较多的问题。部分走在创新创业教育前端的高职院校尝试过弹性学分制、校企创学交替等新颖的培养模式,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高职院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以缓解就业压力为主要目的,应在设立课程目标时提升课程高度,让创新创业课程成为一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人才的课程。

    (作者单位为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唐艺嘉(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彬,王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J].机电教育创新,2019(11):182.

    [2] 李永莲.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云南化工,2019(10):188-190.

    [3] 李健,杨江南.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探索[J].商贸人才,2019(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