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王俊锋+连慧香+汤莉+刘英丽+刘佳+郭晓秋

    摘要:阐述了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当前学生实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该专业目前的实验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关键词:实验学习;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92-03

    收稿日期:2014-06-18

    作者简介:王俊锋(1977-),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畜禽生产与饲料开发研究。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1,2]。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发现,由于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自身及生源的特点,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既具有实验教学管理的普遍性,也带有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验学习目的不明,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普遍较低等问题。本文就当前这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 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及实验课开设概况

    1.1 学生概况

    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主要以对口生为主,因为这类学生往往受同行业、同专业的职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等实验教学条件及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实验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技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如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制力不高,实验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对实验仪器不能规范操作等等),这些必然制约了他们进一步的实验学习,增加他们的实验学习难度,从而影响最终实验学习效果。

    1.2 实验课开设概况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是信阳农林学院畜牧兽医学科的重要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较强的岗位实践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课程实验遵循“行业岗位需求”原则,分别设有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及专业选修课实验,并根据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程度,在不同学期开设。该专业课程实验总学时为574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116学时,专业基础课244学时,专业课164学时, 专业选修课50学时。

    2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实验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验学习兴趣不高,差异较大

    目前,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对实验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且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学习兴趣状况最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关心。至于对实验课感兴趣的学生一部分是出于他们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他们的实验学习兴趣一般,不稳定和持久,教师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实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提高其学习兴趣;另一部分学生更多的是考虑开设的实验对自己将来就业、工作或继续深造是否有用,有用则学,没用则弃之,正因为他们对实验课的片面认识,结果他们多数都认为专业课实验比较重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与将来就业和工作关系不大,所以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的实验学习兴趣依次高于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学习兴趣。

    2.2 实验学习目的不明,认识不清

    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学习行为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3]。然而,多数学生根本不明确实验学习的真正目的,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根本不关心实验目的,上实验课仅仅是敷衍了事。学生对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清,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重要性的教育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实验学习的真正目的及实际用途,感觉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这些学生通常不愿利用第二课堂或假期实习,实验学习中很少与教师互动交流。

    2.3 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不科学

    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着学习效果,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4]。而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很少进行课前实验预习,很少主动与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愿动手,更有甚者抄袭别人的试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教学中课堂互动情况不理想,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与老师或同学探讨的学生较少。这些充分说明,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对学习诸环节和阶段的系统安排,更缺乏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学习方法。

    2.4 实验熟练规范操作能力普遍较低

    目前,信阳农林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学生具备实验基本素质,能够熟练操作,但对相关实验仪器规范操作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对实验室大部分精密仪器更不能熟练操作和科学使用,以至于影响实验进程及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提高学生实验学习能力的建议

    3.1 强化实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学生的实验学习中,只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讲授实验内容外,还应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的实验学习目标,使其明白实验学习的真正目的,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目标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6]。因此,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内容的选择应由畜牧业及饲料业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压缩或删掉那些重复的和实用性不强的实验,更新增加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的实验内容,从而增加实验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得上。另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如对于实验素质存在差异的学生可采取分层教学法,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应以“多指导,多练习”为主;对于实验课时较少的专业选修课,可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和第二课堂的方法解决,效果良好;为加强实验过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根据实验教学计划要求,采用“课堂+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方法[7];为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学习目标,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等。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实验开设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实验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

    3.3 规范实验操作,重视实验结果

    为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相应各级人才的需求,高校实验教学就必须紧跟行业岗位实际需求,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完善实验检测技术,使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的东西与企业生产能够配套,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不但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而且必须规范操作。当然,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准备或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练习,直至能够熟练规范操作为止;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进而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生产中的仪器设备,这样不但巩固了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使实验更接近实际生产,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在规范操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速度性,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判断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对检测结果建立一种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3.4 加强班风建设,优化校风校纪

    班风是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好的班风必然会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推动力。反之,班风较差,会对其成员产生思想、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8]。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端正教学态度,加强实验课堂纪律管理,建立完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并针对不同学生建立实验小组责任制,将实验任务分解,让每位学生带着责任去学习,共同完成实验内容,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实验管理,从而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当然,建立良好的班风也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耐心教育和科学管理,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及学校校规校纪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金勇,高玉霞,单志军.提高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7-8.

    [2] 汪水平,王文娟,左福元.改革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东农业教育,2009(1):44-49.

    [3] 李晶晶,娄 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1(8):77-79.

    [4] 田 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19-120.

    [5] 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郑曙明,何利君,吴 青,等.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7-138.

    [7] 刘小飞.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1):74-76.

    [8] 郑培君.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策略与途径[J]职校论坛,2014(5):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