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杨惜爱

    [摘 要]该文结合科技社团的特点和专业优势,探讨了科技社团服务大湾区融合发展内涵与路径,总结了科技社团服务融合发展实践工作,对做好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

    [关键词]科技社团 粤港澳大湾区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1-0032-05

    一、概述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明确提出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的最大区别在于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在“一国两制”、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管理模式等背景下实现三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整合集聚所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数据和信息。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互惠、互利、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粤港澳地区融合创新发展,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的命题之一。

    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工商企业界、劳工界、专业服务界、学術界等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这为科技社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结合科技社团特点和专业优势,着重分析和总结大湾区内科技社团在服务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为更多科技社团参与大湾区融合发展、服务经济一体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社团服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粤、港、澳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上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和合作体制机制,需要中央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发挥规划和协调作用,但同时也离不开市场的作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且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科技社团等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与独立性等特征,决定了社会组织在大湾区融合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必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营造师学会、英国皇家特许计量及控制学会(香港分会)、香港专业审核师学会、澳门电脑学会、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广东省通信学会等众多科技社团,这些大湾区科技社团在举办学术科技交流会议、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互认、出台团体标准、支撑政府出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政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大湾区融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9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提出鼓励社会参与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成立大湾区智库机构,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支持粤港澳工商企业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建立联系机制。

    科技社团组织熟悉国家科技政策、了解科技发展趋势,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社团,尤其是大湾区内的科技社团,对深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工程师等领域科技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科技社团在服务和支撑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高端学术会议,拓展科技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利用科技社团智力资源优势,打造高端智库,发挥专家在融合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决策作用;三是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助力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作用;四是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出台团体标准,提升第三方科技服务水平,助力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科技社团服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粤港澳科技社团积极服务于大湾区融合发展,在开展学术交流、推进人才培养、制订团体标准、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协作交流、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要工作如下。

    (一)开展学术与人才交流,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

    1.学术交流方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是科技社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形式。如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科学论坛、粤港澳信息化与安全技术研讨会暨专委会学术年会、PCI佳都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科学与信息技术专家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企业的技术代表,就网络安全、区块链、密码学等热点技术进行交流、研讨,沟通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火花。这对于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人才培养方面。学会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等17家科技社团发起成立了“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制订《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营造师学会、英国皇家特许计量及控制学会(香港分会)、香港专业审核师学会、澳门电脑学会等11家粤港澳科技社团成为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签约单位,在信息工程等4个试点专业领域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协议,成为由科技社团主导的广东省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资格互认签约试点专业,健全了工程师培养体系。

    3.学生竞赛方面。由18省市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泛珠江三角(包含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已连续举办15届,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活动引领功能,加强了大学生科技交流,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特别是2017年总决赛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2018年和2019年总决赛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其中2019年总决赛被澳门政府列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庆典活动,意义非凡。

    4.团体标准方面。针对香港、澳门由于地域差异性和管理体制特殊性,没有完全参与到全国标准化的现状,广东省市场协会、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和澳门电脑学会联合正式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追溯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大数据平台数据接口标准》等7项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团体标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技术承载、渠道和引导作用。

    (二)打造科技创新智库,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

    利用科技社团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端智库,发挥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决策作用。

    1.积极承接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中介作用。随着政府“放管服”职能改革的推进,原来很多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将逐渐转移给科技社团承担。科技社团开展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价、科技咨询、信息化项目评审和验收、科学技术奖提名等工作,以及联合组织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申报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科技项目,汇聚了粤港澳创新资源,助推粤港澳科研合作模式创新,促进了大湾区会员之间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成果共享。

    2.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打造科技高端智库。科技社团打造科技高端智库,编制大湾区产业规划、行业发展等研究报告,适时发布大湾区发展系列蓝皮书、白皮书,发挥科技智库的决策咨询与辅助功能,对已经升格为国家战略、当前正加快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四、进一步服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建议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2019年7月,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3],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订行规行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制订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将行业管理与协调性职能、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性职能、技术服务性职能,以及市场自律职能依法转移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社团要深刻认识推进大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通过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打造大湾区的政策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积极服务于大湾区科技创新。

    (一)优化科技创新与政策环境,打造政策高地

    大湾区科技社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在优化科研环境、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着力、发力,在党和政府与企业之间担当参谋助手,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架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互联网+行业”模式,尽快形成行业信息宏观大数据,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双向信息支撑。

    (二)加强科技交流和成果转化,打造科技高地

    大湾区科技社团可以通过建立在线科技交流共享平台和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学者简介、学术信息管理、文献检索、学术网盘、教学课程等服务,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汇聚、共享、对接与应用服务,加强科技成果交流和转化,提升科研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在拓展市场方面,可以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展销会、博览会,拓宽会员单位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扩大企业外向度,提高湾区内企业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程度,积极帮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国际市场。

    (三)做好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打造人才高地

    高水平的专业工程师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粤港澳三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并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推进。

    大湾区科技社团应落实《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3-4],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互认工作平台,打造人才高地。

    五、结束语

    大湾区科技社团应加强有关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创新模式的研究[5],密切跟踪和准确把握国内和国际新形势,贯彻落实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积极参与大湾区创新融合发展为契机,遵循“活跃学术交流、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内外合作、强化社会服务”为中心内容,发挥科技社团的学术先导优势、人才智力优势、组织网络优势,联合大湾区内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用好专家智库资源,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协助政府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标准、规范,包括粤港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办法规范[6]、智慧城市标准等基础保障政策,为企业搭建科技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下,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大湾区科技团体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术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根据粤港澳三地科技发展状况,加强科技研究与交流,积极推动大湾区内的资源共通和人员交流,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KG*2]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2]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EB/OL].(2019-07-05).http://www.gd.gov.cn/gdywdt/gdyw/content/post_2530491.html.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2019-03-23).http://m.people.cn/n4/2019/0323/c1815-12486039.html.

    [4]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12-05).http://hrss.gd.gov.cn/gkmlpt/content/2/2711/post_2711821.html#1284.

    [5]张蜀艳,贾金玉,宫健.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学会,2020(9):11-17.

    [6]张昊,翁健,潘金昌.粤港电子签名证书互认概述[J].网络空间安全,2020(7):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