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探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处置模式 重构策略

    作者简介:杨茂,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二级律师,研究方向:公司法、不良资产处置。

    中图分类号:D92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5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增速明显,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各类行业企业规模扩张现象相当普范,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高,驱动着金融市场空前火热。商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此前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信用风险加速,不良资产处置已成为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客观维度上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已然积累了丰富的方法理论和经验,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些许不足,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所谓不良资产作为一个泛在的概念,主要针对会计领域的坏账科目而言,目前较为通用的解释为:借款方无法或有痕迹显示其无法遵守既定的合同归还金融机构贷款本息而产生的不良借贷。对于银行系统而言,不良资产又被称作不良债权,但其两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可追加的经营成本,所涵涉的内容更加宽泛,包括不良债权、不良抵债资产、不良股权等。同时,我国根据不良资产标的物的不同,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划分为实物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以及债权类不良资产三类,并对应相应的内容。综合来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银行行为、企业行为以及社会环境等,并由此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危害,其有效处置显得至关重要。商业银行本身作为金融运行机构之一,以盈利为目的,虽有一定的风险承载能力,但如若不良资产积累过多,势必會导致其收益不断锐减,继而影响国家税收。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还会影响其资金配置效率,无法完成系类投资行为,降低了储户收益,甚至威胁其自身生存。从另一个维度上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亦反射出了借贷人或机构履行义务能力较差,降低了社会信用度,严重时可能会诱发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十分重要和必要。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正是基于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性,不良资产处置至关重要。事实上,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视不断提升,并在经久的探寻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尚存较大的改善空间。具体而言,当前阶段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有自我消化、信托公司处置以及破产重组等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诸如诉讼化解、以物抵债、核销等有效解决措施,但是整体上运用市场化处置的手段远远不够。传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下,经常涉及到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法律资源消耗,成本相对高,对于部分风险的化解能力薄弱。同时,诉讼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有效保障和路径,在执行阶段亦面临诸多困难,如地区保护、行业保护等,加之上述涉及到较大的资源消耗,可能会造成更大损失。另外,据实际访查发现,不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体系落后,重点体现在内控制度和组织方法上,未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负责人实地走访,导致贷款人抵押评估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诱发了不良资产风险。在现行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管理结构中,相关庞杂数据的统计、登记等仍旧依靠人工操作实现,极易造成数据偏差或遗漏,给其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重构策略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是其可持续发展追求的重要体现,相关运行模式重构,对各环节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应秉持时效性和市场化原则导向,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予以实现。作者结合上述总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重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管理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导向下,不良资产处置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应注重建构起良好的内控环境,并出台与之配套的制度规范,保证相关工作效率及质量。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的战略布局,有机地将之融入到发展结构体系当中,并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任务,规范操作行为,为后续系列工作有效组织及开展提供依据导向。例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贷后监测与预警系统,全方位动态介入,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信贷资产风险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判别其损失占比分配,继而科学调整信贷资产级次,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生成贷后任务,以免错失良机,扩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损失。同时,“信用中国”背景下,建立自身独立属的信用评估系统,对逾期时间较长且配合度差的客户,将之列入失信人员名单,限制其社会行为,从而增加不良资产产生成本,营造良好的宏观信用环境。另外,人作为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支持,可推行不良贷款分级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从业机构及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树立榜样典范,并予以优异表现者适度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价值。

    (二)加大保障支持

    某种维度上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亦可视作是信息加工再利用的过程,充足的信息支持可有效避免不良资产产出,并辅助提升了处置效率和质量。因此,商业银行需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信息披露系统,切实维护好公民知情权,在转让处置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资产购买方了解信息详情,从而促进公平交易,如此不仅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出率,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其社会信誉度,是走向可持续发展成功道路的基本。同时,对不良资产的定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回收水平,是整个清收管理系统中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环。现阶段而言,我国主要通过银监会提供的评估规定进行不良资产定价,但其本身作为一种非标准品,在宏观经济市场变动下,价格有所不同。为此,商业银行应综合考量成本、收益等多重因素影响,紧密结合经济市场发展规律,根据会计法则进行多次评估,最大限度地减损。除却这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亦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效处置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因素,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行为,积极导入具有专业知识才能的人力资源,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职工培训活动,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丰富其学识涵养,共享有效实践经验,从各个环节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三)改进现行方式

    目前来讲,在商业银行经久的探寻创新下,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践行方法,包括催收、重组、以物抵债以及核销等,但相较于日臻复杂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环境,均暴露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足,针对此应加强修缮和改进。其中,催收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路径,可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支持,建立起更加智能的自动化催收系统,并搭配贷后风险管理系统,及时生成催收任务,继而推送给相关责任人,最终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还可延长不良资产的产出周期。同时,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角下,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积极寻求司法部门帮助,通过其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权,加快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化解。而基于重组化解的不良资产处置中,要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精准把控信贷资产重组审批程序,并注重做好贷后检查和监测工作,谨慎手里跨地区信贷业务,通过规模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化解不良资产压力。另外,面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冲击,商业银行应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扩展经营业务模块,增加收入途径,提升优质资产占比,通过提升自身盈利水平,保持平稳运行,并加强对核销信贷资产资料的规范,结合实时动态监测反馈结果,依法追求不良资产责任人的责任。

    (四)导入先进科技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思维的衍生,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并表现出了诸多方面的优势。如上分析所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普遍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现象,相关管理模式滞后,导致其发展面临着新的瓶颈。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下,商业银行应树立正确的创新发展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平台优势,改进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投资方式,在稳定自身经营增长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普通投资人,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从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因其本身广泛的受众基础和传播效率,在整个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到处置再到退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供需连接媒介作用,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建构起了不良资产业务良性循环发展生态。事实上,很多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红利的影响下,纷纷将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并收获了良好的成效。对此,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金融市场发展潮流,精准了解互联网的精髓,并在市场化运营的大趋势下,深层次融合各专业金融团队和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风险,最终由此获得更高的收益。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应整合即有战略发展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度加大信息化水平建设投入,生成不良资产处理大数据库,减少人工操作介入,提高相关工作效率及质量。四、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十分重要和必要,既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追求实现的必然选择,亦是稳固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作组织,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应充分依托既往方法经验积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加以创新改进,并注重加大相关保障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树立高度的“互联网思维”,从而提高该项工作效率和质量。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更多有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措施,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翠平.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思路[J].商讯,2019(35):154+156.

    [2]逯晓玮.商业银行“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再思考[J].银行家,2019(12):85-87.

    [3]才智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探索[J].现代商业,2019(27):109-110.

    [4]莫婷.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处置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9(19):133-134.

    [5]林宗輝.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3):1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