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晨钟暮鼓”

    李学开

    “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苏轼《书双竹湛师房》),“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陆游《短歌行》)。“晨钟暮鼓”,顾名思义,早晨撞钟,晚上击鼓。这一成语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古代没有钟表和手机,古人常以圭表、漏壶和沙漏来计时辰,用钟鼓来报时辰。早晨撞钟,是因为钟声悠扬、传播远;晚上击鼓,是因为鼓声低沉,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早晨钟鸣,城门开启,通衢开市;晚上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宵禁期间,街上禁止行人活动,违者被称为“犯夜”,要受到惩罚。

    寺庙也是借助钟鼓报时,提醒僧人遵守作息时间。一般人以为寺庙与民间一样,也是早晨撞钟、晚上擊鼓,其实不然,寺庙不论早晚,都是既敲钟又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以撞钟始,接以出堂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止静于钟声。早晨撞钟叫做“开静”,击破长夜的沉静,叫醒熟睡的僧人起床做早课;晚上撞钟叫做“止静”,提醒僧人们开始休息了,同时也可以超度幽冥的苦难。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到夜半钟声的诗人不只张继,白居易留下了“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宿蓝溪对月》)的诗句;宋人孙觌也留下了“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过枫桥寺》)的诗句。

    寺庙里撞钟和击鼓的方法相同,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共108下。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古人把五天称为一候,六候为一月,一年七十二候),这些数字相加为108。钟鼓各自撞击108下,意谓祛除108种烦恼(佛教认为凡人有108种烦恼)。

    由于“晨钟暮鼓”用于报时,具有提醒作用,故这个成语可用来比喻令人警醒的话。例如:①王老师在毕业纪念册所题的临别赠言,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②父亲的一席话如晨钟暮鼓,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③每当我想偷懒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般的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