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体育”的成因及共性特征

    张仲宝

    摘要:通过对艺术、体育及身体活动特点、客观存在方式的认识,阐述了三者共存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据“项群划分理论”指出不同艺术体育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的普遍性和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体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艺术体育是以满足人们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技术的精确度、动作的难度和艺术的表现力为追求目标和评定标准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艺术体育的社会成因,内、外特点的分析,指出艺术体育是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艺术理论为支撑,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展示科学和艺术打造成果的科学原理及共性特征。

    关键词:艺术体育;人体运动;项群划分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11-04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等在《90年代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一书中预言,未来的十几年里,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艺术体育将成为现代社会体育运动主要的娱乐活动。事实上,艺术体育在我国的竞技领域、全民健身领域,乃至学校教育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共夺得51枚金牌,其中,艺术体育类项目为15枚(体操8枚、蹦床2枚、跳水5枚),占金牌总数的29.4%;艺术体操还取得团体银牌的历史上最好成绩;健身健美操、武术、秧歌和交谊舞是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最受欢迎的项目;艺术体育项目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成为身心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艺术体育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但目前对其理论层面的研究却非常匮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国内对体育的本质属性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进而影响着对艺术体育整体性的把握。二是由于对艺术体育的实质性研究甚少,造成人们对艺术体育概念的认识仍处于“模糊不清”或“割裂”状态。因此,有必要对艺术体育的成因与共性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

    1“艺术体育”概念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艺术又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用以自我身心的改造活动。由于体育的主体和客体、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其内容和形式都统一于身体活动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体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生理再生产”活动。艺术与体育的结合涵盖着上述两种活动过程,人作为两种活动的主体,体现在人对活动的制约;同时人也是活动的客体,体现在活动对人的改造,人的身体活动是两种活动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两种活动都指向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后者更为重要。

    艺术活动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而存在。“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科学讲严谨规范,艺术讲精妙独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是严谨规范与精妙独到的结合。以人体运动的方式反映着科学与艺术的内涵与特征,是将科学与艺术由“意识形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过程。但人体运动所呈现出的科学活动特征仍占据着主导和支配地位,因为体育首先是以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为前提的自我身心的改造活动;艺术作为意识的存在形态,无论是对审美普遍意义的表达,还是对艺术情感的特殊性表达,则必须通过体育科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来展示。

    “艺术体育”概念是依据我国“项群训练理论”所提出的,对其相似的指称还有“难美技能类”运动项目等,虽然指称不同,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艺术体育作为“特定的项群”是客观存在的。由此也为人们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艺术体育”这一运动项群的共同规律和特征提供了前提和依据。综上所述,对艺术体育可做这样的界定:“艺术体育是以满足人们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技术的精确度、动作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为追求目标和评定标准的体育项目”。她包括竞技性项目,也包括大众性健身项目和学校体育教育项目。

    2艺术体育外在成因

    艺术体育项群的形成主要是在20世纪的中后期但人们对艺术体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却是伴随着现代体育产生与发展的整个历程。“人文主义”的观念和主张,引起了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促使现代体育思想的孕育与萌生。身心统一、体育与科学、体育与教育、体育与艺术等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了孕育现代体育的土壤。

    2.1身心统一的“生命化”体育观的形成

    体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也是围绕着人类“身体”所展开的活动。因此,人类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就成为了左右人们体育行为和目的的焦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的信仰等,都会对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甚至制约作用。在经历了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文艺繁荣之后,欧洲进入了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教会和贵族领主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世纪宗教哲学家所提倡“灵魂与肉体对立论”和“禁欲主义”;笛卡儿时代对身体的“放逐和冷漠”到尼采时代的“身体解放、灵魂放逐”,都是在不同程度地戕害着人们的身心,直至叔本华以后,生命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使人类对生命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纯生物的意义上,而是上升到具有本体色彩的哲学意义上,从而得出人既具有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具有超自然的精神生命,是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体。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身体活动的过程,以艺术理论和方法指导心理活动过程,并通过身体活动过程将其充分融合,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现代体育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人性化的和生命化的体育,既体现着对艺术体育项群内在规律与实质的科学把握,也体现着现代体育人的理念和主张。

    2.2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艺术理论的支撑

    在现代体育形成之前,体育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只能停留于局部和表面。文艺复兴时期,近代体育的奠基者已经开始运用生理、医学和教育学的观点去观察体育,但由于他们的先进思想更多地来自于对古代希腊竞技和教育的研究,属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范围,尚不足以使他们的观察结果形成为系统的科学知识。17~18世纪,体育学科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时代,首先是英国人哈尔斯发表的《动物静力学》,把力学实验引入了生理学。进而德国人韦伯兄弟又把这种方法引入对运动人体的分析,开创了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此后,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波雷利的肌肉运动机制、哈勒的《生理学纲要》等,引导人们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由此而逐渐分离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生物医学学科……19~20世纪,体育科学形成了独立的体系,由体育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体育活动其“科

    学含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以现代奥运会为标志的体育竞赛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途径与媒介,体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促使众多的体育新形式、新内容的涌现。与此同时,相关艺术学科的理论研究及成果也相继问世,如19世纪末,弗朗西斯科·德尔萨特建立“表情体系”,20世纪初,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美节奏教育”;拉班提出的“力效”学说和“球体空间”的概念;20世纪中后期,朱丽叶斯·法斯特的《人体语言》和戈登·P·温赖特的《自学身体语言》为艺术与体育的结合架起了桥梁,并提供丰富的土壤。

    2.3体操体系的确立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主张得以确认,艺术家们追求自然美和人体均衡发展的健康美形成了主流趋势。著名画家达芬奇以人体解剖学的均衡和比例关系描述了人体健美的事实;有学校体育之父之称的夸美纽斯提出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的主张等为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格乌安·菲特在其“体育体系”中将体育的功能分为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肌力、形成身体的形态美……并设计了平衡木、木马、弹簧板和单杠等器械,从而为德式体操体系的形成创立了条件。19世纪后,德国、瑞典体操体系,英国的户外运动和竞技体育成为欧洲体育的三大基石,其中德国体操体系的创始人,体育教师弗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创建了双杠项目,改进了跳马和单杠,并将竞技体育列入“杨式”体操体系。后来的施皮斯在借鉴各体操流派特点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进行了规范,他创建的体操体系包括队列、徒手和器械3部分,并将音乐与体操相结合,为后来“自由体操”的形成开辟了通道。瑞典体操是由文学家、诗人和体育家比尔·亨利克·林在发展古茨穆茨体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林氏体操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分为教育体操、健美体操等,明确健美体操是以身体的匀称发展为目标,并且使人的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进而指明了体操发展的方向。20世纪初,出现了现代体操体系,在原有体操分类的基础上将其重新划分为两大类,即艺术性体操和军事、生产体操。其中艺术性体操的创始人——法国演员,戴尔萨特在对人的姿势和情感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外在的动作可以充分地表现人的内在情感,而再现这些动作可以引起人的内在情感的共鸣。因此,他选择部分简单易行、具有感染力的动作进行传授,以满足对健美、保健、改善形体的需要。他提出的动作的协调,通过肌肉的张弛来实现的理论为艺术与体育的综合表现形式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2.4现代奥林匹克与艺术的实践创新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从一开始就因与艺术的结缘而被赋予了特殊的韵味和别样的气质。现代奥运会的复兴者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与艺术结缘的最积极和最坚定的倡导者,他说:“应该将体育看做是艺术的创造者,体育产生美,也塑造了运动员这个活生生的雕像”。他的这一观念和主张不仅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而且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

    顾拜旦不仅是这种“理念”的倡导者,而且是这种“理念”的忠实实践者,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举办了艺术展览;20世纪30年代后期,奥林匹克艺术比赛设有绘画和文学比赛,1936年音乐比赛分为交响乐、器乐和唱歌。1948年伦敦的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举行了运动会期间的最后一次艺术比赛。195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艺术展的方案,决定在奥运会期间由主办国同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在奥运文化的导向下,20世纪初,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师雅克·达尔克罗兹在借鉴芭蕾舞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创编了韵律体操,后来发展为艺术体操;1920年花样游泳创始人柯蒂斯将跳水和体操的翻滚动作编排成套在水中表演,创建了花样游泳项目;冰上舞蹈基本上是将舞厅舞、如华尔兹、狐步舞、探戈等舞蹈动作“移植”到冰上而形成的……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与体育具体的运动表现形式并促成了艺术体育项群的诞生。

    3艺术体育共性特征

    3.1艺术体育外部表现形式及其共性特征

    依据项目外部形态,艺术体育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3类:即徒手表演、持轻器械表演和在专门场地或器械上的表演。徒手表演的项目,如自由体操、健美操(部分)、体育舞蹈、街舞等;持轻器械表演的项目,如艺术体操、团体操(轻型道具)等;在专门场地或器械上的表演项目,如男、女竞技体操(器械项目)、花样游泳、跳水、蹦床、冰上舞蹈等。三种表现形式虽然在外部特征上有所区别,但其共同的特征都是以展示人体活动的复杂程度(动作的难度)、质量(人脑调节运动系统的精确度)和艺术表现力(情感的真实性和表现程度)为前提。运动员要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就必须从形体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两方面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我,在追求更高、更快、更美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得以升华。

    3.2艺术体育动作的内部结构及其共性特征

    艺术体育的“动作”作为其各不同项目的实质性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意义。动作结构是指构成动作的主要成分或组成部分。一般由5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所组成,即运动系统、动力系统、时空系统、心理系统和程序系统。

    运动系统——由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3部分组成。人体或肢体的活动是在运动神经支配下由骨骼肌的收缩,通过骨骼的杠杆运动表现的,其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受不同关节结构所制约,对此,运动医学的研究成果为其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另一方面,骨骼的长度、肌肉的截面以及整体骨架的对称性和适宜的比例等是否符合“黄金分割”的要求,又是评价体形美的重要参数。

    动力系统——由内力和外力组成。内力是由骨骼肌的收缩,通过骨骼的杠杆运动所产生的,它包括肌群收缩与舒张的方式、速度、强弱等因素;外力是由内力所引起的外界物体作用于人体的各种力的总称,它使人体产生不同方向的位移、转动和腾跃等活动,内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结果成为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属生物力学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力的不同运用方式与人体运动的外部形式相结合产生的直观效果,遵循着“力效”学说原理,属于舞蹈艺术学的研究成果。

    时空系统——空间因素使人的肢体相对躯干或人的整体相对具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形成一个个“单一画面”,并产生动作的“视觉表象”。“视觉表象”的清晰程度是判定技术准确度的直接因素;时间因素既规定着各个“单一画面”呈现的顺序,又使这些单一的画面连贯起来,形成静态的或动态的“动作造型”,这些“动作造型”在视觉方面所产生的“舒适感”和多维度的“变化效果”既遵从人体科学的原理,也反映着艺术审美的标准。

    心理系统——人体运动过程中心理活动产生两个分支,其一指向已有的训练“经验”和“映像”,并在其“经验”和“映像”的指导下完成动作的“再现”活动。这一心理活动属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二是指向情感的“把握”和“构建”过程,“把握”来自于对原型动作中蕴涵的“真实情感”的理解;“构建”是在自身已有经验和条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情感表现”,这种情感表现既是建立在“原型情感”的基础上,又有个性的创造与发挥,代表着个人的风格与特点,这是艺术心理活动的典型特征。当然,情感表现的外化过程必须与形体运动的过程保持一致性。

    程序系统——人的意志、认识和情感过程都是人脑的机能。关于复杂意志过程的生理机制,目前还缺乏完整而充分的研究,但是对人的随意运动的机制问题,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随意运动是受意识调节的运动,而人的意志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运动实现的。人在意志和情感的催动下,能随意地发动或制止,加速或减慢、加强或减弱,并使复杂的动作表现得轻松自如、活灵活现,并富有律动性,皆因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人们在学习和掌握艺术体育动作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始终围绕着身体活动、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展开,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实现着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艺术体育项群是体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其项群全面准确的认识和界定,不仅可以加深对其项群特点的正确理解,加强对其运动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对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以及商业等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有着突出的实践意义,尤其是艺术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体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内容与形式,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