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玩”美术

    钱瑛

    摘 要: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本文作者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幼儿自主、愉悦地参与活动,让美术活动更好“玩”。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97-001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整个幼儿时期,儿童都存在一种游戏心理。而情境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幼儿园美术活动应尊重幼儿的游戏心理,借助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完成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感知生活的美——乐画

    在美术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将幼儿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加工为特定的情境,把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融入情境,使抽象的、无意义的空间转变为具象的、有意义的空间,使美术活动更加生活化、形象化。

    1.借助生活体验

    美术活动源自于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会让幼儿倍感亲切、自然,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如在美术《我爱洗澡》的活动中,绘画的过程就是洗澡的过程,比如:淋浴(画出自己)——抹肥皂(用炫彩棒画螺旋线)——冲干净(用水粉笔蘸清水涂抹)——玩泡泡(添加彩色泡泡)。活动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美术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快乐地畫画。

    2.捕捉生活情境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活动素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如在《美味荷包蛋》活动中,我首先创设了厨房的场景:漂亮的桌面、小勺子、平底锅(黑色KT板)、鸡蛋(黄、白颜料)、葱(绿色皱纹纸)等,幼儿也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犹如身临其境。接着让幼儿尝试煎鸡蛋:蛋黄(小勺舀黄颜料画圆圈并涂满)——蛋白(舀白颜料在蛋黄外面一圈一圈地画)——撒葱(皱纹纸撕成小块)。“鸡蛋”在平底锅里随着色彩和形状不断变化,帮助幼儿细化了煎鸡蛋的生活经验,撒葱的环节更是让幼儿的“荷包蛋”变得丰富多样和美味无比。枯燥而单调的涂色练习在“煎鸡蛋”的生活情境下创作,愉快而有趣,幼儿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感受。

    3.巧用生活用品

    丰富多样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创作的中介与桥梁,收集和运用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材料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如在《车轮滚滚》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玩具车,并引导幼儿蘸上颜料在纸上随心所欲地“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纸上会出现一道道不同方向、不同花纹的印迹,于是“纵横交错的马路”、“多彩迷宫”“地图”……当一幅幅作品呈现的时候,幼儿惊奇地发现:原来画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创设童趣化情境,体验创作乐趣——善画

    童趣即童年生活的情趣,童趣化情境的创设可以让美术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有趣。

    1.故事情境

    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故事情节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帮助幼儿感受、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尤其喜欢。比如绘本故事《云朵面包》讲述了一个关于家的温馨故事:一天清晨窗外正下着小雨,树枝上挂着一朵小小的云。小猫们看到后小心翼翼地把云朵抱回了家。猫妈妈将云朵做成面包,小猫们吃了面包竟然像云朵一样忽忽悠悠地飘了起来……活动以这个故事情节为线索,在和孩子们一起谈面包、做面包、吃面包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撕贴活动,体验到了“玩“美术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个性表达与表现。

    2.游戏情境

    美术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就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的绘画过程与游戏融为一体。幼儿生来就喜欢游戏,而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活动其实就是一种表现自我、宣泄情绪、情感的游戏。

    如在《战胜大灰狼》学画“篱笆”的时候,我采用了将游戏情节与绘画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设计了大灰狼的第一次袭击,激发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学习从上到下画一些竖线。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游戏情境的氛围中,看见同伴的画纸上篱笆太少太短,还会提醒同伴:“你这个不行,要画得长一些多一些,不然大灰狼就会钻进来的。”最后当大灰狼的再次出现时,老师让孩子们检查“篱笆”的情况,对于插得疏的地方再进行“补插”。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一遍又一遍地画,孩子们丝毫没有一点厌烦的感觉,反而积极地投入。通过战胜大灰狼游戏,幼儿学会了画直线的技能,又愉悦了幼儿的身心,激发起幼儿强烈的绘画愿望,从而更深地体验到了绘画所带来的快乐心情。

    三、创设自主化情境,激发想象空间——敢画

    自主化的情境促使幼儿由动机、爱好、需要转为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给幼儿自主创作提供了有很大的空间。

    1.支持异想天开

    要呼唤幼儿丰富、奇特的想象,支持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创作。

    如活动《沙发底下藏着什么》,教师通过设问“沙发下面有可能藏着什么”,让幼儿根据在沙发下面找到的一团朦胧的色块进行借形想象,并添画。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变换引导语:“转一转,看一看,它又像什么?”“长时间藏在沙发下面,应该是不动的,想想看有什么?”一下子思维从“引导幼儿想象成动物”跨越到了“引导幼儿想象动物以外的形象”,在寻找、猜想、创作的情境中,帮助幼儿实现了想象力的突破。

    2.鼓励随心而作

    能够“随心而作”是美术创作所追求的美好意境,只有激发起幼儿情感深处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幼儿主动、大胆地去想、去画。

    如在《牵着线条去散步》的活动中,依托幼儿的已有经验,首先以“外出散步”为由让小画笔爬高山(勾画弧线),到城市广场兜了一圈(画出螺旋线),来到大海边(画到纸边缘),蹦蹦跳跳过草地(画出锯齿线)……老师也通过提问“你的小画笔想到哪儿散步呢?”引导幼儿创作出更多不同的线条来,打破了幼儿不敢画大的心理,让幼儿手中的线条伴随着散步的情境,无限伸展,不断变化;接着又以“找出朋友”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添画,这种带着情节的创作,充满了新奇和情趣,孩子的作品也充满了关爱和真情。

    总之,情境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情境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再有压力,而“玩”则让幼儿的美术活动变得更有趣、更轻松。尽管这些情境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适宜的教学情境会让幼儿走进艺术的殿堂,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