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困境与对策

    陈宗慧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社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做好高校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将政治性作为第一属性,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11-0017-06

    在高校黨委统一领导、高校团委管理下,由学生自愿组成,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高校学生社团,以其参与自主性、社团活动丰富性等特征,最大范围地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党和政府历来注重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因此新时代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创新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一)繁荣高校校园文化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以文化人”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1],要求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2]。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环境和肥沃土壤,在学生人格塑造、修养提升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如文化体育类学生社团举办的十佳歌手大赛、篮球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举办的“爱心家教”“阳光支教”“[BFQ]走进敬老院”等志愿服务类活动;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举办的各类知识竞赛、科普活动等,这些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学生社团各具特色,其社团活动更是成为宣传大学文化、传播大学精神的重要“名片”。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建设、开展活动等形式,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组织建设方面,学生社团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首先,社团根据人员类型开展培训活动。社团的成员构成分为骨干成员和普通成员两类,骨干成员是社团日常建设的工作者,是社团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社团会选送优秀骨干成员参加“青马工程”培训班、“社团干部培训班”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等,也会发挥干部“老带新”作用,提高组织策划协调能力等;普通成员是社团活动的参与人员,他们参加社团活动也是为了提升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社团会根据自身特性,邀请专业老师、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等开展教学活动和日常训练,例如文化体育类社团开展的篮球教学、吉他教学等;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开展社交礼仪培训,帮助志愿者掌握服务技能。其次,社团会定期举办成员交流会。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学院、专业,拓展了学生的交流圈,帮助学生走下网络、走进人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同专业学生为社团活动出谋划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社团建设,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开展活动方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帮助学生在奉献中锤炼品德,成为有高尚情操的人;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文化体育类学生社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审美和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弘扬劳动精神。此外,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也有助于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可以说,社团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助力高校团委履行职责

    “强三性、去四化”背景下的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更加突出“以青年为本”,要求面向青年、赢得青年。新时代共青团的具体职能包括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3个方面。学生社团则是高校团委履行职责的有力载体。

    1.学生社团能通过理论学习、政策宣传、主题教育等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青团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的第一位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等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通过学习研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带领广大学生深刻领会思想精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其他类型学生社团紧扣每年共青团工作要点,精心设计一系列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主题教育活动。2019年,各高校学生社团都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大契机开展各类活动。此外,各社团活动也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引导高校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生社团能更好地发挥联系服务学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学生社团具有覆盖范围广、组织层级少等特征。以学生会为例,学生会历来有严格的选拔程序,人员规模相对较少,2019年《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提出要精简机构和人员规模,规定校级学生会人数为40~60人,院级学生会人数为20~30人,而学生社团则没有人数限制和加入门槛,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加入,学生社团能更直接地将青年学生团结在高校周围。学生社团突破了学院、专业和年级的限制,能更好地了解学校各类型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性和共性,能给高校团委创造性开展青年工作提供参考。此外,学生社团内部氛围更为宽松,能帮助高校团委了解、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学生社团能帮助高校共青团做好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社团学生干部培训,或是承载着育人功能的社团活动,都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闻、提升个人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断为党和国家输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有用人才。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社团数量精简,限制社团蓬勃发展

    《学校共青团2019年工作要点》规定,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不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四。在该项改革之前,高校学生社团一般由校级、院级两级社团构成。院级学生社团分为特色社团和一般社团。特色社团具有专业特色,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基础,因此无法面向全校范围纳新;一般社团具有普遍性,且在校级社团中能找到相对应社团,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社团工作格局。在改革要求下,许多高校的做法是保留校级社团和院级特色社团,将院级一般社团合并到校级相应社团中。精简社团数量是高校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直接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笔者认为,精简社团数量限制了社团的育人成效,被合并、撤销的学生社团一般是全校学生都有普遍兴趣的社团。原先由多个院级学生社团承担培训和管理职能,现在则只能由个别学生社团进行培训和管理,归拢后的学生社团成员众多,但是日常培训、特色活动的学生参与容量有限,学生无法在培训中获得精准指导,无法参与每一场活动,也很难对社团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二)社团活动浮于表面,育人效果不全面

    社团文化活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教育学生的有效路径。作为供给侧的学生社团活动,其内容、形式、质量等都直接影响育人效果。近年来,学生社团在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校外资源、打造活动品牌等方面下了一定功夫,起到良好的育人实效。但受学生个人水平、社团属性等方面影响,社团活动存在“短板”。思想政治类社团活动为宣讲会、报告会、读书会等,具有内容思想性强、形式较严肃等特征,难以对追求个性时尚、反感呆板说教的青年学生产生有效刺激。如何将党的政治主张讲得有意思,让青年学生乐于接受,是思想政治类社团亟须探讨的课题[2-3]。对于文化体育类学生社团来说,存在“娱乐化”倾向明显的问题,这类社团活动局限在各类体育赛事、晚会、舞会等,虽然增加了社团的吸引力,但是过度迎合学生娱乐化需求,弱化了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共青团被部分学者诟病为“娱乐团”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各类娱乐活动中,融入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文化体育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此外,部分学生社团活动创新不足,活动设计同质化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

    (三)各方重视不足,专业指导缺失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BFQ]出台和共青团中央加大学生社团改革力度,高校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重视有一定增强,部分高校党委也制定了社团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社团的成立、年审、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也对社团活动场所、经费等进行配置和支持,但不可否认,社团工作在高校工作中仍处于边缘地位。1.高校团委指导不足。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负有管理职能,下设社团管理部,具体承担社团管理工作。高校团委工作繁多,但人员有限,根据工作分工,社团管理部分管老师必然兼任团委其他工作。因此,面对众多学生社团,社团管理部的工作仅停留在程序性、规范性管理上,而社团的日常事务、活动策划等必须依靠社团指导老师进行。

    2.指导老师的作用有限。目前,高校的社团指导老师主要包括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已承担年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等系列工作,本身已自顾不暇;专业课教师本职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对社团指导工作兴趣不足。此外,《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BFQ]提出青年教师需有一年以上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并未对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给予激励措施,因此,专业课教师对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在高校,社团指导老师应付性完成任务,甚至是“挂名”现象普遍存在。

    3.社团学生干部认识不足。学生社团在团学组织中的边缘地位、社团干部对社团“自治”属性的错误解读,导致社团干部对社团育人作用的忽视,是学生社团“自娱自乐”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社团学生干部在高校受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社团干部人才流失严重,社团学生干部队伍相较于团学其他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不强,在活动创新等社团管理工作中力不从心。

    三、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方向

    (一)强化引领,把稳学生社团育人导向

    学生社团要始终坚持将政治性作为第一位属性。社团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做好党的政策方针等理论的学习和研读领悟。社团活动设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设计,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二)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社团育人实效

    1.高位嫁接,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目前,“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系不够紧密,二者“各自为营”现象明显,未能形成良好育人合力。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在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为学生社团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育人空间。学生社团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寻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耦合点,挖掘“第一课堂”中的实践要素,并将其融入社团活动设计中,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创新课程考核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科目中,试点“课堂教学+社团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例如在劳动教育必修课中,课堂教[JP2]学以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理论学[JP2]习为主,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在活动中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2.打造品牌,充分挖掘实践育人特色。品牌活动是社团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通过开展品牌活动,可以提高社团在高校学生中的知名度,进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多,在开展活动方面区别较小,尤其是文体活动、志愿公益活动同质化程度高,需要通过品牌活动彰显社团特色。①[BFQ]找准圆心,立足社团定位。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有各自的定位,定位是团结和凝聚社团成员的基础。社团活动要围绕各自社团性质和特色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培育特色鲜明的品牌,推动社团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BFQ]延伸半径,丰富品牌内涵。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学生社团要克服“自娱自乐”现象,充分凸显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因此,在社团活动设计中要做到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学生的实际需求等,依托重大节日、纪念日、时政热点等,找到党政关心、学生关切的结合点,创造性设计活动,才能获得党政认可和学生拥护。③[BFQ]充实空白,实现资源整合。当前学生社团活动多而散、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费,影响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口碑。因此,在内要“聚力”,对社团各项活动进行筛选,以高标准和严要求淘汰“以次充好”的社团活动,提炼出内容精的优质社团活动,并以此打造工作品牌。在外要“合力”,在校内要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社团和其他团学组织间的活动整合,采取联合举办活动等方式,提高资源使用率,避免活动“同质化”现象;在校外要重视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机会,让学生社团走出学校、服务社会。

    (三)激發活力,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1.加强社团指导老师遴选。高校教师是学生社团规范建设、社团活动策划实施的指导者和监督者。①[BFQ]配齐配强社团指导老师。探索“行政老师+专业老师”的双导师制度,行政老师从辅导员、学校机关部室工作人员、青年教师中选聘,运用行政管理知识和经验进行社团活动审批、经费使用监督、成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专业老师从各学院专业课教师中选聘,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日常培训教学活动,二者共同对社团活动策划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化、专业化发展。②[BFQ]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个人述职、社团成员评价、团委社团管理部考核相结合模式,对社团指导老师参与社团工作频率、活动指导实效、社团建设规范程度等进行考核,督促指导老师切实履行监督指导职责。③[BFQ]出台奖励激励措施。各高校党委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将学生社团指导工作计入教学课时[3],或者探索在青年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将学生社团管理经历视作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社团管理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高校教师服务社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2.强化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团学生干部队伍是社团的主心骨,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社团建设水平和方向[4]。①[BFQ]严把入口关。要将政治标准作为社团学生干部选拔的第一标准,从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BFQ]严守纪律等方面进行政治考察,确保社团学生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思想素质、专业能力、道德品质、实干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让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学生充实到社团学生干部队伍中,提升社团整体活力和干事创业效率。②[BFQ]把好培训关。精心设计社团学生干部培训课程,利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对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③[BFQ]完善考核关。充分听取社团成员、社团指导老师、社团管理部对社团学生干部在社团治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评价,并对社团进行考核;注重典型选树,开展“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社团之星”[BFQ]等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示范、导向作用,打造一支优秀的社团学生干部队伍。

    3.加强内部建设。社团成员是社团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提高社团成员的黏合性更有助于社团长期、健康、稳定发展。①[BFQ]提高社团成员对社团事务的参与度。定期开展社团全体成员大会,听取社团成员对社团建设、活动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团成员的监督,帮助社团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②[BFQ]加强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中,社团学生干部要深入社团成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全体成员素质拓展活动、联谊活动等方式,促进社团成员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家”一般的社团氛围,提高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增强社团的凝聚力。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社团是“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建设好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学生社团更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做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忠实履行为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KG*2]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2]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KG*2]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焦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审视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0(5):107-111.

    [4]冯超.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4):68-70.

    Rol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Chen Zonghui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student associations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spering campus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role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insist on taking politics as the first attribute,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Key words]colleges; student associations;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