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安玉甫+刘翠翠+龙宪林+邱小雷

    摘要:通过对患猪链球菌病的猪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了解猪链球菌病的猪的器官病理学损伤规律,为阐明猪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病理组织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20-02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简介:安玉甫(1985-),男,河南南阳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猪场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所致的猪链球菌病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猪的一般临床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及急性死亡等。病猪和隐性感染的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该病分布范围极广,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也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是持续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安徽某猪场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猪链球菌。

    1.2 方法

    解剖后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淋巴结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制片,切片厚度为4 μm,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剖检病变

    患猪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充血。胸腹腔有橙黄色的积液,其中含有纤维素。心脏肿大,心外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心外膜和心内膜出血,心脏切开后可见血液凝固不全。肝脏淤血,质硬,被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胆囊充盈,胆汁黏稠浓缩成胶样物质。胃、小肠、大肠浆膜出血,内容物带红色。脾脏明显肿大,淤血,充血,色泽暗红,表面粗糙,边缘可见“锯齿”样突起。肺脏肿大、淤血、充血、表面颜色不均,切开后流出大量含泡沫血液。肾脏淤血,表面散布零星出血点。脑膜表面出血点密布,脑膜下水肿,内有积液。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

    猪链球菌病的各个脏器都有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各脏器还出现不同的病变。心内膜增厚,小血管充血,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图1);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图2);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3);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图4);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中心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图5);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图6);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噬神经现象(图7)。

    图1 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2 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100×)

    图3 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40×)

    图4 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200×)

    图5 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6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7 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200×)

    3 讨论

    猪链球菌病病变以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全身大部分实质器官肿大、充血和出血为特征。猪链球菌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机体后,首先在入侵出分裂增殖。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毒力因子,如溶血素、黏附素、透明质酸酶等,这些毒力因子单独或协同作用突破黏膜和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于该病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作用,使大量红细胞溶解,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受损和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发生障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降低,发生全身性败血症,最后导致各个实质器官严重充血、出血。该病对各种组织器官均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损伤的器官为肺、脾、淋巴结和脑。李小杉等对猪链球菌感染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猪链球菌病毒对心、肝、脾、肺、肾及大脑等均造成损害。组织学方面脏器组织呈现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相一致。

    摘要:通过对患猪链球菌病的猪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了解猪链球菌病的猪的器官病理学损伤规律,为阐明猪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病理组织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20-02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简介:安玉甫(1985-),男,河南南阳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猪场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所致的猪链球菌病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猪的一般临床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及急性死亡等。病猪和隐性感染的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该病分布范围极广,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也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是持续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安徽某猪场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猪链球菌。

    1.2 方法

    解剖后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淋巴结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制片,切片厚度为4 μm,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剖检病变

    患猪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充血。胸腹腔有橙黄色的积液,其中含有纤维素。心脏肿大,心外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心外膜和心内膜出血,心脏切开后可见血液凝固不全。肝脏淤血,质硬,被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胆囊充盈,胆汁黏稠浓缩成胶样物质。胃、小肠、大肠浆膜出血,内容物带红色。脾脏明显肿大,淤血,充血,色泽暗红,表面粗糙,边缘可见“锯齿”样突起。肺脏肿大、淤血、充血、表面颜色不均,切开后流出大量含泡沫血液。肾脏淤血,表面散布零星出血点。脑膜表面出血点密布,脑膜下水肿,内有积液。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

    猪链球菌病的各个脏器都有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各脏器还出现不同的病变。心内膜增厚,小血管充血,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图1);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图2);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3);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图4);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中心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图5);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图6);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噬神经现象(图7)。

    图1 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2 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100×)

    图3 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40×)

    图4 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200×)

    图5 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6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7 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200×)

    3 讨论

    猪链球菌病病变以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全身大部分实质器官肿大、充血和出血为特征。猪链球菌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机体后,首先在入侵出分裂增殖。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毒力因子,如溶血素、黏附素、透明质酸酶等,这些毒力因子单独或协同作用突破黏膜和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于该病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作用,使大量红细胞溶解,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受损和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发生障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降低,发生全身性败血症,最后导致各个实质器官严重充血、出血。该病对各种组织器官均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损伤的器官为肺、脾、淋巴结和脑。李小杉等对猪链球菌感染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猪链球菌病毒对心、肝、脾、肺、肾及大脑等均造成损害。组织学方面脏器组织呈现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相一致。

    摘要:通过对患猪链球菌病的猪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了解猪链球菌病的猪的器官病理学损伤规律,为阐明猪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病理组织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20-02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简介:安玉甫(1985-),男,河南南阳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猪场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所致的猪链球菌病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猪的一般临床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及急性死亡等。病猪和隐性感染的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该病分布范围极广,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也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是持续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安徽某猪场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猪链球菌。

    1.2 方法

    解剖后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淋巴结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制片,切片厚度为4 μm,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剖检病变

    患猪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充血。胸腹腔有橙黄色的积液,其中含有纤维素。心脏肿大,心外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心外膜和心内膜出血,心脏切开后可见血液凝固不全。肝脏淤血,质硬,被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胆囊充盈,胆汁黏稠浓缩成胶样物质。胃、小肠、大肠浆膜出血,内容物带红色。脾脏明显肿大,淤血,充血,色泽暗红,表面粗糙,边缘可见“锯齿”样突起。肺脏肿大、淤血、充血、表面颜色不均,切开后流出大量含泡沫血液。肾脏淤血,表面散布零星出血点。脑膜表面出血点密布,脑膜下水肿,内有积液。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

    猪链球菌病的各个脏器都有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各脏器还出现不同的病变。心内膜增厚,小血管充血,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图1);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图2);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3);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图4);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中心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图5);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图6);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噬神经现象(图7)。

    图1 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2 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肝窦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央静脉、肝窦充血(100×)

    图3 脾脏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40×)

    图4 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浆液、脱落的上皮、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浸润(200×)

    图5 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红染呈丝状,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6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副皮质区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100×)

    图7 脑膜下充血,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200×)

    3 讨论

    猪链球菌病病变以皮肤发绀,耳朵、颈下、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全身大部分实质器官肿大、充血和出血为特征。猪链球菌经损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机体后,首先在入侵出分裂增殖。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毒力因子,如溶血素、黏附素、透明质酸酶等,这些毒力因子单独或协同作用突破黏膜和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于该病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作用,使大量红细胞溶解,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受损和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发生障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降低,发生全身性败血症,最后导致各个实质器官严重充血、出血。该病对各种组织器官均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损伤的器官为肺、脾、淋巴结和脑。李小杉等对猪链球菌感染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猪链球菌病毒对心、肝、脾、肺、肾及大脑等均造成损害。组织学方面脏器组织呈现不同程度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