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楚向红

    摘要: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外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使我们的党群关系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形成原因也非常复杂,需要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应对解决。

    关键词:党群关系;问题;成因;对策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总体上和宏观上来看,当前我国党群关系是健康的、和谐的,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疏远、紧张甚至发生冲突的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的面对和解决。

    一、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使我们的党群关系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党群矛盾的冲突强度不断增强

    过去,党和群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因为人们之间利益隐蔽化,也使得这种矛盾和冲突相对弱化。而现在随着各种差距的不断扩大,群众之间的不平衡情绪在不断增强,导致党群矛盾的冲突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1.党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多。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随之也导致了党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日益增多。

    2.党群矛盾的对抗行为不断加强。和以前党群矛盾的隐蔽性、间接性不同,当前党群矛盾的对抗行为在不断升级。不少群众信奉“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动不动就封桥堵路,静坐党政机关,甚至出现一些打砸抢烧等过激行为。特别是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群众普遍存在一种焦虑心理,非理性行为倾向更为明显,一旦发生矛盾和冲突,群众情绪很难控制,往往最后失控恶化为过激行为。甚至一些群体事件又由于连锁反应,最终酿成局部骚乱,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的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3.矛盾的群体性、突发性趋势增强。社会转型期一些问题长期积累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基层权力失控,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加。当前我国党群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群体性事件增长迅速,参与人数不断扩大。同时,这些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也在不断增强,部分集体上访时间刚开始时比较隐蔽,但会在短时间内甚至一二个小时内迅速爆发。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在农村,主要是集中在财务公开、农民负担、干部作风、占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在城市,主要集中在下岗及退休、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上。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在一些人的组织或煽动下,发展成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二)党群矛盾的发展趋势复杂多样

    当前,党群矛盾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矛盾的状态已从单一转向多样,发展趋势更为复杂。

    1.矛盾成因更加复杂。导致当前党群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多方面,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往往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利益原因,也有处理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较差,管理方式落后、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

    2.矛盾状态更加多样。党群矛盾在数量上增大的同时,矛盾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也在逐步扩大。参与的主体,由开始之初的农民、离退休职工,逐步扩大到在职职工、个体业主、退休干部等群体。共同的利益、相似的情感和相近的地缘血缘关系,很容易将相关群体聚集起来,而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又增加了群体联系聚集的便利性。从发生领域看,不仅经济领域的矛盾逐年上升,而且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矛盾也在逐渐增多,同时由农村向城市扩展的势头也在逐渐增强。

    3.矛盾解决更加困难。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群矛盾的解决也更加困难。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合理理性途径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群众自发行为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或群体插手操纵相互交织,以及国际敌对势力的煽风点火等等,导致了党群之间存在问题和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

    (三)党群之间的权益矛盾逐步凸显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更加关心自己的切身权益,也更加敢于公开直接地表达、提出自己的权益要求,也使得党群之间的权益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表现的都更为突出,这种权益矛盾已经由最初的“隐性”逐渐发展为“显性”,变得更加直接化、表面化、公开化。主要表现有:

    1.对群众政治权利的侵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扬和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广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的政治权利要求更为迫切。但是在现实具体实践中,这些权利的落实中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素质不高、作风简单粗暴、独断专行,不能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民主权利不够尊重,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认真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草率作出决定,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使群众的民主权利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导致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党产生了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2.对群众经济利益的侵害。在党群权益之间的矛盾中,经济利益的冲突相对更为明显。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方的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下岗失业职工安置问题、城乡流动人员利益受损问题等等,在制定政策时不够民主科学,在保护群众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不足,在具体执行中政策又不平衡,工作方法不得当,结果导致程度不同的侵犯了群众的经济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在有些地方已经演变成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3.对群众人身财产权利的侵害。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错综交织使得群众工作更加复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方法单一,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有的为了打击对自己有意见的群众,公权私用报复群众,甚至雇佣社会闲杂人员对其威胁殴打。有的为了强制拆迁,限制群众的人身自由,毁坏了群众的财物,并出现了随意拿走群众家中的东西情况,这都严重侵害了群众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四)党在群众中认同度有所下降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说明,一个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归根结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认同度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群众对我党的认同程度有所下降。

    1.党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当前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一些基层党组织出现了“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困境,在执行和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好人改革措施过程中,来自群众方面的阻力增大,得不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党组织对群众的向心力下降,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年群众要求入党的积极性在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各地宗教组织迅猛发展的态势,以至一些地方出现了“庙堂比支部多、教徒比党员多、捐资比党费多”、“农民争着当村民代表而不愿申请入党”的情况。这些问题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影响极为深远。

    2.党组织对新社会阶层的凝聚力不足。这几年来,我们党从不断扩大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工作。但从现实来看,党组织与新社会阶层关系的密切程度,比传统领域传统阶层明显更为疏远。由于这些新阶层的人员往往布局分散、跨行业、跨地区、流动频繁等,使得党组织在做这些阶层的群众工作力不从心,往往无法通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工作方式有效引导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也使得这些新社会阶层无法切实体会到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党组织的公信力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际国内社会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变性特征更为明显,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这是我国党组织公信力下降的大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地方的党组织存在着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劳民伤财、损害群众利益、只承诺不对现等问题,导致党组织的公信力有弱化的趋势。当前党组织公信力下降的主要表现有:组织凝聚力不强,政策执行力不够,行为信服力不高,资信折服力偏弱,人格感召力不足。党组织公信力的下降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当前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的来说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的作风建设不扎实

    良好的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但是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正之风的广泛蔓延和贪污腐败的久治不愈,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党群矛盾冲突的敏感度。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在具体工作中群众观念淡化,一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没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造成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唯GDP至上,只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环保等方面的民生诉求。部分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物质欲望的诱惑,滋生了比较严重贪污腐败的思想和行为,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在群众中造成了比较恶劣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

    (二)党群之间的思想有隔阂

    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群众的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群之间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和差别,党群之间的思想隔阂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广泛存在,成为影响当前党群关系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等社会困难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经常受到侵害。因此,这些群体对现实的不满很容易转化为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是对立情绪。如果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么一旦有合适的导火索,这种不满和对立情绪很容易激化。

    (三)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

    造成当前党群关系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党组织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他们习惯于发指挥、下命令,一旦群众不服从或者有异议,便说群众“不听话”、“难管理”。部分党员干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感情上疏远群众、思想上漠视群众、行动上脱离群众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党员干部,他们虽然有知识、有文化,但却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热情和能力,平时与群众的感情交流不够深入,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非常简单有限,这就必然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实效。

    (四)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

    当前党群关系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的民主制度不健全,群众的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例如在当前农村基层实行的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中,由于民主选举制度的刚性比较强,因此实践中落实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个环节中,由于制度设计的弹性空间比较大,导致了不同的地方落实的具体效果也不同,甚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就使部分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产生了误解和隔阂。同时,当前我国群众的诉求渠道还不是很通畅,解决诉求机制还不是很完善,难以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解决问题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很大,从而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问题的解决,或者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或者是要经过领导的批示,或者是要依靠媒体或者是网络的曝光。这些不正常现象,都进一步加剧了群众的误解和不满,导致党群关系淡化。

    三、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要始终保持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执政党就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树立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根据当前的具体形势,党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新要求,下大力气集中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教育在前、警示在前,坚持教育预防为主,以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制度创新,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建立服务群众、沟通群众的长效机制

    在当前转型期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党群关系的长期和谐,就必须以制度来保证,建立一套科学的沟通群众新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最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努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施政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从根本上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最后,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完善和创新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既要继承、沿用好以往党的群众工作好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1)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既能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维护群众根本权益的决心和行动,又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畅通网络联系渠道。可以利用论坛、微博、博客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开展网上新闻发布、网上调查讨论、网络问政等,了解民意,倾听民声,让党的声音畅通到网络。(3)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现阶段,协商民主已经成为我国各利益主体表达诉求、实现利益的重要形式。应大力发扬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进一步畅通群众的诉讼渠道

    党群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群沟通的渠道是否畅通。因此,为了不断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必须进一步畅通群众的诉讼渠道? 在当前群众还不能全部有效地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利益诉求的平等制度性平台,让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能平等的享有制度资源,使各方面合理的利益诉求,都能通过理性的、正当的、规范的渠道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从而得出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公共决策。只有不断拓宽和畅通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渠道,有效解决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尊重、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支持度,也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