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白痢病的防治

    摘要:简述了仔猪白痢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仔猪白痢;防治;疫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19-01

    收稿日期:2014-06-19

    作者简介:周光连(1970-),男,贵州毕节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猪病防治工作。

    仔猪白痢病是哺乳期仔猪常见传染病之一。该病以排泄乳白色,灰白色、灰绿色或淡黄色内含黏液,带有腥味的粪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为重要特征,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患病猪只生长缓慢甚至停滞,成为僵猪,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严重的危害。

    1 发病情况

    春秋季节是仔猪白痢病的多发高发季节,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的仔猪易多发、群发。很多养殖户反映仔猪下痢,久治不愈,死亡极多,有的全窝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积极寻求技术帮助,笔者前往农户家中给予诊断治疗。养殖户饲养能繁母猪6头,其中哺乳母猪4头,产子45头,先后发现排泄乳白色、灰白色、茶褐色稀便仔猪30头,发病率为66.7%,死亡3头,死亡率为10%,治愈率为90%。

    2 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10~30日龄仔猪,尤其是20日龄以下的仔猪发病率特别高,可高达90%~100%,无明显季节性,很难控制,多因仔猪吮乳或舔食污染的物体、饲料而经消化道感染。

    3 诱发病因

    仔猪出生后随日龄的增加,从母乳获得的母源抗体(即初乳)在仔猪小肠黏膜上逐渐降低或消失,抗病率明显下降;母乳含脂率过高或泌乳量不足都易感染该病;仔猪密集饲养舔食饲料或食槽食具经消化道感染,尤其是气候潮湿,圈舍卫生较差,气温骤变等因素都易诱发该病。

    4 临床症状及诊断

    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哺乳仔猪;全年无明显发病季节,常年都可发病。临床症状为病猪突然呕吐、腹泻。病初排泄乳白色、灰白色、黄绿色带黏稠的腥臭稀粪,有的混有气泡,排泄次数增多。体温基本正常无明显变化。病猪消瘦无力,被毛粗乱,弓背,行动迟缓,摇晃,吃奶次数减少或不食,尾根及肛周被粪污染,经2~5 d治疗多数仔猪康复,部分因虚脱或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病程根据病因、治疗及护理情况而异。该病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结合实验室诊断基本可以确诊。

    5 治疗

    中西医要配合使用治疗疗效较好,疗效互补,治本亦治标。

    (1)硫酸庆大霉素口服。

    (2)黄连素肌肉注射,2 mL/(头·次),一日2次,连用3 d。

    (3)中草药方剂。白头翁10 g,龙胆末5 g,黄连20 g混匀研末,混入米汤供一头猪食用。

    (4)大蒜疗法。将大蒜切碎后用50°以上白酒浸泡一周后取浸液加冷水灌服。每天3次,连用3 d。

    (5)疫苗防治法。在预产期前15~20 d注射大肠杆菌苗K88~LTB双价疫苗能有效防控仔猪白痢的发生。

    6 预防措施

    为防止该病的发生,产前两周给怀孕母猪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亦可在产前一月给母猪加喂10 mg硫酸铜,产后一月停止;提早开食,给仔猪啃食黄土;保持圈舍干燥温暖;注意饲料、食槽、饮水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