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评审质效提高对策研究

    李贺

    评审工作是银行贷款“三查”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肩负着辨识风险、把控信贷质量的重任,另一方面担负着支持信贷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职责。当前,评审中还存在合规意识不强、揭示风险能力不足以及评审质量与效率的平衡能力还不够高的情况。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通过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及矛盾的哲学思维来指导评审工作,从而提升评审人员识别项目信贷风险、提高评审工作质效的能力。

    当前,国内外形势异常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风险防控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银行评审部门主要承担贷款“三查”中“贷时审查”相关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一、当前评审工作存在问题

    (一)合规意识还有待提升

    1.送审材料不齐备问题

    项目送审时基础性材料不齐备,项目审批之后才通过信贷系统候补流程提交缺失材料的情况经常发生。所缺少材料往往也是一般性、基础性材料,如借 款人同意借款的合法文件、担保人同意担保的合法文件、正式的抵质押评估报告、项目审批文件、法律尽职调查或法律意见书等材料。但正是这些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齐备的问题,更容易埋下风险隐患。

    2.评级授信不及时、不严肃

    评级时,所选取主营业务行业不精确,不是严格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而是为了提高信用等级以满足业务准入或贷款定价而选择了一个相接近的行业;也存在评级虚高情况,不是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客观打分,而是不合理调高定性得分以拉升评级结果。核定授信额度时过于宽松,核定的额度超过了客户自身经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客户超需求融资、快速扩张的冲动。

    (二)评审揭示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1.评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评审人员实行了资质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对提高评审人员专业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评审人员专业化、规范化理念不够强化,尚存在不专业、不规范的状况;二是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不利于保证评审质量。

    2.“外脑”使用得还不够

    目前,银行聘请行业专家或外部咨询机构的情况虽有所增加,但运用得还远远不够。在大项目、技术较新项目的专家运用上,不能仅满足于请了专家咨询,而是要请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咨询,帮助把好评审关。另外,还要多请不同行业专家来授课,丰富行业知识,夯实信贷基础。

    (三)评审质量与效率的平衡能力还不够好

    评审时间影响评审质量。目前,信贷人员与评审人员在评审时间计算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信贷人员通常将项目送审到项目完成审批的全部时间归为评审时间,而评审人员则强调有效评审时间。在保障业务发展和风控的前提下,如何计算评审时间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有效压缩评审时间值得研究。

    影响评审质量和效率的因素较多,除了材料不齐备问题之外,贷前调查报告中客户或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不全面、风险分析不深入,贷前结论不清晰、不合理等问题也很常见;评审审查环节要求补充的材料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也导致评审质量和效率的低下。

    二、如何从哲学角度认识评审工作存在问题

    (一)从哲学角度看待合规风险

    1.底线思维,防合规风险

    送审材料不齐备看似不起眼小问题,实则隐藏了诸多风险点,需要从底线思维的角度来看待。如果把材料的齐全性看成送审项目底线,则会大幅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资料齐全这一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底线失守,往往意味着满盘皆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以底线思维保主动,知边界,守底线,风险底线不可越、合规底线不可破。

    2.实事求是,做评级授信

    评级授信不及时、不严肃,评级虚高、授信额度过于宽松,垒大户现象明显,则反映出评级授信未能与客户实际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融资需求相结合,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实地调查研究客户相关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从哲学角度看待评审质量揭示风险

    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取得评审资质与评审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揭示风险间的关系,是哲学上讲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没有实践支持,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理论;没有理论基础,也不可能指导和深刻感受实践。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2.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所谓重点,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影响项目信贷风险因素较多,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必须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会“转盘子”,又会牵“牛鼻子”。比如,抓风险,就要打“七寸”,锁定风险突出的重点板块,聚焦案件多发领域和新型风险事件领域,盯住关键环节。

    3.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评审人员要注重立足当前、谋长虑远,既要在战术上围绕当期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打好攻坚战、歼灭战,打造亮点,更要在战略上着眼未来 3-5年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打持久战的整体规划,下功夫解决一批长期性、基础性、机制性问题。

    (三)从哲学角度看待评审质量和效率

    作为评审人员,运用好辯证思维非常重要。评审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极端化、片面化、绝对化、一刀切造成的,都是因为没有真正领会和用好辩证思维。

    在处理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时,首先,要明质量和效率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是可以协调推进的。其次,要确立评审质量的基础地位及竞争优势。评审质量是确保信贷风险质量的关键环节,避免过度追求效率忽视质量。离开评审质量,简单抓效率,属于本末倒置。

    三、提高评审工作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坚持底线思维,切实把好评审准入关

    1.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风险底线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不良贷款一旦出现,将对国家、对银行造成较大损失。无数例子证明,经营上亏损金额较大的银行,不是因为向企业降低利息造成的,而是由于形成不良贷款计提大额拨备造成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更是耗费巨大精力,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氛围都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2.树牢合规意识

    合规问题必须是零容忍。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政府合规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项目,坚决不放行;对其他银行退出的客户和项目,持审慎态度,防止风险转嫁;对集中度风险予以重点关注,严防“垒大户”;对于因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发生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坚持实事求是判断风险、核定授信额度、强化风险缓释措施,避免因简单压缩企业授信额度、核减贷款金额而引发不良贷款;对于综合收益预期亏损的项目,要提高报价水平,增加中间业务、存款业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确保项目综合效益不亏损,有一定收益,实现财务可持续、资本可持续。

    3.营造合规文化

    评审人員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绝不能怕得罪前台而不敢坚持原则和底线,否则就是拿我行资产安全换个人得失。评审岗位有自己的岗位责任,是内控体系的二道防线,对于风险不可控、不合规的项目,要客观公正发表专业意见、反映问题,坚决不放行。要善于学习制度,使用制度,提高制度学习的自觉性、坚定性,做到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引导前台将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制度要求、风险可控的项目上,使制度原则内化于心,守住行为底线。

    (二)加强评审人员自身建设,提高揭示风险能力

    1.强化专业培训,多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针对业务发展重心和评审队伍特点,建立起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评审水平的培训机制,积极利用评审人员间交流、集中培训、线上继续教育等机会开展学习,使内部学习培训成为一种机制和文化,推进学习型团队建设。针对业务开展中的热点难点薄弱点问题,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精准提高业务水平。

    2.注重实践,在事上学事上练

    评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前台的沟通和交流来充实自己,特别是要通过多做项目、敢啃硬骨头来历练自己,在实践中提升。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制度学习和使用,学懂弄通,成为行家里手;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具体评审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三)辩证思维看问题,提高评审质效

    1.充分认识合理稳健增长的内涵

    既不能不顾风险一味追求速度、给未来埋下风险隐患,也不能片面强调风险不作为、慢作为,使信贷业务增长乏力。在国家稳增长防风险大大背景下,评审人员更要积极作为,急前台之所急,帮扶前台在风险可控、程序合规的前提下,使看得准、条件成熟的项目尽快完成批贷,加快信贷投放节奏,积极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2.注重提升评审工作效率

    提升评审质量,提高防控风险能力,是每一位评审人员的天职。与此同时,提高评审效率,后台服务前台,促进业务发展也是每一个评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一是理顺评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优化现有评审流程和管理模式,建立重大项目、优质客户、复杂疑难项目评审提前介入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和我行贷款政策,充分运用项目提前介入、“绿色通道审批”和差异化评审等方式,主动配合公司处开展前期工作,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研究、早落实,前中台形成合力,提高评审效率。通过专业的评审建议、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主动“服务一线”态度,为分行完成信贷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二是增强人员素质。评审人员要将工作中最需要的制度烂熟于心,熟练掌握各种业务品种、定价政策,做到学以致用;厘清自身工作能力与业务发展需要的主要差距,坚持问题导向,补足短板,灵活运用各类知识指导工作、改进工作。

    三是提高送审质量。项目送审时,除了材料齐备性之外,还要注意贷前调查报告情况介绍的完整性、风险分析的深入性、信贷方案的合理性、补充材料的及时准确性等方面,全方位提高送审质量。(作者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