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黄明涛

    摘要:本文以惠州学院音乐系为例,从音乐类专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学校层次与知名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和利用各种就业信息平台、引导大学生加强个人综合素质和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考试等服务工作。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

    我国从上世界九十年代末开始启动大学扩招计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人,2014年将达到727万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高校及其专业发展有很大关联,在社会上受到欢迎的学科和专业往往在高校也比较具有生命力,相反,在社会上不受欢迎或者就业难的学科和专业有可能被要求削减招生人数甚至停止招生。音乐类专业作为高校的特殊专业类别,业界对其发展方向的讨论并不算多,国家教育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当前,除专业类音乐院校外,众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都开设音乐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连年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以地方本科性院校惠州学院为例分析音乐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音乐学科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惠州学院音乐系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惠州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开始招收音乐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2009年招收音乐表演(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面向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甘肃、安徽等省份招生。惠州学院音乐系2013届毕业生共有167人,期中音乐学本科68人,音乐表演本科65人,音乐教育专科34人,男生38人,女生129人,本科和专科学生中各有一位男生未能正常毕业。截至2013年12月20日,2013届的167名毕业生,有13名考取公办教师,占全体毕业生的7.8%,有三个团队共12人选择自主创业,占7.2%,22人在民办中学或者小学担任教师,占13.2%, 33人进入中国移动、广州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占19.7%,76人在琴行和教育培训机构任职,占45.5%,2人从事广播传媒行业,其余9人要么待业要么在频繁换工作。

    数据显示,在考取公办教师方面,专科生只有一人,与本科生的12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专科生学历较低,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才高消费,小学音乐教师也要求本科学历。而13名考上公办教师的毕业生,5名在惠州市惠城区,2名在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2名在惠州市惠东县,1名在河源市源城区,2名在紫金县,1名在云浮市云安县,大多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山区中小学。毕业生中有2人分别被军队文艺部门和政府文化部门录用。2名从事广播传媒行业的毕业生被惠州市广播传媒集团录用,一名学生在2013年4月份参加了央视“非常6+1”节目,专业基础扎实;另一名毕业生在校期间作为导演拍摄过2部校园微电影,熟悉传媒业务。音乐系借助惠州学院交响乐团、舞蹈团和合唱团等平台,实施“进乡镇、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的五进工程,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提高声乐、钢琴、舞蹈方向学生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筹码。进入中国移动、中海油和其他金融企业就业的33名毕业生大多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较好,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除专业学习之外还辅修广播电视新闻学、法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第二学士学位,为就业增加了资本。此外,这些同学很多是学生会干部,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在校期间多层次的锻炼和学习,有力提升了自身素养,在企业面试时也占得了先机。

    另外,惠州学院音乐系还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尽最大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条件,争取各级政府和学院的相关政策支持。2013届毕业生中有三个团队共12人自主创业,丘景等4名毕业生创办的《秋景音乐工作室》和林永聪等5名毕业生创办的《震潮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分别被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和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获得18 000元和8 000元的项目资金支持,目前这两个项目运行良好。还有一支3人的团队则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能源有限公司,现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公司经营步入正轨。三个创业团队中的两个都选择与音乐有关的行业,原因在于对专业的了解和对行业的兴趣,加之惠州地区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毗邻深圳、东莞,地理位置优越,发达的经济环境提供了企业良好的发展空间。惠州及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度假村、艺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高档酒店、高档餐厅、KTV和酒吧等都是音乐行业的潜在客户,各种公司志庆、楼盘开盘,节假日活动也需要音乐行业人士的助阵,为企业的业务提供了保障。

    二、影响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供求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师范生整体而言供远大于求,师范生就业遭遇严重困难,音乐类专业在中小学属于“副科”,每个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非常有限,但是高校扩招导致音乐类专业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音乐类专业的招生和培养规模已远远超过社会的需求水平。然而,我国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近年来已经走过高峰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对新教师的需求也在递减,而音乐类教师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由于适龄儿童减少,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枯竭,中小学校被撤并,教师超编现象比较普遍,难以腾出编制接受新教师。政府等公共部门能够接受的音乐类专业毕业生更少。

    (二)就业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惠州学院音乐系的三个专业均为师范类,很多同学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从事教师之外的职业存在心理上的落差,要么是不接受要么是认为难以胜任。一方面,音乐类专业大多数是女生,很多女生觉得教师对她们而言是比较理想的职业;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在校期间过于注重音乐专业的学习,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客观上导致他们难以胜任除音乐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工作。2013年广东省国家公务员报名前夕,就业指导教师发动毕业生报名,结果最后只有2名同学参考,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要考《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门,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文化基础差,对通过这种纯文化的考试缺乏自信,干脆不报名。

    (三)学校层次与知名度的影响

    惠州学院前身是专科层次的惠阳师范专科学校和惠州大学,于2000年升格为本科,属于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阶段发展起来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限制在6所部属高等师范院校,或者是“211工程”大学和省属重点师范院校,而惠州学院的地方院校性质让毕业生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应该在制度上制止这种歧视的发生,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每个大学毕业生获得竞争的机会和平台。惠州学院音乐系从2006年才开始培养本科生,有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的办学历史太短,对所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表示怀疑,这也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排斥的因素。

    三、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惠州学院音乐系针对当前音乐类大学生就业情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合适的就业指导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自我的了解和未来职业发展过程的探索, 确定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 并为实现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 采取恰当行动的过程。萨帕说过,青春期青春期(15-25岁)是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开始阶段,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的影响,是最关键的阶段。[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在他们入学的时候就要着手准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将学生个性特点与职业能力相结合,使学生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然后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作出调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今后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和利用各种就业信息平台

    首先,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QQ群,飞信群,将最新的就业信息及时有效的在群里发布,或者以短信形式直接发到毕业生手机,让每位毕业生都能够收到相关的就业信息。其次,在就业指导课上,要求大家经常关注相关的招聘网页,如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教师招聘网、高校人才网等网站;此外,广东省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给毕业生提供不同场次不同类别招聘会的时间和地点,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类专业大学生注重的是“吹、拉、弹、唱”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里很多时间都花在练习技能上,但是很多人技能单一,难以达到用人单位一专多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努力拓宽视野,向多能型发展;大多数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只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阅读能力较差、人文素养相对缺失,未能处理好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两者的关系,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考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当今社会行业多元化,人们在职业选择上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国家制定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求进入某一行业的人具备某种资格和资历。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资格,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会计资格、导游资格、人力资源管理师、社会工作、证券从业等资格证书的考试,拓宽就业门路。大学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未必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一定要从事音乐类的工作,在校期间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很容易进入该领域工作,这不失为大学生就业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建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探索[J].攀 登,2007,(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