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原创音频的在线化生存

    汤泱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媒体传播的旧有格局。网络原创音频与移动互联网在特性上有众多契合点,其在线化的生存方式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 原创音频 ? 在线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G206 ? ? ? ?【文献标识码】A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机遇

    据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已经成为中国网络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智能终端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广泛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催生出了即时通信、手机客户端音视频服务等众多新的应用模式,重构了传统行业的业务模式。

    网民的上网行为和生活方式也被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根据CNNIC的数据,手机的娱乐功能成为网民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它占据了除通信使用之外60.6%的时间,每天平均时长达到109分钟。手机网民的娱乐行为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通信等应用向用户使用时间较长的视频、游戏等应用发展,并且由“情境驱动”向“习惯”性行为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手机应用服务的多样化,尤其是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的推动,弥补了以往手机网络在社交性、互动性方面的缺憾,还拓展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支付、金融等应用,满足了多元化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黏性。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以往媒体传播的旧有格局,其中也提升和拓展了音频传播的伴随性和社交性,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上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某种喜欢的场景,节省了在海量音频中盲目挑选所浪费的时间。例如多乐,通过预设不同维度的情景模式(时段、场景、心情等)方便地为用户提供选择模式。

    此外,很多应用程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主动推送用户喜欢的节目内容。例如,Jing.FM提出的用自然语言理解用户需求并完成推荐的方案,让用户对电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从各个角度使得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而且,无论是Jing.FM还是多乐,抑或是网易的云音乐,都在产品内加入了社交功能。譬如Jing.FM做的“近关系社交”,可以查看好友(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听了哪些歌曲,并可以进行“跟听”。你的欣赏喜好可以在朋友圈传播,找到双方共同的爱好。豆瓣FM就是依靠自己稳固的用户群,充分发扬UGC理念,提供个人DJ电台模式,并取得成功的案例。

    此前一直专注于网络音频的音频服务商,也受到了百度、网易等门户网站音频新产品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原创音频既有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网络原创音频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广播扭转了长久以来的颓势, 焕发了新的生机,网络原创音频内容也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网民们对于娱乐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他们往往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聚成小众化的“圈子”(社区),并衍生出了网络偶像的群体化生存方式。

    最早的雏形可算是2005年开始出现的“网络配音圈”,网络偶像们在网络“圈子”内部发挥创作才能, 发布朗诵作品、广播剧、有声小说以及交流评论等,并进行人际交往和互动。网络“圈子”中富有个性和杰出才能的人渐成其他人的“偶像”,获得圈内的追捧和关注,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网络配音圈内,人人都可共享信息和创作自由,他们的主要传播平台:一是土豆网、YY等音视频网站;二是网盘等资源存储平台;三是论坛、QQ、微博等社交平台。这些传播平台让粉丝群体可以通过跟帖、送花、语音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偶像们也可以与粉丝们即时交流,获得群体认同和归属感。

    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表演平台之一的YY音乐,为广大具有表演才艺的社会个人和组织提供了演唱、电台NJ、脱口秀等即时表演创作和分享的平台。已经有超过20万名表演者进行在线创作和分享,吸引了超过3000万观众进行在线互动娱乐。

    YY采取收费的增值服务模式,实现了传统的音乐行业商业模式的突破。按月付费的VIP会员可以获得众多特权,吸引到更多用户。YY音乐还提供在线直播音乐表演服务,这些现场演出包含了多种方式,包括卡拉OK、歌唱比赛和歌友会。YY音乐令用户足不出户便能在网上实现K歌交流或者参与现场演出。YY语音还支持并组织了许多大型线上音乐活动,比如粉丝线上集会、歌手见面会,甚至安排不同YY语音频道的歌手一起进行演出或比赛。如今YY音乐频道已成为在线音乐表演的直播平台,为草根歌手等提供了实时演出的舞台。同时,用户在观看演出时,还可以通过购买虚拟物品赠送给表演者,表演者随后可以将这些虚拟玫瑰变现为真金白银,这已经成为YY盈利的一种来源。

    当然,对YY语音等很多音频网站来说,美女主播“擦边球”题材是出奇制胜的法宝。但来自广播电台的专业DJ制作的优质节目还是网络音频号召力的保证。时尚、潮流的观点,主持人的品牌还是不变的王道。

    三、原创音频在线化生存的展望

    1.原创音频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态势严峻,而原创音频的互动性和时效性的特征与新媒体所拥有的兼容、互动、时效和容易检索等特性不谋而合,让其有了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前提。

    新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手机电视、网络电台、微信、微博、博客以及社区等都是新兴媒体中的佼佼者。原创音频如何与这些新兴媒体融合而展现其个性魅力,是我们谋求解决传播平台问题的方向。

    原创音频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推广自己。通过与互联网、手机媒体,以丰富多样的原创音频(包括资讯、音乐、广播剧、视频配音、脱口秀、相声、朗诵等)作为播出内容,吸引大规模、较为固定的收听群和粉丝,是原创音频在内容方面发展的新机遇。

    在原创音频与新媒体融合方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这是一场面向全球华语圈的全民声音秀,不局限于传统主播人才的参与,而是更加注重发现和挖掘有创意、有特点的声音。大赛的原创性、草根性、非职业性、互动性等特征,完全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广播与网络新媒体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大赛全程在线上举办,新浪、腾讯、搜狐、爱奇艺、六间房等互联网门户以及YY、唱吧、喜马拉雅等App应用也积极参与,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宣传推广大赛。参加海选的选手通过互联网上传原创音频作品,粉丝们同样在网上欣赏和评选作品。这一赛事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了5000人,许多动听的声音通过大赛这个平台脱颖而出,开始为大众知晓。

    2.传播者与受众关系:人性化传播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非线性和交互性,即任何时间的双向传播。传统媒体如广播的受众一般与媒体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虽然广播也有开通热线等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听到少数受众的意见。而对于新媒体而言, 受众可以自主地、有选择性地收听所需信息,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人言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原创音频要与新媒体的结合,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方向,可以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双向传播与互动,给予受众发表意见的权利,进行人性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原创音频改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的在线化是大势所趋。

    还以“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人性化传播设计为例,参赛选手的投票、作品展示、社区互动等很多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客户端实现。选手可在客户端上开设自己的主播房间,粉丝可以在网上与选手互动,提出直接和选手语音对话、录制手机提示音、起床铃声等特殊的小要求。这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自主创作的内容与乐趣,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手机、广播等多媒体的跨屏融合,使传播更加全面立体。

    3.传播终端变革:移动互联网端快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收听音频的人越来越多,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传播平台。

    对于受众来说,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移动终端充分挖掘了碎片化的时间与空间,使传播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受众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移动终端的App应用解决了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当前最符合“碎片化”状态的媒体化平台,已成为原创音频传播的新载体。

    近几年来,喜马拉雅、蜻蜓.fm等移动互联网音频应用,以其个性化的使用体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此类App除了具有收听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互动交流、娱乐的功能。

    承载中央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是中国移动的悦听手机客户端应用,融合了流媒体编码、数字广播、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音点播、后台转码、内容审核、网络社交等功能。大赛选手上传的原创音频为App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受众还可以在客户端点播、送花、评论,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4.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

    在当今信息爆炸、媒体过剩、供求失衡的大背景下,媒体除了与时俱进改变传播理念、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那么,对于原创音频来说,“品牌”指的就是受众对一类原创音频节目的认知程度——节目的知名度、节目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节目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每天大量的信息里,品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强化品牌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生存不得不关注、并投入精力的一个方面。

    (1)原创音频类型化:从“广播”到“窄播”

    “窄播”也称“小众传播”“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是大众传媒根据某类特殊受众需要进行的针对性的传播 。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窄播”的情况下,受众趋于细化、分化,这一形势也就要求广播等声音媒介走“窄播”的道路。要给予具有特定收听习惯的受众提供专项服务,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规划内容,突出“窄播”特色,培养忠实受众。在后广播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微型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成为影响声音媒介生态的重要因素。

    (2)原创音频实用化:从“听”到“玩”

    原创音频除了从广播到窄播的变化,使用体验也在发生从“听”到“用”再到“玩”的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听众早已不是先前被动的听众,他们可以选择何时听、何地听、听什么、怎么听,或者干脆自己做DJ。

    例如蜻蜓.fm就能提供包括电台榜、本地台、国内台、国外台等12个相关的按钮,点开某一电台,上下滑动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当天的各种音频节目,左右滑动则可以查看不同电台的频率。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广播,不用守着广播节目单,而是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新闻快讯、类型音乐、有声小说以及最新的城市路况等。受众也可以利用点播功能来收听热门网络小说、相声评书,利用直播功能来收听正在直播的各类电台的实时广播,无疑,这种“用”的体验要比先前“听”的体验更具自由感。

    某些资深发烧友仅仅“用”还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来“玩”。例如,“Fuzz Radio”的音乐发现应用,能让受众创建自己的专属电台,做自己的电台DJ。根据设备里的音乐数据,知晓你的音乐喜好,帮你创建专属电台,还可以通过“玩”建立自己的圈子。

    (3)原创音频可视化:从“听”到“看”

    原创音频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收音机等接收信号终端来收听,随着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有显示屏的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接收终端。现在以及未来的原创音频不再是单纯的听觉享受,而是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通过“显示屏”来接收音频逐渐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发展的趋势。

    受众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带有显示屏的接收终端收听广播,同时,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相应的视频、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信息。

    “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就通过与网络、移动新媒体的合作,在手机客户端上展示参赛选手自己上传的原创音频,与广大受众共同享受,选手们还可以上传视频、图片以及其它的相关文字信息。受众们不仅能闻其声,还能见其人,观看到与大赛有关的多媒体信息,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互联网终端上的摄像头还可以实现受众与选手或主持人之间的实时双向互动,满足听众在听觉和视觉上的需求,使产品更具粘性。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传统的广播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原创音频的在线化生存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挑战与机遇并存让原创音频不断地发生变革。在全媒体时代,原创音频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视讯)

    (本文编辑:刘浩三)

    参考文献

    1.栾轶玫 《大音频:后广播时代的新命题》,载《视听界》2013年第2期。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3.闫雪 《“网络配音圈”中的网络偶像群体化生存方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在原创音频与新媒体融合方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这是一场面向全球华语圈的全民声音秀,不局限于传统主播人才的参与,而是更加注重发现和挖掘有创意、有特点的声音。大赛的原创性、草根性、非职业性、互动性等特征,完全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广播与网络新媒体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大赛全程在线上举办,新浪、腾讯、搜狐、爱奇艺、六间房等互联网门户以及YY、唱吧、喜马拉雅等App应用也积极参与,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宣传推广大赛。参加海选的选手通过互联网上传原创音频作品,粉丝们同样在网上欣赏和评选作品。这一赛事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了5000人,许多动听的声音通过大赛这个平台脱颖而出,开始为大众知晓。

    2.传播者与受众关系:人性化传播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非线性和交互性,即任何时间的双向传播。传统媒体如广播的受众一般与媒体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虽然广播也有开通热线等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听到少数受众的意见。而对于新媒体而言, 受众可以自主地、有选择性地收听所需信息,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人言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原创音频要与新媒体的结合,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方向,可以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双向传播与互动,给予受众发表意见的权利,进行人性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原创音频改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的在线化是大势所趋。

    还以“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人性化传播设计为例,参赛选手的投票、作品展示、社区互动等很多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客户端实现。选手可在客户端上开设自己的主播房间,粉丝可以在网上与选手互动,提出直接和选手语音对话、录制手机提示音、起床铃声等特殊的小要求。这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自主创作的内容与乐趣,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手机、广播等多媒体的跨屏融合,使传播更加全面立体。

    3.传播终端变革:移动互联网端快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收听音频的人越来越多,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传播平台。

    对于受众来说,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移动终端充分挖掘了碎片化的时间与空间,使传播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受众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移动终端的App应用解决了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当前最符合“碎片化”状态的媒体化平台,已成为原创音频传播的新载体。

    近几年来,喜马拉雅、蜻蜓.fm等移动互联网音频应用,以其个性化的使用体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此类App除了具有收听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互动交流、娱乐的功能。

    承载中央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是中国移动的悦听手机客户端应用,融合了流媒体编码、数字广播、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音点播、后台转码、内容审核、网络社交等功能。大赛选手上传的原创音频为App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受众还可以在客户端点播、送花、评论,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4.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

    在当今信息爆炸、媒体过剩、供求失衡的大背景下,媒体除了与时俱进改变传播理念、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那么,对于原创音频来说,“品牌”指的就是受众对一类原创音频节目的认知程度——节目的知名度、节目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节目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每天大量的信息里,品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强化品牌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生存不得不关注、并投入精力的一个方面。

    (1)原创音频类型化:从“广播”到“窄播”

    “窄播”也称“小众传播”“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是大众传媒根据某类特殊受众需要进行的针对性的传播 。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窄播”的情况下,受众趋于细化、分化,这一形势也就要求广播等声音媒介走“窄播”的道路。要给予具有特定收听习惯的受众提供专项服务,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规划内容,突出“窄播”特色,培养忠实受众。在后广播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微型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成为影响声音媒介生态的重要因素。

    (2)原创音频实用化:从“听”到“玩”

    原创音频除了从广播到窄播的变化,使用体验也在发生从“听”到“用”再到“玩”的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听众早已不是先前被动的听众,他们可以选择何时听、何地听、听什么、怎么听,或者干脆自己做DJ。

    例如蜻蜓.fm就能提供包括电台榜、本地台、国内台、国外台等12个相关的按钮,点开某一电台,上下滑动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当天的各种音频节目,左右滑动则可以查看不同电台的频率。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广播,不用守着广播节目单,而是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新闻快讯、类型音乐、有声小说以及最新的城市路况等。受众也可以利用点播功能来收听热门网络小说、相声评书,利用直播功能来收听正在直播的各类电台的实时广播,无疑,这种“用”的体验要比先前“听”的体验更具自由感。

    某些资深发烧友仅仅“用”还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来“玩”。例如,“Fuzz Radio”的音乐发现应用,能让受众创建自己的专属电台,做自己的电台DJ。根据设备里的音乐数据,知晓你的音乐喜好,帮你创建专属电台,还可以通过“玩”建立自己的圈子。

    (3)原创音频可视化:从“听”到“看”

    原创音频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收音机等接收信号终端来收听,随着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有显示屏的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接收终端。现在以及未来的原创音频不再是单纯的听觉享受,而是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通过“显示屏”来接收音频逐渐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发展的趋势。

    受众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带有显示屏的接收终端收听广播,同时,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相应的视频、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信息。

    “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就通过与网络、移动新媒体的合作,在手机客户端上展示参赛选手自己上传的原创音频,与广大受众共同享受,选手们还可以上传视频、图片以及其它的相关文字信息。受众们不仅能闻其声,还能见其人,观看到与大赛有关的多媒体信息,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互联网终端上的摄像头还可以实现受众与选手或主持人之间的实时双向互动,满足听众在听觉和视觉上的需求,使产品更具粘性。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传统的广播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原创音频的在线化生存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挑战与机遇并存让原创音频不断地发生变革。在全媒体时代,原创音频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视讯)

    (本文编辑:刘浩三)

    参考文献

    1.栾轶玫 《大音频:后广播时代的新命题》,载《视听界》2013年第2期。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3.闫雪 《“网络配音圈”中的网络偶像群体化生存方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在原创音频与新媒体融合方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这是一场面向全球华语圈的全民声音秀,不局限于传统主播人才的参与,而是更加注重发现和挖掘有创意、有特点的声音。大赛的原创性、草根性、非职业性、互动性等特征,完全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广播与网络新媒体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大赛全程在线上举办,新浪、腾讯、搜狐、爱奇艺、六间房等互联网门户以及YY、唱吧、喜马拉雅等App应用也积极参与,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宣传推广大赛。参加海选的选手通过互联网上传原创音频作品,粉丝们同样在网上欣赏和评选作品。这一赛事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了5000人,许多动听的声音通过大赛这个平台脱颖而出,开始为大众知晓。

    2.传播者与受众关系:人性化传播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非线性和交互性,即任何时间的双向传播。传统媒体如广播的受众一般与媒体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虽然广播也有开通热线等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听到少数受众的意见。而对于新媒体而言, 受众可以自主地、有选择性地收听所需信息,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人言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原创音频要与新媒体的结合,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方向,可以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双向传播与互动,给予受众发表意见的权利,进行人性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原创音频改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的在线化是大势所趋。

    还以“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人性化传播设计为例,参赛选手的投票、作品展示、社区互动等很多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客户端实现。选手可在客户端上开设自己的主播房间,粉丝可以在网上与选手互动,提出直接和选手语音对话、录制手机提示音、起床铃声等特殊的小要求。这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自主创作的内容与乐趣,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手机、广播等多媒体的跨屏融合,使传播更加全面立体。

    3.传播终端变革:移动互联网端快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收听音频的人越来越多,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传播平台。

    对于受众来说,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移动终端充分挖掘了碎片化的时间与空间,使传播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受众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移动终端的App应用解决了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当前最符合“碎片化”状态的媒体化平台,已成为原创音频传播的新载体。

    近几年来,喜马拉雅、蜻蜓.fm等移动互联网音频应用,以其个性化的使用体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此类App除了具有收听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互动交流、娱乐的功能。

    承载中央电台主办的“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的是中国移动的悦听手机客户端应用,融合了流媒体编码、数字广播、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音点播、后台转码、内容审核、网络社交等功能。大赛选手上传的原创音频为App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受众还可以在客户端点播、送花、评论,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4.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

    在当今信息爆炸、媒体过剩、供求失衡的大背景下,媒体除了与时俱进改变传播理念、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那么,对于原创音频来说,“品牌”指的就是受众对一类原创音频节目的认知程度——节目的知名度、节目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节目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每天大量的信息里,品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强化品牌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生存不得不关注、并投入精力的一个方面。

    (1)原创音频类型化:从“广播”到“窄播”

    “窄播”也称“小众传播”“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是大众传媒根据某类特殊受众需要进行的针对性的传播 。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窄播”的情况下,受众趋于细化、分化,这一形势也就要求广播等声音媒介走“窄播”的道路。要给予具有特定收听习惯的受众提供专项服务,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规划内容,突出“窄播”特色,培养忠实受众。在后广播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微型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成为影响声音媒介生态的重要因素。

    (2)原创音频实用化:从“听”到“玩”

    原创音频除了从广播到窄播的变化,使用体验也在发生从“听”到“用”再到“玩”的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听众早已不是先前被动的听众,他们可以选择何时听、何地听、听什么、怎么听,或者干脆自己做DJ。

    例如蜻蜓.fm就能提供包括电台榜、本地台、国内台、国外台等12个相关的按钮,点开某一电台,上下滑动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当天的各种音频节目,左右滑动则可以查看不同电台的频率。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广播,不用守着广播节目单,而是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新闻快讯、类型音乐、有声小说以及最新的城市路况等。受众也可以利用点播功能来收听热门网络小说、相声评书,利用直播功能来收听正在直播的各类电台的实时广播,无疑,这种“用”的体验要比先前“听”的体验更具自由感。

    某些资深发烧友仅仅“用”还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来“玩”。例如,“Fuzz Radio”的音乐发现应用,能让受众创建自己的专属电台,做自己的电台DJ。根据设备里的音乐数据,知晓你的音乐喜好,帮你创建专属电台,还可以通过“玩”建立自己的圈子。

    (3)原创音频可视化:从“听”到“看”

    原创音频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收音机等接收信号终端来收听,随着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有显示屏的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接收终端。现在以及未来的原创音频不再是单纯的听觉享受,而是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通过“显示屏”来接收音频逐渐成为原创音频在线化发展的趋势。

    受众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带有显示屏的接收终端收听广播,同时,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相应的视频、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信息。

    “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就通过与网络、移动新媒体的合作,在手机客户端上展示参赛选手自己上传的原创音频,与广大受众共同享受,选手们还可以上传视频、图片以及其它的相关文字信息。受众们不仅能闻其声,还能见其人,观看到与大赛有关的多媒体信息,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互联网终端上的摄像头还可以实现受众与选手或主持人之间的实时双向互动,满足听众在听觉和视觉上的需求,使产品更具粘性。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传统的广播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原创音频的在线化生存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挑战与机遇并存让原创音频不断地发生变革。在全媒体时代,原创音频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视讯)

    (本文编辑:刘浩三)

    参考文献

    1.栾轶玫 《大音频:后广播时代的新命题》,载《视听界》2013年第2期。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3.闫雪 《“网络配音圈”中的网络偶像群体化生存方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