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小学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

    李鑫洪 熊紫云 辛小敏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maker,原意是“制造者”,指的是不考虑商业价值,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创新已经不再只是少数开发人员和实验室的专利,全民创客时代已经开启。创客教育主张让学生带着玩的心态去创造和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激励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奠定一条终身学习之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尝试将创客教育引入教学,但同时也有很多地方中小学处于或积极、或被动、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2]。

    一、发展创客教育的优势

    1.智力开发:从小培养创新思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列于“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地方中小学要把培育创客文化作为创新教育的一项基因工程,紧紧抓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育人本质,培育一批批小创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3]。

    2.兴趣培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时就给他们报兴趣班,如舞蹈班、钢琴班等。其实,游戏类课程也可以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应避免把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强加于孩子身上,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伯乐,在创客课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努力的方向。

    3.教育改革:落实“做中学”。进入创新2.0时代,教育应改变以往的循规蹈矩,改变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以及教师教什么就听什么的旧格局。师生都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学,要将自己转变为主角,从“学中做”向“做中学”“玩中学”转变;教师也不能只专注于“教”,还要懂得如何做好配角,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二、中小学创客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教育观念需要转变。当家长和学校都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时,学生也会不重视那些非升学考试科目。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而付出努力,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创客教育试图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定位,还要引导家长不再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是能够和孩子一起探索并发现适合自己的方向,使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地走在家长为自己铺好的道路上。

    二是缺乏创新实践平台。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或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原因包括资金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创新素养不够了解等。没有工具和平台,就难以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要先有一个能够提供工具与指导的创新实践平台,才能发展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群。

    三是创新课程体系还在探索中。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创新课程很少,开发一套完整且适应性较高的创新课程体系刻不容缓。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教师,可以将“做中学”的创客文化根植于教材,开发出一门或几门创客课程,逐渐形成创新课程体系。

    三、地方中小学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

    1.让创客理念深入人心。可邀请专家进行创客教育科普专题讲座。创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并以“创”的过程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培養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可邀请家长代表一起参与进来,让创客理念深入人心[4]。

    2.搭建校内或地方创新实践平台。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都有条件搭建一个全面的创新基地,但是部分中小学可以联合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创新平台供当地学生使用。有经济条件的中小学可以打造校内创新平台,除了可以上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时还有教师给予指导,而实验室的器材并不需要有多么精良或高级,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3.搭建网上创新学习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还多是基于书本开展的教学课件,比如“初中物理:测量物质密度”“初中英语:听力技巧大突破”等。为此,可以搭建网上创新学习平台,使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适合自己的创新课程,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开展学习。

    4.开设创客亲子课程。在创新思维的启蒙阶段,家长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亲子互动课程能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潜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无论是线上或线下的创客教育课程,都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并让家长了解创客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使创客教育深入学生的生活。

    5.借鉴和引进创客教育成果。应积极借鉴和引进新世纪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条件较差和教育资源较薄弱的地区,可依托当地高校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软硬件优势,为地方中小学创客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如帮助搭建创客空间、创建创课资源和培养创客师资。并且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措施,共享地方高校的创客空间,参考地方高校创客教育新思路和新做法,不断探索新的经验,促进地方中小学创客教育的体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5]。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潜能。在创造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某种技巧也许需要多一些摸索和实践,但是科技的发展让创造变得更加容易。未来,3D打印机可能会成为家庭和学校的标配,以至于人人皆能创造。创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让“做中学”创客文化厚植于校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开金,周晓玲.创客DNA与高职创业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6(9):17-20.

    [2]焦建利.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21-22.

    [3]庹飞,张润昊.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2):39-43.

    [4]朱艺华.高校二级学院创客空间的创建意义与管理反思——基于广西师大“快茶创客工作室”的实践与经验[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11):8-9.

    [5]李鑫洪.地方高校助力地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以宜春市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61-62.

    (责任编辑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