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策略探究

    雅馨

    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媒体行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不小的冲击,这当中的编辑记者也都切身感受与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有所思考与实践,找到更为优化的工作策略,是本文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策略

    (一)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被新媒体裹挟

    互联网时代,随处都是信息,而且信息热点具有即时性,短则半天新闻变旧闻,热点已更新。待到电视台编辑记者采编完毕播放出来的时候,新闻的新鲜劲已经失去。长此以往,很多电视台编辑记者干脆直接按照网上热点走,缺少了深层次的关注、挖掘与报道。

    (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不再是独家渠道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声的渠道。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主题论坛等等,主办方通过网络平台即时直播,随机到处散播内容消息;偶发事件,热心网友手机随手拍摄图片或视频,朋友圈、微博发送后消息立刻开始传播;政府部门回应或者动态发布,官方微博传送图片或文字回应,直接省去了召开发布会的过程。在这个全民皆可发声,人人都有渠道的时代,传统媒体的独家渠道不再,电视台编辑记者也产生了危机感。

    (三)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存在抄袭状况

    新形势的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了电视台记者搜集、整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快速、便捷、及时,是获得资料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记者盲目追求效率,不顾热点是否真实,既不采访核实,又不现场确认,将网上的素材拼拼凑凑就成了一篇新的稿子或一份新的材料,这种“抄袭病”对电视台的公信力带来不良影响,也拷问着记者的职业素养。

    新形势下新媒体带来的紧迫感、危机感促使电视台编辑记者带着使命感转变原有理念,化压力为动力,在实践中寻找优化工作的策略,找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展的新途径。

    (一)电视台编辑记者应找准角色定位

    当前的信息社会,多种类、海量化的信息爆炸性呈现,这给电视台编辑记者信息主题策划、资源筛选、采编整理等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加上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需要电视台编辑记者充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发挥专业作用。要经常性对时事保持高度、持久、动态关注,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同时,要在实践中增强对信息真假性的辨识能力。这样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提炼可用价值高、真实性足、时效性强的内容,并通过整合与解读,成为独具价值的传播内容。

    (二)电视台编辑记者应提升创作深度

    新形势下,新的传播技术与手段具有创新性,但具有表面化的特点。技术不是万能的,媒介可能被替代或消失,但思想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具有稀缺性。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编辑在工作中要坚持内容为王,增加内容深度,进行理性扎实分析。面对巨大的挑战,只有根扎得深,报道内容详实、分析客观到位,提供独到、权威内容及产品,才能做到有品质、有内涵,才能在众多的报道中呈现出独有的一面,找到不可替代性的所在,展现可贵的价值,牢牢掌握话语权。

    (三)电视台编辑记者应坚守职业品格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瞭望者。公众对记者职业有着崇高的敬意与高度的信任。虽然新媒体的冲击带给了电视台编辑不少紧张感,但是电视台编辑记者自身应该致力于保守职业的品格。不应该忘记当初出发的缘由与出发时的初心,更应该思考肩上所担当的道义。胸中怀有理想与操守,保持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不断找到真相,接近真相,抵达真相。

    (四)电视台编辑记者应增强创新意识

    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思维水平影响着信息时代电视台的整体竞争力。如果编辑记者本身缺乏创新思维,电视台的发展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电视台编辑记者应该挣脱传统思想包袱的束缚,用创新的理念与思维寻找制作素材,制作多元化、丰富化的作品,探索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不能认为新旧媒体是对立的,而是要看到二者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打破传统观念的藩篱,主动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让新媒体作为传统电视台媒体的延伸,品质内容借助好的渠道进行传播。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技術的飞速发展使得像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受到冲击,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对以往的工作模式有所突破,以全新的思维与心态应对,找准新形势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创造更有深度的内容、保持职业素养、增强创新思维,才能满足社会工作新形势下的需求,促进电视台的长久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