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态势新作为

    任军莉 郭丹丹

    [摘要]组织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构成了一对相对关系,是一种相互平衡和博弈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担负着新时代重要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科学把握我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破解意识形态难题,切实贯彻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才能确保在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住正确方向。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态势,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解,从而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真正优势,实现新作为。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新态势;新作为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08-0036-05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态势,国际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冲击和国内的意识形态危击都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团结好群众、能动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调整和变革,凝练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观成为新时期重要的精神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背景研究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地区化群体结构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步入加速转型期,出现新旧意识形态和行为意识复杂交织的现象,导致意识形态领域中阶层分化趋势明显。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较多的阶层和派别:“左派”和“自由民主派”持续争论,突显出了两者互为对立的格局;草根群体和中产阶层,在改革开放之后为寻求真正适应本阶层的意识形态思想而登上了意识形态舞台,开始活跃在意识形态领域。由于阶层的断裂和群体间的分化,“情感取向”占据了理性高地,基于群体利益认同的取向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尖锐化、发展格局更加群体化,加速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发生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和分歧,以地区性为特征的群体结构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些障碍的存在对于我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无疑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意识形态管理功能的衰弱

    “意识形态管理”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及其政治代表(在现代国家中通常为政党或政党联盟),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意识形态领域内外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高效地促进理论的构建和创新、传播和转化、交流和斗争,进而达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过程[2]。可以说,意识形态的管理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权仍居于主导地位,始终维持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安全和有序状态,但进入新时期以来,各方面的变革,尤其是网络的冲击,对于意识形态的管理造成了削弱。

    网络信息时代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和格局,国家权力机关在传播主体中的权威地位发生动摇,传播主体迅速被大面积扩散至社会精英、专业技术阶层、意见领袖,乃至社会大众,形成了众多舆论焦点,相应地,在传播方式方面也呈现出了零散化、碎片化趋势,而意识形态管理部门似乎也并没有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无论是管理模式或是渠道都已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背景。网络的出现是现代化进程催生的时代境遇,然而不可否认,意识形态先验的控制力被弱化,对于意识形态管理形成了现实挑战,网络领域日益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

    (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发展性挑战

    意识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自身的发展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突出显示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意识形态的发展。首先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困扰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向,导致意识形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等、意识形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态。意识形态如何反映市场经济、如何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竞争性从而避免民众对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削弱、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解释力,成为抑制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挑战性问题。其次是意识形态内容现实感不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理论和现实脱节的现象,缺乏能够解释社会现实并指导人们思想行动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困惑一定程度上又反而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第三是意识形态与人民期待存在差异。我国意识形态在通俗化过程中一度出现过倾向于理论高深化、神秘化的阶段,意识形态内容也未能与人民现实紧密融合,导致人民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疏离感和现实说服力,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难度也非常大。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内容

    (一)坚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这一重要论断,并将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贯穿到全部研究当中;列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阐释了意识形态对于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投身于意识形态实践当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都对意识形态发表了重要论断,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国情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逐步深化的境界。

    习总书记直面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变革和出现的新形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不可偏废。他还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将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分别做出重要论述和部署,赋予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网络安全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更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对于凝聚起中国力量、奏响中国主旋律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确立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就基本确立为“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当做头等重要的任务,把这一任务与各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5],这成为当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溯源和最初表述。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工作传统,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征程上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等作了一系列精辟阐释,成为我党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集中表达。他进一步提出“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对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强基固本”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实践智慧,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推向纵深发展。他积极提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统领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人民中间更具吸引力和鮮活的生命力。同时,他立足于中华历史文化和精神,将共同的历史凝结为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发挥了最大限度团结和动员广大群众、凝结共识的意识形态功能。

    (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正确引导

    党性和人民性是最早产生于列宁论述中的政治概念,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关党性和人民性的论述是一切活动的精神旨向,事关舆论导向和立场,开展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辨析,澄清错误观点,对于党的意识形态与人民意识形态相统一,人民自觉将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行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4],党性和人民性两者存在必然联系,在本质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从根本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党性体现人民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是党性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性和人民性的讲话,重申了两者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讲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必须讲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把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应用于意识形态工作当中,构成一种方向性的引导。他还指出,我们党是来自于人民的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血肉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习总书记有关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辨析,是对当前我国新形势下的模糊认识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解释,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坚守根本原则、建立意识形态认同的科学指南。

    (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过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但这一提法并未得到深入发展,直至20世纪末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出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才使得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得到了新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剖析意识形态发展现状,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了“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6]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地位,以及我党勇担重任的历史担当,在意识形态治理问题上将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三者整体化和理论化,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2018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领导干部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持理想信念”[7],从而坚定领导干部的信仰,形成感召力和突出优势,加速意识形态工作进程。

    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首先是从理论自信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6],对于如何坚定理论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给出了最根本的回答。其次指出要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主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4],强调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4],直接阐明了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在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当中主动占领高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价值。第三是他指出要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提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8]。第四是提升国家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到“打造外宣旗舰媒体”,始终贯穿着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理念,并对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任务、方法、策略、手段和责任主体作出了详细阐释,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思想的现实路径

    (一)意识形态工作要与经济建设工作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充分揭示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处理好其与经济建设工作的辨证关系,要突出物质基础的先决作用也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并将两者统一于国家建设的总体之中,形成更强大的合力。物质基础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同时也构成了人民群众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力量。邓小平曾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9]因此,让人民群众惠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满足其物质方面的利益诉求是基础,对于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意识形态分歧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之基。与此同时,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反作用,在国家整体结构上要与经济建设保持协调一致的步子,避免远远超出的“虚假意识”、“颠倒意识”和消极保守的“落后意识”的种种异端,建立起两者和谐共生的关系,从而弥合现阶段出现的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间的鸿沟。

    (二)变革意识形态工作理念

    马克思在《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0]因此,对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来说,具有人民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群众所认同就是治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将意识形态理论实用化,从追求意识形态的理论价值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实践价值,构建良好的物质、精神和环境基础,逐步消除因经济因素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威胁,形成和諧的意识形态环境。二是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团结性,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发挥意识形态“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和优势,以此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三是使意识形态更具有包容性。马克思主义是倡导开放和包容的价值体系,它既要求执政党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整合不同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求其融入大众意识形态,实现有机的共存,使自身体系建设逐渐科学化。

    (三)推动意识形态创新

    意识形态是“过程化”对象,一是坚持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创新的速度较快,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意识形态不断走向深化。对于创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善于应用经典理论成果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逐步建立根植于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善于使用新概念和新理论弥合不同理论成果之间的隔阂,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完整性和融合性。二是要创新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在新时代,新媒介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且日益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渠道和场域,着力构建新媒介事件,积极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生态环境,切实把握好新媒介环境中意识形态的工作动向。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的传播观念。把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和人民性;必须变革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元同质性特征,而向多元异质性的特征转变,最大限度地契合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多极化的价值取向,同时,牢固坚持“一元”引领“多元”原则,达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共治、善治和长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1.

    [2]胡凯,杨竞雄.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的巩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1):98.

    [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5.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5]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33.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93.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社,2016:58.

    [8]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8(1).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6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