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前奏曲

    邓瑞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关键的信息中,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课前预习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体现。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乃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

    【关键词】课堂 预习 有效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也就是说在老师还没有正式讲授之前,就借助已有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这是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最初步的接触。有效的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我认为从三年级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预习方法

    有效的预习,才能为有效的课堂作铺垫。而有效的预习,关键是有效的预习方法,针对高年级的教学,我通常教给学生预习“四部曲”:

    1.读。刚接触课文,对课文是陌生的,预习的首要任务是痛过多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其实对课文的印象加深了,也对课文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如生字词,生字词是阅读的关键,同时也是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预习时,我指导学生首先根据课文的生字表,在课文中划出来,运用工具书去学会生字的音、形、义,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工具,工具要经常用,才能得心应手;其次,联系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标。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其是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一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通常会涉及划分段落,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果在预习中先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这也无形中让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同一个意思,怎样划分课文的段落。(当然,这个步骤是长期指导预习的过程潜移默化的结果。)

    3.思。思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 、再思考。”凡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我必定要求学生在完成“读、标”这两个环节后,进入最关键的一步——思。根据课后作业进行思考,因为我觉得课文后面的作业其实就是课文的重、难点,如果在预习时做到先思考,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而答案往往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这样就再一次回到“读”这个步骤上,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假如有某些问题确实是需要深思的,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预习的第四个步骤。

    4.疑。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让学生养成边看书边做笔记的习惯,学生在“思”的过程中,针对课文进行质疑,无论是字词还是句子,凡是不理解的都让他们标上“?”,记录在预习本上,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样也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去解决疑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预习分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纳了多种文体的课文,有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小说等。对于不同的文体,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一样。

    1.记叙文,这是常见的一种文体,预习关键要求弄清“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预习这类课文,可设计表格式:

    虽然是很简单的设计,但通过表格的填写,足以看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2.说明文,这类文体出现不多,如《鲸》《新型玻璃》《只有一个地球》等,预习时关键要掌握说明方法,因为学生往往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混淆,所以一定要清晰说明方法的概念。我通常会让学生划出具体的句子,然后在旁边注明是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文言文,预习文言文最难的是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成白话文,这就得借助于课文下面的注释,因为在文言文中的某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就不一样,如《伯牙绝弦》中的“善”、《学弈》中的“之”,因此,注释对于预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4.小说,语文书中的小说,尤其是外国长篇小说的节选,如《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课文的预习,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此外,还要指导阅读作者写的其他作品,如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求联系低年级学过的《丑小鸭》,以及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这样对学习课文很有帮助。

    三、预习效果

    做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对预习效果的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堂结构,因材施教。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布置作业时,把一班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A组)同学,就按照我平时的要求预习课文;另外一组(B组)同学却做一些别的作业,到讲授新课的时候,我观察到学习的状况很不一样,因为是随机分组的,也就是说两组同学中都有优等生和缓进生,在课堂上,同样的一个问题,A组的同学显得很积极,一下子就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或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而B组的同学就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就算是优等生也有点吃力。从这个小小的实验中,我明显觉察到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根据学生的差异,我提出具体的预习目标,自学能力强的同学,除了按照预习“四部曲”进行预习外,还可以试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尽可能让基础好的同学能够“吃得饱”,而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整理重要字词并识记,初步理解课文大意,这样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办得到”,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预习。

    预习做好了,课堂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把时间用在拓展知识上。充分的预习,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夯实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向40分钟要质量,使有效教学得到落实,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唱响有效课堂前奏曲——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