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效益对比研究

    刘盛宇

    摘要:我国的肉牛养殖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即农牧户个体分散养殖、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专业化小规模养殖。近年来四川大竹县依托丰富的山林、草地资源,肉牛养殖迅猛发展。该县主要是以专业化小规模养殖为主,一般每个个体户养殖20~30头牛,个别专业养殖户养殖100头以上。针对四川大竹县不同的肉牛养殖模式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提高不同肉牛养殖模式效益的举措。

    关键词:肉牛养殖;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66-01

    随着我国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肉牛专业化小规模养殖模式仍处于主导模式。该养殖模式在短期内是不会发变化的。本文根据四川大竹县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调查,比较了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供参考。

    1 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模式

    1.1 养殖规模调查

    四川大竹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进夏洛莱、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

    据2010年8月份统计资料显示,四川大竹县肉牛数量为185 400头,其中能繁殖母牛的为185 000头。调查表明,约15%的家庭养殖户采取的是农户个体分散养殖模式,主要以家庭养殖户为肉牛养殖的基本单位,他们建造专门的牛舍,一般一个养殖户养殖肉牛的数量在20~40头。35%的农户采用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技术,他们大都分布在村子的边缘,每户养殖肉牛的数量在50~70头。剩下的55%的养殖户是专业化小规模养殖,这种养殖户一般是专业从事肉牛养殖,肉牛的养殖数量在500头以上,建造的是大型的肉牛养殖场。数据显示,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模式大部分是专业化小规模养殖,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投入少、收益快慢的优点。

    1.2 不同肉牛养殖模式介绍

    1.2.1 农牧户个体分散养殖 养殖户根据自有的劳动力、饲料及资金情况来确定养殖的规模,一般养殖数量在20~40头,也有部分养殖户肉牛数量为10~20头。养殖户有自己独立建造的牛舍,掌握了独立培育牛仔的技术,有的农户参加了养牛行业协会,由畜牧站统一进行疾病防治和统一指导。饲料的供应方面一般是玉米秸秆或者玉米轴心经过粉碎制成,精料一般是采购浓缩配合饲料与自产玉米配制而成。肉牛的养殖时间为4~6个月,养殖户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出售肉牛。

    1.2.2 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 在肉牛养殖实力较强的地区,统一建设养殖基地。农牧户可以承包养殖园,养殖基地对肉牛进行统一的疾病防治、防疫管理、技术服务等。肉牛的养殖周期大约为3~5个月,这些养殖户也是以养殖肉牛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强化了规模化生产,使四川大竹县的村容更加整洁,大大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1.2.3 专业化小规模养殖 具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建有自己专门的牛舍,养殖规模在400~600头。肉牛的收购和外销由其自己联系,疾病防治和防疫管理由畜牧兽医站进行专业指导,饲料的供应一般是外购。肉牛的养殖周期为3~5个月,牛粪自用或者作为农家肥出售,需要雇佣劳动力,收入来源也是以出售肉牛为主。

    2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计算

    2.1 肉牛的养殖成本

    肉牛的养殖成本是根据养殖时间按日成本计算。成本包括两部分: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其中直接生产成本是指肉牛的购买成本、饲料费用、饲养人工费和医药费等。间接生产成本是指管理费和利息等,以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为例,养殖户和专业户一般按每头每年10元计算,小规模养殖按每头每年20元计算, 人员费用为每年7 000元。

    2.2 肉牛养殖收入

    按照全部出售计算,出售一头肉牛平均体重为500 kg,价格为15元/kg,其他的收入包括牛粪出售,按照每年每头牛100元计算。

    2.3 净收入

    净收入=总收入-总支出。

    3 小结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严格重视肉牛的疾病防治和防疫管理。养殖户和专业户在肉牛养殖中,一方面要增加投入成本,即增加饲料费用的投入,以此来缩短养殖周期。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新技术,科学合理养殖,保证肉牛健康成长,使养殖户有限的资金投入得到合理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