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

    林锦锦

    摘 要:“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本文分析了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为例的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探讨了利用重要人物、典型案例、科学实验为切入点的思政融合教育内容,总结了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政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 消费者行为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171-001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明确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课程思政”理念正是对当前形势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实效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这就要求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课程载体,打破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功能壁垒,使得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

    (一)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隐性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浸润作用,注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后者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所有课程隐性育人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

    (二)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学科。该课程重点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消费过程、心理影响因素、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科和专业特征,确定了“消费者行为学”专业课程要承担的“育人”內容。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让学生了解中国消费基本国情,培养文化自信,普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实验中侧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杜绝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二、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一)以重要人物作为切入点

    每一门学科都是知识大厦的累积,也是无数科学家研究成果、探索过程、伟大人格的集中反映。消费者行为学学科史、重要人物史都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消费者行为学涉及学科较多,如经济学、管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在消费者行为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上,不同学科科学家的事迹风采、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都是激励、引导、教育学生的生动切入点。

    (二)以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

    随着我国国力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中国大妈买黄金”、“独生子女消费行为”、“双11”、“面子消费”等消费现象背后反映的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消费文化、消费趋势、消费差异等成为了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以课程教材为例,要求教师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案例,弘扬中国精神,能“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书育人。

    (三)以科学实验作为切入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的关系。以专业课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为例,将原有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突出中国特色、中国情景,通过编写收集中国的特色案例、讲中国特色消费情景等,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协同。将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信、专注以及敬业精神、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等。

    三、思政贯穿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主题引导

    每堂课前都可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和思考。设计主题的任务体现了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思政目标的思考。例如,消费者是否有良心以及如何体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消费伦理、环境意识等多方面的思考。此外,为了完成主题任务,学习小组需要10-30分钟的知识学习、资料收集、组内讨论的过程。在完成主题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间团队协作、沟通协调。

    (二)课堂的翻转教学

    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旨在通过建立体验式、参与式、交互式、启发式的课堂授课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依托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三)课后的启发思考

    设计课堂上首尾呼应的趣味小测验,加深学生对自主性设计和执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反思、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后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道德是否有所提升、在实验中实验态度及严谨性是否有所加强,从而体现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课程思政”理念下科学精神的价值引领。

    基金项目:2017年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7jyzd03);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目标设定理论下学生持续量化自我动因、机理及障碍研究(Y20184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