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王红英

    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无疑起到了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巴赞最早提出的,是用文字和图像来表达思维过程的工具。它以思维为主导,图像为表现形式。一幅图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有“一图胜千言”的美誉。在诗歌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把古诗的主题、内容、情感等相关的信息与图像、文字、线条、颜色等建立思维的链接,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形成“画面感”来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一反传统单一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之美。思维导图在诗歌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添了古诗教学的趣味性

    在古诗课堂上,学生用有趣的图形、文字、线条和符号把古诗图形化、场景化,在颜色的衬托下,呈现出了古诗的意境之美和艺术之趣。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中,有小桥流水、翠鸟依柳的清新,有亭台楼阁、夏荷涨池的雅致,有秋高气爽、大雁横空的洒脱,也有孤舟蓑笠、寒江独钓的高冷。给学生创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轻松愉悦,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诗文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思维导图凸显了古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不应该只依靠老师的讲解,应该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古诗学习方法。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反复的思维导图训练,让学生明白要画出每一首诗思维导图,必须要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真正走进古诗,才能呈现出各种图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画思维导图,将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巧妙地表现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这当中学生主动获得、运用知识的快乐和自觉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是老师的讲解无法代替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画思维导图首先得确定一个中心图,这个中心图就是诗歌的主题。首先,学生得弄清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考虑用什么图像来准确地表达这一主题,通过关键词进行联想,用图标、线条和色彩来绘制加强,自由展现。其实,这个过程就是用心研读、理解、筛选信息,进行图像与文字组合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个性展现的一个过程。整个画面景物布局和色彩运用都是學生对作者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咏柳》时,学生出示的中心图就是不同形状的柳树,突显了诗歌的主旨,又从柳树树上衍生出几条斜飞柳枝,柳枝旁有一把小剪刀,或用剪刀二字注释,再配上碧蓝的底色,嫩绿的碧色,整个画面清新活泼、春意盎然。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了对诗歌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

    思维导图学古诗说得直白些,就是在想象中通过画面完成对古诗的解读。这不仅需要筛选信息,对文本进行细读,还要从“皆着我之色彩”的“物”中把“我”还原出来。思维导图独特的发散性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再创作。正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有的侧重于表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寒,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有的侧重于表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绮丽,瀚海阑干百丈冰的苍茫,有的侧重于表现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怅然。通过交流,学生也自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处境和当时复杂的心情。

    五、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记忆古诗,要么是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那些天花乱坠的词句在耳旁一闪而过,但课后很快就忘了。思维导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思维导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感悟并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再通过合适的图像、符号语言和不同颜色符号让重点的语句更加突出,更加有利于在重点词句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让学生在回忆中、联想中更好地记忆古诗。

    综上所述,在诗歌教学中,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不断地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一幅图,整首诗的内容、情感一目了然。这种方法不仅能透彻地理解古诗,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对诗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对背诵古诗也大有裨益。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思维导图呈现的“画面感”,又有效地让语文的人文性回归课堂,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在古诗文化中也能经历美的历程。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