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飞扬的青春》中的志愿服务

    张增强

    【摘 要】随着一个个志愿者前往边远山区支教,一幕幕感动在那里上演。他们不求回报只追求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飞扬的青春》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故事。两个有志青年为追求更高的理想前往山区支教,将山区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展现的是大学生群体最早的志愿服务形式以及其精神追求。

    【关键词】电影;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爱;理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105-01

    一、创作背景

    电影《飞扬的青春》是陶明喜导演的我国首部反映支教志愿者的青春励志电影,是一部纯青年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真实电影。爱与飞翔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它真实展现了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失衡问题与目前的支教现状。

    二、爱与理想

    冯正是省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副主任,由于他在晋升中失败,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低谷的时期。这时,他决定去乡下支教。他相信自己的潜力,他想证明自己。时代的高速发展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没有时间去思考生活,去反思自我,只会在名利中迷失自我,形成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情绪,整个社会都沉迷于快节奏的发展中,而渐渐忘记“诗与远方”[1]。正如他对妻子说的“下乡支教是为了实现他的人生理想”,面对队员果子说他为了累积政治资本的说法他没有回复,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担任多科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不嫌弃山区恶劣的生活环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而为。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冯正在第一节课上没有直接传授课本知识给孩子们,而是告诉他们“人”的意义,这种价值观的传输是很独特也很缺乏的,也是目前需要加强的。除此之外,学校科目单一,体育等科目缺少教师,学校也忽略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学生纪律意识不强等现状让他感到很有压力。

    丁娇娇与冯正不同,她并不是人生失意,恰恰相反,她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间段选择了支教,选择去山区成为第二代志愿者。教学的生命已经开始,山区的孩子们对支教老师信任、崇拜和渴望。由于地形复杂,孩子们每天必须走十几里路去学校,大多数学生都被遗忘,他们渴望更多的爱和关注。

    面对孩子们,支教者们的生活如此平静,娇娇一次又一次地流泪。孩子们纯洁无辜的眼睛使冯正和娇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冯正知道娇娇应该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体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行为特征、综合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沟通方式对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阶段,老师对其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的养成等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后来丁娇娇冒着生命危险在厨房倒塌前救下了学生园园,令大家都惊奇的是,娇娇原来是知名记者,在她的报道下,引起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校舍终于破土动工,圆了王琦毕生的心愿。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尽管我们每个个体都不是那么完美,有着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我们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可以造就伟大的事业[3]。

    二、贡献与守望

    《飞扬的青春》中王琦校长将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大山里,将自己奉献给了支教事业,正是他们这些前人铺好了路,才有后来的娇娇、冯正这些后继者一批又一批地加入到這一伟大事业中来。王琦校长的热爱是志愿服务的原始价值。电影中有这样的镜头:大家要给王琦校长过生日,癌症晚期的王校长为给孩子们留下最美的一面,要求果子帮她化妆。在孩子们的祝福中,王琦很开心。后来,冯正接过了王琦校长的手表,并诞生了一个新的王琦——这是一代传承,使志愿服务不受干扰,也使这个精神不断传承下来。是一个个“王琦”用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来补救一方教育,用他们的爱与理想让山区的“梦”飞翔。

    从更专业的角度来看,电影中展现了许多专业性质的方法与技巧,虽然电影中的两位志愿者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但是无意中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使他们的支教更加有意义。《飞扬的青春》以电影的方式展现了当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教育行业的一面——支教,志愿者要面对很多挑战,教育资源失衡、支教条件艰苦、价值观念差距大,等等。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像王琦、冯正那样将支教坚守到底。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刚来支教的丁娇娇在教学理念上与原来的老师果子有了分歧,因而打算背书包走人,是大山将她解救回来,在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与王琦校长等人的劝慰下,她留了下来并将不放弃、坚守的志愿支教理念继承了下来。《飞扬的青春》中有一句话“爱与梦飞翔”,这也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志愿服务理念。

    无心插柳柳成荫,以电影的方式将这样的志愿服务理念与支教环境传递给大众,反哺支教事业与志愿服务事业,是该影片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彭赵星.在丰子恺的“中重新定义自己[J].戏剧之家,2019(19).

    [2]彭赵星,赵熹悦.社会化视角下大学学习新生适应性的问题研究[J].文学教育,2018(11).

    [3]魏俊宇.试论电影《流浪地球》背后的中国价值观[J].戏剧之家,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