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但是学科馆员制度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本次研究中将以高校图书馆应用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为基础,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情况,探究其有效的管理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改进措施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其应用范围比较广,为了保证学科馆员制度的应用有效性和服务完善性,需要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现状入手,对各方面进行分析。在已有背景下,探究有效的改进措施。学科馆员必须了解其制度的缺陷,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落实改进措施。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

    基于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如缺少有效的实施机制,会对学科馆员制度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对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以下将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学科馆员素质有待提升。在学科馆员服务中,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多数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相关学科背景,了解具体工作范围。但是当前在具体操作阶段,存在学科馆员和其服务对象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沟通不畅的情况。学科馆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甚至部分学科馆员的能力比较低,专业化知识掌握的比较少。部分学科馆员没有对最新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学习掌握,对文献索引及专业最新发展状况缺乏了解,无法达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原本设定的理想效果[1]。

    2.职责不明确。现有的学科馆员制度体系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职责不明确,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对图书馆需要应采用不同的划分格局。但是当前情况,学科的信息化建设和开发不足,学科馆员无法为专业学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有些馆员不尽了解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无法发挥学科分工的优势,对学科深层次的挖掘缺乏有效的了解。在学科整体管理阶段,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学科馆员引导机制的最大化优势[2]。

    3.基础不稳定。“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需要以物质为基础。但是当前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物质基础不确定的情况:部分高校在设备、资金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方面无法切实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际应用效果。

    4.此外学科馆员和学校同专业其他研究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自身工作热情不足,无法激励学科馆责任感和荣誉感,即导致无法使其全心全意为其研究学科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议

    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学科管理和应用格局的相关要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下将对高校图书馆完善“学科馆员”的制度的措施进行分析。

    1.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针对某些学科馆员综合素养偏低的情况,在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学科馆员的全方位综合素养的提高。学科馆员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管理人员需要优化管理结构,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不同岗位学科馆员的能力培养,对已选拔的学科馆员,鼓励其继续进行学习和深造[3]。必须明确人才保证对学科馆员制度的落实的重要意义,也是各项活动开展的保障。只有全方位提升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助于学科馆员摆脱现有的被动局面,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稳定建设和发展。

    2.建立有效考核体系。系统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是制度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应用过程中要及时对考核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情况不断进行及时调整。系统有效的奖惩制度能将各项责任机制落实到实处,阶段性总结考评时,要对各学科馆员进行系统的考核,以不断促进学科馆员制度的推进。以现有的考核系统为例,缺乏系统有效的考核体系方案,必然会增加信息管理难度,导致管理形式不合理。在对学科馆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时,考虑到评价指标和量化因素的变化,必须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有效激发学科馆员的敬业精神,才能不断提升学科馆员的工作效率。

    3.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学科馆员要进行切实有效的个人业务能力学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部分学科馆员对自身学科范围了解不够透彻,学科发展现状把握不够准确和快速。并且基于现阶段研究成果的跨学科关联性非常之强,学科馆员对于不断变化中的相关学科的各种资源也要进行不间断学习和掌握。学科馆员自身只有做到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有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成为学科信息资源“解读”和“导读”的向导,才能真正为学科研究人员做好服务,成为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和导航者。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起,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开展的有效评价机制。学科馆员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取决于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评判则由其服务的学科研究人员主观评定,欠缺一定的评价客观性。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凭借自觉性来发挥自身最大化作用,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层次性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科学性。此也为遏制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其中一项因素之一。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在当前发展和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发展前景总体比较乐观,但在各高校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具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建立有效考核体系、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张敏,王爱华,姜国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2):95-97.

    [2]王红,李美玉,蒋红丹.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缺陷和建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1):151-152.

    [3]詹莉,吴丽珠,王丹丹.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冷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8(12):42-44.

    作者简介

    刘洋(1988-),女,河南信阳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