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产业需求丰富专业内涵

    张玥 张冰波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创新型产业的大力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同时,创新型产业发展对从事艺术设计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更高的标准。如何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找准专业定位,结合产业需求及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明确专业定位,清晰培养目标

    从目前中职生源来看,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学习困难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软件操作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多元化电子设计工具、美术耗材等也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这就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人才标准,对接岗位需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基础宽、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即通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熟练操作PS、AI、PR、CDR、Flash、DW、FW、3DMax、CAD等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进行网页设计、广告、包装、装饰、展示等设计与制作工作,适应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服务的一线工作,同时具备法律法规常识、民族文化素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构建以“双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艺术设计公司实地考察,结合地区艺术潮流发展模式,围绕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明确知识、素质、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各学科课程互相关联的教学过程,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反推教学课程体系。

    以平面设计方向为例,结合一线生产企业及设计公司的岗位要求,明确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根据上述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企业专家及学校中高级教师组成专业团队,分析论证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并进行归纳,形成5个能力模块。(见表2)

    根据上述的工作岗位需要,分析对应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素质提升课、专业技能课”三种类型,从而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三、打造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

    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内教师一般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学院派风格,能够教授学生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例如,在讲授图形设计的时候,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古建筑场所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现场学习古建筑中的传统纹样、青铜器上的花纹装饰图形等知识点。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

    然而,藝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专业,其包含的思想文化也是多元的,但中职校内教师多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较少顾及设计潮流、时尚流行文化的普及,但是这个教学短板,恰恰是设计公司和相关企业可以弥补的。设计公司或企业直接面对的就是客户,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设计师带领,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流行文化,可以了解到最实际的客户需求,同时通过设计公司或企业考取相关的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学校教学无法满足的。

    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校教学可以教授学生了解“蒙德里安”“包豪斯”“榫卯设计”“饕鬄纹样”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历经时间验证的经典设计知识,而企业教学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基于历史底蕴发展的“轻奢风”“loft风格”“ins风”等现代流行的快时尚设计文化。所以,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企业设计师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研发立体化的专业教材

    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课程体系,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东西方主流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软件应用方法;但艺术设计专业又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随时变化的专业,过时的教材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也会造成师资力量的浪费,降低教学效果。

    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研发可以邀请企业设计师参与,以教授实际应用技能为目标,将理论知识模块化、项目化,让学生根据教材把握相关岗位职责及能力素质要求,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教材不应局限于纸质教材,可构建“互联网教学+多媒体教学+书本教学”的立体化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多媒体微课或课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企业可以设计诸如方案汇报评比、艺术设计策划案会议、生产企业印刷制版过程等实践活动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立体化教材的研发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单一纸质媒介,同时,可以将本土的传统文化以微课、互联网教学的形式呈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

    五、建立完善的就业“反馈——改进”机制

    为了保证专业建设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专家团队应与招生就业部门相结合,做好就业跟踪工作,及时收集学生本人、家长以及企业对就业情况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发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最终形成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就业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体化的循环建设体系,从而不断完善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