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基层农技协建设的认识与对策思考

    叶菁 韩牙琴 罗土炎 刘朋虎 翁伯琦

    [摘 要]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但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些困惑与挑战。该文阐述了基层农技协建设的工作目标及其作用,分析了基层农技协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困惑,提出了新时期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的主要思路与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 农技协 组织建设 主要思路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50029-07

    一、基层农技协的工作目标及其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各级农技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生产、科技探索、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致富带头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科技推广和生产服务的基层科普组织,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在国家民政部办理社团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进行整体指导。各级农技协则由从事农业、农村专业技术研究和科学普及推广的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能手组成,其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团结、组织和动员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科研教育机构、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和科学普及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服务[1]。

    (一)基层农技协主要类型与特点

    目前基层农技协呈现多样发展态势,通过乡村调研与初步统计,按照作用和功能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2]。

    1.农业技术交流与推广型。这类农技协约占半数以上,主要是对乡村会员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工作,通過举办农业技术交流与培训,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为生产过程服务等手段,推动生产合作与开发。

    2.农业技术服务与开发型。这类农技协数量约占40%左右,通常是在农业技术交流与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农技协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服务,包括联系并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市场信息、运销服务等项目服务工作,聚集生产力量与降低采购成本[3]。

    3.合作开发与经营实体型。这类农技协约占10%左右,该类型是基层农技协建设与发展进入新层次的标志,不仅具有将农技协成员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的能力,而且能因势利导建立品牌并进行统一经营,着力提升农技协成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了把农技协成员和协会的利益更加紧密联系起来,创立新的合作开发机制,农技协成员通过资本、技术、劳动的投入,实行股份合作制,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4]。

    各种类型的农技协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互助互利。在个体农民因分散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乡村农技协可以弥补家庭农场的短板。乡村农技协一般是在“民受益”的理念上,通过成员之间自愿合作与互助,促进彼此协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解决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依靠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2)自愿结合。基层农技协的发展目标是根据成员们的共同意愿而设立的,要在基本要求框架之内共同努力实现,但乡村农技协成员可以自主选择加入或退出。(3)科技兴农。乡村农技协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依靠科技创业的目标,进而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术推广应用为纽带的合作开发。协会领头人基本是技术能人或者是农技推广人员,有利于科技服务与推广应用。基层协会领办人需要采取“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广泛联系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和专业学会,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成果,以科技兴农促进科技创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以推广服务带动农民致富。(4)优势互补。乡村农技协既是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也是同业农户(家庭农场)的联合体,同时还是乡村协同开发的结合体。其最大优势是发挥科技能人的作用和互助开发的群体优势,实现互补互利。(5)形式多样。以乡村农业开发为出发点的基层农技协,根据资源优势、技术条件和农业产品等特色,顺应农民需要、服务要求和市场变化,采取灵活措施与优化组合,构建形式多样的运营模式。各地乡村农技协的组织生产与合作开发方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与优势,值得总结与推广。

    (二)基层农技协工作目标与作用

    因势利导发展与壮大基层农技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科技创业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农技协建设的新命题。基层农技协工作内容丰富,其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培训与知识普及。乡村农技协联系着千家万户,要注重把农民适用技术、实用技能、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融入生产开发与示范推广[5]。要注重技术培训与知识普及相结合,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2.技术推广与创业服务。乡村农技协的独特优势是以科技兴农,促进产业振兴。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3.科普宣传与乡风文明。因地制宜实施科普赶集进村,科普板报上榜,科普挂图入户;因势利导宣传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引导卫生保健。这是农技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养,营造文明风尚的主要措施。

    4.科普示范与基地建设。加强乡村农技协的技术示范与辐射带动,通过积极参与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兴农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农技协以及科普示范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科普成效。这不仅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科协的很多工作可以通过农技协的有效载体与组织渠道推进。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广大农民又探索出了兴办和运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多年的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命题,而乡村农技协组织与运营,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其优势与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分散经营的单一农户组织起来,优化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提高农村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把科学技术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三是把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集成发展[5]。很显然,基层农技协作为互助合作性质的技术经济组织,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做出新的贡献。事实上,乡村农技协以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原则,以民主管理、互利互惠、共担风险等为特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广泛的适应性[6]。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农技协发展壮大得益于三個方面引领与驱动:一是广大农民作为生产的主人充分发挥自主性,并促进合作创业这一组织形式;二是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视和扶持,尤其是县区科协采取树立典型、交流经验、表彰奖励等举措,为乡村农技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开展科普惠农等各种形式的示范试点,通过项目扶持与带动,创立一批科技创业基地,取得良好成效[4]。

    二、基层农技协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渴望更加强烈,尤其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更加需要乡村农技协强化组织建设,实施规范运作,充分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7]。

    (一)基层农技协发展面临的困难

    1.个别地方对农技协认识不足。有些地方对基层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战略高度不够,没有把乡村农技协工作放在农业转型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盘子中予以统筹安排,相关部门沟通渠道不畅,缺少扶持政策及组织建设等宏观指导。

    2.山区农技协获得的支持不够。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支持山区乡村农技协发展的政策较少,缺少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我们曾经对2个山区乡镇的32个农技协(包括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调研,发现其中有2/3的乡村农技协有资金贷款需求。对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势必难以发挥山区农技协带头发展产业的作用,进而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3.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乡村农技协发展受到制约,很大程度上是机制不够健全所致,尤其是大多数乡村农技协尚未健全积累与生产再发展的机制,包括仅靠会费或者靠极少的提成补充活动经费,基本没有用于再生产的累积基金。乡村农技协还存在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驱动能力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4.农技协成员素质不高。乡村农技协发展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成员整体素质的高低。调研发现,高中以上学历的会员在乡村农技协中的比例不到10%,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特别缺少强有力的市场经纪人。整体缺乏市场开拓理念,忽视特色产品开发,进而严重制约了乡村农技协的高质量发展。

    5.品牌意识不强。乡村农技协带头人主动开发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驾驭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的乡村农技协品牌意识不足,我们走访了32家乡村农技协,仅有10家(约占1/3)共3个品种的农产品注册了商标。乡村农技协缺乏订单式规模生产,农产品销售大多采取等人上门收购的方式。

    6.发展成效不明显。目前基层农技协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山区乡村农技协大多从事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开发成效偏小,涉及产业加工、市场营销领域的乡村农技协组织占比低,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开发举措,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构建有效运营模式,积极应对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任务艰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与复杂工作。要实现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千方百计地发展绿色农业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做好乡村农技协工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持续的努力,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仅依托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实现现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目标[8]。基层农技协在组织生产、培训技术、带领农民创业方面具有聚合优势,有助于形成合力并实现协同发展。实践证明,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协建设,并充分发挥创业骨干的带头作用,其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

    实际上,乡村农技协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四个能力的提高:一是通过集中采购农资来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二是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三是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四是通过聚合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拓展开发的能力[9]。但乡村农技协发展仍然需要应对以下三个突出的挑战。

    1.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乡村农技协可有效通过一系列专业化运营,为农户提供购买种苗、技术指导、加工、储藏等服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并按照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完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2.小团队与大协同结合。乡村农技协要组织批量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力求享受价格优惠,降低生产原料成本;组织统一谈判并批量销售农产品,最大程度地增加农产品销售利润,保障农民生产经营利益。

    3.新机制与新模式结合。乡村农技协要优化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农技协内部加工和流通环节所获得的利润实行合理分配,除了一部分用于再发展基金之外,大部分要返还给农民,从而有效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并逐年增加,增强聚合力与持续力[8]。要通过运营机制创新,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让基层农技协成为带领农民依靠科技兴农业与形成合力闯市场的大平台。

    面临新挑战,需要着重构建以下运营模式。一是开拓农技协组织模式。要在建设技术交流型与技术服务型农技协基础上,重点推动经济实体型农技协建设与发展。乡村农技协要适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传播与交流实用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与有效应用水平。在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同时,还要注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咨询服务。要重点以实用技术推广为纽带,适时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市场信息、运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与多环节的服务。二是完善生产与经营模式。乡村农技协技术和经济优势是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贸工农一体化与“协会+实体+农户(基地)”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着力为会员和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鼓励市、县农技协成立攻关研究小组,与科技人员一道进行农产品技术研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与市场发展要求,先成立农技协,后发展经营实体,因地制宜兴办经济联合体或者股份制公司,组织开展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经营活动[9]。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可以与鄉村农技协组成利益共同体,以联合开发机制,助力壮大农技协生产规模,而且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乡村成立和发展相关专业协会,进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复合类型的乡村农技协,不仅使乡村农技协实力得以强化,而且可以借助龙头企业在产品加工与销售上的优势,弥补乡村农技协的短板。这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强强联合和有效开发也是乡村农技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新时期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的对策

    (一)充分重视农技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开展调查摸底与评估工作。要充分了解县、乡两级农技协数量、类型、主要成员数量,并选择1~2项典型经验或者成功案例,包括遇到的突出问题或疑惑,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掌握面上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进而对新时期基层农技协发展状况作进一步评估,总结经验,宣传先进。鼓励创业,着力振兴,为今后开展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要分区域、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基层农技协带头人实地观摩教学或者网络专题培训,交流经验,提升能力。建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开辟“农技协发展”专版,用于介绍经验与实践成效;将相关成果文章发送给县、乡农技协,既扩大影响,又能引发深入探讨,同时在农技协网站或者各地科普公众号上予以连续宣传,让更多的人获益。

    2.加强领导,纳入工作计划。农技协工作涉及的乡村专业面广,联系农民群众多。抓好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并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各级科协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技协的领导,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县以上农技协主要负责人,并将农技协工作纳入各级科协工作计划,予以项目经费、人才培训、督促指导等多方面支持。例如福建省科协将农技协工作、科技小院建设等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予以支持。2019年,福建省农技协入选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计划,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各地要总结这方面经验并予以推广,努力开创新时期农技协工作新局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3.充分发挥智慧农技协作用。当前,智慧农技协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但要进一步强化软件、硬件建设,使之运行更加高效、使用更为便捷,其中包括栏目设置、有效链接、信息发布、展示平台、经验介绍、网络培训、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建设与完善,实现一网多用、安全管控,力求发挥更大作用。

    (二)建设一批质量高、影响广、成效突出的农技协

    1.组织建设既要讲求数量,更要重视质量。近年来,基层农技协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尤其是乡村层面与专业类别农技协发展比较快,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对科技兴农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需要互助共进。但由于目标不明确,运营管理不规范,难以持续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热情高涨,成立不久就没活可干,进而导致组织“有名无实”。

    2.组织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要基础,各级农技协建设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但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涉及多方面内容,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专业型农技协建设,也要注重培育综合型农技协,不仅要注重生产型农技协辅导,也要注重流通型农技协帮扶。

    3.农技协建设需要带头人,更需要热心者。实践表明,大部分基层农技协属于盈利很少的自发组织或者自愿合作的集合体,有的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维持有效运作,需要热心公益且有能力的带头人,这是一个重要桥梁与纽带。因此,强化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要在强化农技协党建工作基础上,注重农技协带头人培养。

    (三)突出农技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功能

    1.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乡村农技协要围绕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这两个中心展开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导会员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注重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实施规模经济经营;另一方面,集成推广农业技术,提供有效市场信息,服务广大农民生产,指导乡村产品销售。振兴乡村绿色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兴农,主要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乡村农民收入[10]。

    2.强化转型升级,提高乡村科技创业能力。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绿色化技术、企业化经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必须加强引导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促进龙头企业与乡村农技协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完善社会化高效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3.强化桥梁作用,提高农户对接市场能力[9]。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小农户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不协调的矛盾,有效实现农民增收,关键是要落实到农产品的销售与效益上,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与价格不稳定问题。乡村农技协要密切农企合作,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调节机制,让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之间配合更加紧密,避免合约执行不到位,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全程介入并解决好不协调的矛盾。

    4.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优质产品生产能力。乡村农技协要通过推广和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技术,重视产品质量,增强精品意识,注重乡村品牌创建;要通过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强绿色农产品认证,着力保护产品商标;要鼓励乡村农技协注册优质产品商标,并申请绿色农产品认证;要在获得“双证”(品牌商标证书、绿色产品证书)方面下功夫,构建乡村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10]。

    5.强化带动能力,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基层农技协要加强党建工作,广泛联系农民群众,强化服务生产能力。很多乡村农技协的骨干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不仅要直接联系和带动群众,还积极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乡村农技协开展日常科普活动,根本目的在于带动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改变落后思想,提高农民文明程度[11]。

    很显然,新时期基层农技协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与引领之下,在各级科协组织指导与帮助下,基层农技协要创新机制,积极作为,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发挥优势,跨越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美丽富裕乡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EB/OL].https://www.nongjixie.org/html/about/Zhangcheng.

    [2]任晋阳,柏长青.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技术推广功能[J].农业技术经济,1997(3):23-26.

    [3]盛广敬.海南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發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9(4):42-45.

    [4]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5]刘占朝.商洛农业技术协会发展问题刍议[J].商洛学院学报,2009(4):85-89.

    [6]陈然.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7]张开宇.农技协在现代农业发展应发挥更大作用[N].黑龙江日报,2013-11-05(12).

    [8]张清林.适应形势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06(10):27-28.

    [9]发展农技协是科协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EB/OL].(2006-11-02).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jsxnc/zwzp/20061l/t20061102_184762.

    [10]薛远海.济南农技协调研报告[J].科协论坛,

    2004(12):18-21.

    [11]程小平.抓好农技协,服务新农村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陕西省长武县农技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例[C]//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