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王轶

    【摘要】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它已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盈余管理问题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识别

    盈余管理是一种在不违反法、法规及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借助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其目的是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

    1.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正面影 (1)提高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经营者掌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管理当局与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么,为了把内部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盈余管理就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公司管理者可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提高会计盈余信息质量。(2)激励企业经营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盈余管理给予管理者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不可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管理者的报酬风险,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热情。(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利润平滑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传递出经营状况稳定的信息,提升外界对企业的可信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1.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1)滥用盈余管理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的滥用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真实性,使得企业的盈余信息严重扭曲,可供市场参考的价值大大降低。(2)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存在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当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时,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错误的决策,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3)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导致股价下滑;债权人如果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利管理,就会对企业管理当局失去信任,导致借贷市场失灵。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见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给了企业管理者一定的变通机会。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给企业政策的“再选择”设定太高的“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这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2.2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现行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相反亦然。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3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断出现。

    2.4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加上资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3、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3.2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监督起着很大作用。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公司在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后,有利于遏止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进行盈余操纵,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审计委员会制度还未完全发挥作用,还需要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加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以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审计委员会的权利和责任。

    3.3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结果。本身就具有不完全性、可选择性、可变更性。上市公司管理层往往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的选择机会进行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操控。虽然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施展空间。

    3.4加大监督和处罚的力度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较为宽松,市场监管缺乏连续性,这助长了机会主义行为。为此,须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有效监督和法律约束。上市公司常常借助于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承销商等)的介入使之行为合法化。

    参考文献

    [1]姜文学.对经济管理行为一一盈余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3(2).

    [2]秦冬梅.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J].商业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