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智能化改造

    杨鸿志 陈静

    

    摘? 要:该文对现有图书馆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通过现有例子对图书馆智能化改造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同时对图书馆改造提出4点建议。1)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分析所带来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2)结合当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将图书馆的功能信息化、移动化。3)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在图形化方面的优势,对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整理。4)在相对成熟的无线射频技术领域中,把握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特点,以此来帮助传统图书馆进行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智能图书馆;智能化改造;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阅读对个人来说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在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已将“促进全民阅读”写进了《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接着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把“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2012年更是在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开展全民阅读,截至2017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第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全民阅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服务的主阵地,肩负着阅读推广的重任,向全民发出了阅读的号召,并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实践与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低、书籍归还烦琐,并且书籍保存难度大,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1 近年来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实例

    早在1999年美国Rockefeller大学图书馆以及密歇根州的Farmington Community图书馆就开始启用RFID技术,放眼国内,上海图书馆也启用RFID技术很多年了,通过RFID技术读者可以利用利用设备自助查询自己的需求用书,进入图书馆的相应界面,点击自己想要的那本书的书籍名,查看其相應的信息及对应楼层,读者借阅完毕后仍可利用RFID管理技术进行归还。而广东佛山采用新型PPP建设模式,即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共同建设,双方共同合作管理的新型模式。不仅如此,佛山的“图书馆ATM机”“智能归还”等其他馆外智能服务也得到了推广。在人工智能方面,具备咨询功能的机器人陆续出现在图书馆中,这不仅颠覆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上也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港图书馆出现了2个具备唱跳功能且能够说19种语言的人形机器人,他们适用于演示计算机编程与教学,这种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帮助图书馆,也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灵感,帮助其学习。而南京大学结合多项技术开发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对图书的位置进行实时更新并告知读者图书的具体位置,而且具备了记忆与学习的功能,这个机器人具备多项国内外专利,在国际上也是遥遥领先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2014年则采用了自动存取系统(ASRS),具体方式是用自动化部件存储系统来实现的,有效解决了日益增长的图书与图书馆容量相矛盾的问题,扩大了图书馆的馆藏量。再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该学校的图书馆采用了智能硬件设施与手机软件相配套的方式,即一套安全的门禁系统与24 h监控系统,该校学生通过特定磁卡进入图书馆,该方式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查核对其身份的传统模式,并且这种刷卡进入的方式还可以自动统计该学生在图书馆的累积时长,以及借阅的图书本数,在此基础上锦城学院也在手机端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来与图书管理系统相呼应,让学生在手机端也能查询到图书馆的相关信息。

    2 图书馆的智能化改造

    2.1 信息服务面向大数据

    大数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方面,它将整合的数据交给计算机处理分析,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准确率。在如今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被人推荐,然后去图书馆里借阅这本书籍,这是传统的“人找书模式”,而当我们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了“合型协同过滤算法的个性化推荐[1]”,这些数据会经过处理而自动生成一些可能感兴趣的图书,将其推荐给你,间接地提高了图书馆书籍的利用率。

    当我们去采购书籍时,在每年图书馆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笔资金,并且能够保证将买回来的书籍尽可能多的在借阅图书的人手中流动起来。这就需要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应用——“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采购决策辅助[1]”,能够显著地提高采购质量,避免采购的书籍浪费。

    2.2 掌上图书馆的开发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4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10.6%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7.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2]。”通过这一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更倾向于数字化的阅读,因此图书馆移动端的开发也尤为重要。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成为移动开发的首选。相对于手机App应用,微信小程序更简单且成本低,微信的日均在线用户量以及普遍人数是国内应用中的顶流。再根据读者对移动智慧图书馆信息推送需求的调查结果,微信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推送与书籍相关的消息,将自己图书馆的典藏书籍通过线上的形式推送,提供线上线下2种渠道,在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快了图书馆的智能化进程。

    2.3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借还书籍的场景上,例如在借书的过程中,借书者只需将所借书目的封面与借书人对着摄像头扫描一下,即可完成借阅,而在还书的过程中只需将书的封面对着摄像头再次扫描,会语音通报所借书目的归还信息,借书者只需按照信息将其归还即可,由于书的位置、书架的位置都是相对应的,不会有重复或者乱放的情况;因此书和书架的信息都是完整的,进而将书与书架的排架信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3]”,以上则基于人工智能所实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借还书的管理效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读者先将书归还到管理员处,管理员再将书重新归还到书架上的烦琐工作。

    而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不仅如此,它也可以被用作人脸识别,如果是图书馆的非公开区域,我们只需将允许进入的人的图像提前录入系统,只有人脸识别通过了的人才可以进入非公共区域,这样对于典藏图书以及其他具有高价值的典藏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2.4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RFID技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即是无线射频技术,像一些电子标签、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接收识别器等,其自身能够显现出的空间耦合特性相对较强。同时又因为射频技术的强适应性与与其可保密性,所以射频技术的安全性非常高。不仅如此,它的应用成本和制作难度与传统条形码相比,过程更简单,成本更低,在与传统条形码的对比中,基本能够代替传统条形码,并能更广泛的在图书馆应用[4]。所以射频技术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又一智能化提升。

    在图书的管理方面,射频技术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图书管理员可以借助大型的书本识别设备将书籍进行自动分类拾捡,大大提升了图书管理员的效率[5],同时,书本之间根据传输节点发射的能量信号强弱,实施书籍的物理位置定位[5]。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由于不能够确定读者何时能够来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所以图书管理员至少有一人需要在借阅台等候,但是当我们基于物联网技术而开发的功能可以对以下功能实现,如图1所示,即读者提前在平台上注册好相应的信息,接着在平台上预定所需的借阅书籍,然后物流人员接到相应的信息将图书馆的书籍放到指定位置的智能取书柜,书一旦到达智能取书柜后将会自动发送消息到借阅者的手机上,然后借阅者便可在相应时间内到指定位置取走书籍,在读者阅读完书籍放到智能取书柜后,再由物流人员送回图书馆,而我们的书籍管理员在图书到达智能取书柜和被取出送回图书馆时,都会有相应的短信提醒,方便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阅时长进行统计[6]。这个功能不仅使图书管理员的时间更灵活,而且让借阅者也可以享受到不出门就能在家借阅到图书的便利。

    3 结语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图书馆智能化的脚步又再一次加快,许多新兴技术都将运用在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可以以此作为跳板,为广大的图书爱好者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借阅方式,加快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从而切实响应党全民阅读的工作,积极营造书香中国的氛围,提升国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蕾,孔伟.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系统框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71-75.

    [2]阎密.数读2019全民阅读消费[N].国际商报,2020-04-24(5).

    [3]麻思蓓,许燕.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20(4):44-51.

    [4]黄李燕.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20(5):78-79.

    [5]罗招贤,虞文鹏.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数据管理与信息服务共享技术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1):179-182.

    [6]步宏婕,王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管理智能化研究[J].圖书情报导刊,2018,3(1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