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

    李书勤

    摘? ?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高等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新师范教育创新发展空间、课程与教学以及师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互动和评价机制;通过绿色发展学校生态建设绿色校园;通过开放发展办学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协同创新;通过共享发展学校资源提高学校效益,实现与地方的互利互惠。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40-02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 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1]。在高等師范院校发展进程中,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充分结合新时代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需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由以土地、经费、规模等外部条件发展模式向以质量、结构、效益等内部动力发展模式转型,不断深化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创新发展师范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高等院校肩负着历史和民族使命。地方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育基地,以创新发展为理念转型新师范教育势在必行。新师范是现阶段对以国家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深化[2]。新师范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从中国经验里长上来。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新师范教育的主体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卓越教师,必须持续创新发展。

    (一)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创新发展空间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期,其中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亟待改变,为高等师范院校发展指明了任务和方向。高等师范院校要以乡村振兴和教育扶贫战略作为契机和己任,将乡村教师教育作为内涵建设的战略布局,努力培养理念新、业务强、师德高的优秀农村教师,在服务乡村教育的同时拓宽学校发展空间,为推进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师范教育的核心环节,要结合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提升和创新。要以“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作为新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标准,平衡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师范性和学术性,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上,运用MOOC、SPOC、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新模式推动教学方法革新和优化,培养师范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以新时代为背景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的高等师范院校要与时俱进、精准定位,要结合《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互联网+、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校地合作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标准到多元、从数量到质量、从职前到终生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协调发展教学科研

    师范院校作为高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培养,要以教学为中心。而培养精英教师、卓越教师的应用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离不开科研的支持,归根到底要教学科研两条腿站稳。高等师范院校在改革发展中要协调教学科研,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

    (一)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互动机制

    高校教学与科研基于学科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有机结合可以在互动中实现,互动机制可以通过三个层面建立和实现。一是教与学双主体的互动,即教师在教时和学生在学时的教学科研互动,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的教才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新知识,也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教与学主体之间的互动,师生通过共同的科学研究实现教学相长,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三是教的主体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和科研团队、平台,在课程和课题的实践中分工合作,通过互动互利共赢[3]。

    (二)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评价机制

    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推进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设定统一综合的、合理而规范的双重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加大对教学科研融合性进行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比例,以评促建。

    三、绿色发展学校生态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特点的发展方式,是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承载着绿色理念涵养、绿色人才培育、绿色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要把绿色发展融入人才培养、校园管理与建设各环节。强化绿色发展教育,建设绿色校园,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4]。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进行校园节能改造和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生态的绿色发展。

    (一)进行校园节能改造

    我国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占到社会总能源消耗的8%,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是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在住建部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和校园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激励下,运用光伏系统、照明改造、节水器具等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大力开展校园节能改造和节能专项工作。

    (二)营造綠色校园文化

    绿色校园文化对建设节能节约型校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通识课程、社团活动、讲座论坛、竞赛评比等多样化途径,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的校园空间,使校园文化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师范教育中融入绿色教育理念,培养具备绿色学校建设意识和素养的师资力量,使师范生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为当今以及未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放发展办学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潮流,我国高校的发展也从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开放办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要通过开放发展办学空间来拓展办学环境,提升办学质量。

    (一)以开放式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师范院校要开门办学,在教育教学上加强国内联合,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秉承开放理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建立开放办学机制,建设开放办学平台,在人才培养上克服封闭性和局限性,通过区域化和国际化途径,不断扩大实践国内外校际合作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开放式科学研究促进协同创新

    高等师范院校的科学研究要在学科、项目、人员、设备、平台等各方面积极寻求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所协同,充分汇聚创新资源,通过深度合作释放创新活力,实现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协同创新推进科学研究。

    (三)以开放式社会服务实现合作互惠

    高等师范院校在与社会和组织的开放合作中实现双边互惠。学校开放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免费的和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以便用于学习和研究,既开放内容性资源,也开放技术性资源[5],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等。学校也以开放争取资源,通过服务地方发展与地方合作共建赢得办学经费、各类资源以及发展空间。

    五、共享发展学校资源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还处在摸索、完善的过程中,每所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享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上到线下的发展历程。共享发展理念为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拓展了新路径。

    (一)对内软硬件资源共享

    高等师范院校共享发展首先要实现校内资源共享。要营造宽松有序的制度环境,打破学科、学院原有的界限和壁垒,优化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形成学科间开放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优势互补,培育新学科生长点。要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和课程计划,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开放共享。要创造调度自由的资产资源条件,使房屋、设备面向全校全面开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对外区域资源共享

    高等师范院校共享发展要将校内资源共享拓展到高校间和地方上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利用学校师范教育和软硬件资源,实现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学校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学校与地方的互利互惠,学校对外共享的资源包括图书馆、操场、体育馆、教室、教师、课程等,共享主要以省、市为区域单位实现。

    参考文献:

    [1]柳燕,李汉学.教育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治理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5).

    [2]胡钦太.“新师范”建设的时代定位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王旭.硕士生学术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

    [4]邬国强,景慧,汪旸.高等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

    [5]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