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乐

    鄯爱红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樂乎?”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战国)《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跟多数人欣赏音乐更快乐。”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写作背景】《孟子》为“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梁惠王下》属于《孟子》中的一篇。

    【现实意义】独乐乐不如与众人乐,这是孟子基于对人性理解基础上发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西方思想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论,马克思将之概括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理论上说,“与人乐”“与众乐”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人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满足后产生的与他人分享成果的需求。当今世界,各国基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共享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理念,既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精神需求的表现。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教训来说,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为了追求效率,忽视了公平,忽视了对少数群体的关照,不注重共享,结果导致贫富分化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从经验来说,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 “分享型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确立共享发展的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要有“与人乐”“与众乐”的境界,对于处于被动的弱势的一方而言,也不可“坐享其成”,等待“平均分配”。共享的核心是参与,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只有通过共建才能促进共享。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