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杨钧月 代富红 吴琳 周捷




摘要:根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城乡规划专业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优化策略:一是将教学内容构建为认知、理解、应用三个层面;二是设置总结讨论课,合理设置选题;三是小组竞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四是加强课程合作,理论结合实践。
关键词:城乡规划;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97-04
外国建筑史(以下简称外建史)作为开拓学生视野、完善学生建筑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建筑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在建筑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中均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大多沿用建筑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比较成熟的框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安排设置上与其基本相同。然而,城乡规划学的学术范围和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特点,在研究对象、分析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城乡规划类课程教学和建筑专业类有明显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各名校开设外建史课程以来,针对建筑专业的外建史课程教学研究已初成体系,硕果累累,而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外建史课程教学研究却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笔者根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现状和在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学经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尝试探究城乡规划专业的外建史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一、 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涵盖内容庞杂,难明条理
陈志华著的《外国建筑史》和罗小未主编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作为国内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外建史课程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从宏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建筑发展规律的影响,到微观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细部构造、艺术处理等在建筑中的具体展现,可谓面面俱到。在有限的学时,想要学生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依据不同专业的特性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就城乡规划专业而言,则需要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去学习,教学应在总体特征等大方向上有所把握[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如何明晰条理,引导学生的宏观意识,就成了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的一大挑战。
(二) 课时偏少,教学难成系统
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贵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所安排的学时较少(表1)[2-5]。虽说大三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就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几乎是首次接受系统的建筑史教育,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外建史知识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增加学时,将建筑史课程教学贯穿于5年的本科教学中,形成完整的外建史本科教学体系,是现在大部分高校建筑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2-5]。
(三) 教学方式老旧,课堂缺乏活力
外建史课程教学普遍依赖教材[3]。教学方式以讲授式为主(也称陈述式教学)。教学缺乏新意,学生学什么主要看教师教什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论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相应知识点,学生大都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浅薄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性,不会基于教学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更不懂得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形成自己的建筑价值观,学生对同一风格建筑的评价大都源自课本,千篇一律,没有自己思考的成分[6]。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 学生对学习外建史课程的认识不足
笔者曾依据刘冬梅关于“学生对学习建筑史的意义的理解”的研究[7],对贵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进行开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外建史的意义认识并不完整。受访学生共59名,其中47名认为:学习建筑史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学习的重点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另有9名认为:学习建筑史除了提高理论素养外,还能从历史建筑中吸取建筑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余下的3名学生则持消极态度,认为建筑史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发现学习对自己的帮助。然而,就城市规划专业而言,外建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应该更广泛,不应仅仅讨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还应涵盖历史街区、历史城市的产生、发展、变革与消亡等内容。此外,对影响建筑、街区、城市发展的各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战争、政治、宗教等,也应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这些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由此看来,如何完善学生对外建史学习的认识,是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 外建史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外建史课程教学的研究目前有相当多的成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规划方面,王岩和李雯等人提出要抓主线、做取舍、重对比[1, 8];刘先觉教授认为教学内容不应停留在教材上,应把大量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甚至相关的音频资料加入到教学中[9];王薇、李雯、刘华钢等人认为,外建史的学习应与时俱进,增添当代的内容,让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有更完整的认识[4, 8, 10]。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已率先尝试优化外建史课程教学体系,把外建史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设置外建史各专题课程(选修)和与建筑史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将外建史课程教学扩散到大一至大五每一个年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4, 5]。在教学方式方面,几乎所有相关研究都提出教学方式应多元化,除开设讲座、增加绘图作业、加强实践(主要是参观)外[4, 9],还大力倡导采用互动式教学[3, 7, 11]、体验式教学[2, 12]与发现式教学[6]方式。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一系列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三、城乡规划专业外建史课程教学改革
(一) 将教学内容构建为认知、理解、应用三个层面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达到突出重点内容的目的。鉴于不同专业的研究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即使采用同一本教材,教学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而城乡规划专业可根据自身特性,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变化(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