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小麦冬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庆文

    摘 要:该文分析了泗县小麦冬前耕种管理上存在的选种随意、秸秆还田不科学、土壤连年旋耕、播种质量差、不重视冬前化除等问题,提出了科学选种药剂拌种、精耕细作、配方施肥、宽幅播种、冬前化除、适时冬灌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小麦壮苗越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冬前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040-02

    1 泗县小麦生产现状

    泗县地处黄淮平原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最近十年来,泗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9.0h,年平均降水量901.6mm,≥0℃积温年平均为5642.9℃。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境内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生长。小麦是泗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11.3万hm2,年平均产量在6750~7500kg/hm2。主要品種为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约占90%以上,以淮麦系列、皖麦系列、山农系列为主,少部分晚茬口地块种植春性品种。近年来,泗县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小麦药剂拌种、种肥同播、无人机绿色飞防等先进技术正逐步融入小麦生产中。

    2 泗县小麦冬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小麦“七分种,三分管”,冬前培育壮苗是小麦高产的关键,但在泗县目前小麦生产中,有些农户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诸多新的小麦生产技术应用较少,特别是在小麦冬前管理上不重视,导致小麦越冬期形成不了壮苗,不能打下丰产基础。

    2.1 品种选择随意,未进行种子处理 近年来,由于农资市场的混乱,一些农资经销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多渠道乱引、乱调、乱推小麦品种,造成本地市场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部分农户不能按照县农业部门发布的秋种技术意见选择主推品种。据调查,目前全县小麦种植品种多达30个以上,特别是有的春性品种,由于农户不了解品种特性及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遇到特殊年份易受冻害。引进的种子有的带菌,而农户不知,近年来泗县有的地块出现了小麦全蚀病,还有其他病害多数是由种子带菌引进,部分农户购进的种子不进行处理、直接播种,造成小麦生长后期病害发生较重。

    2.2 前茬秸秆还田不科学 泗县小麦前茬作物多为玉米或大豆,有的农户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由于天气或土壤原因小麦不能及时播种,前茬玉米或大豆秸秆粉碎不及时,造成粉碎质量差,水分丧失,影响秸秆腐烂。另外,还有的农户对粉碎后的秸秆处理不科学,不能将碎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造成小麦苗期吊苗发黄或死苗,特别是玉米茬由于秸秆还田量较大,表现尤为突出。

    2.3 土壤连年旋耕 泗县部分地区秋种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松暄,有的农户不进行耙耢镇压直接播种,往往造成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导致穗数不足;有的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生长和下扎,冬季跑风受冻,导致黄弱苗或死苗。

    2.4 播量过大,播种质量差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幅增加,青壮劳力大量外流,无法通过培训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多数农户仍按传统的播种方式,行距18~20cm,播量300kg/hm2以上,多的达450kg/hm2,播种深浅不一,造成群体整齐度极差,很难达到一播全苗、苗匀、苗壮的要求。

    2.5 施肥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泗县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按照县土肥站发布的配方要求使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施用过少,不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减肥增效原则,达不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培肥土壤原则,造成土壤结构变差,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在肥料运筹上,不注重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及追肥时期,直接影响了小麦的绿色生产。

    2.6 不重视冬前化除和冬灌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泗县小麦冬前生长气温偏高,田间冬前杂草较多,生产上虽然技术部门每年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小麦冬前化除的知识,但农民群众仍习惯于在春季见草才除,对杂草秋治不够重视。但春季化除由于草龄大,用药量增加,成本增加,且化除效果不好,甚至有的农户化除滞后造成小麦药害。另外,冬灌也是小麦苗期田管的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但在泗县常被农户忽视。

    3 对策建议

    3.1 选择良种,做好药剂拌种 目前,适合泗县种植的小麦主推品种有淮麦29、淮麦33、烟农19、百农207、徐麦35,搭配品种有皖麦203、华成3366等。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没有包衣种子可进行药剂拌种,杜绝“白籽”下地。拌种用药可根据各地病虫发生情况,合理选择。根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300~450mL/hm2兑水2250mL拌麦种225~262.5kg,防治全蚀病,或用4.8%苯醚·咯菌晴悬浮种衣剂750g/hm2兑水适量拌种300~450kg/hm2,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病虫混发地块可用24%笨醚·咯·噻1050mL/hm2兑水1500mL拌麦种225~300kg或45%烯污·苯·噻虫750mL/hm2兑水2250mL拌种375kg,可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苗蚜和地下害虫。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3.2 精细耕整,打好播种基础

    3.2.1 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前茬作物收获当天,此时秸秆呈青色,水分和糖分含量高,质地较脆,便于打碎和腐烂,应立即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在机械操作上尽量打碎打细,秸秆长度最好在5cm以下。

    3.2.2 足墒还田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故应及时浇水。生产上一般采取边收割边粉碎,特别是玉米秸秆,因收割时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较多,及时翻埋有利于腐解。

    3.2.3 因地制宜确定深耕或深松 大犁深耕可以掩埋作物秸秆、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等。近年来,随着机械牵引动力的增加,耕翻深度可达到30cm左右,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加大机械深耕的推广面积。通常对秸秆还田量较大、土层深厚的如玉米高产田块,一般可采用机械深耕,耕深达到25cm左右,中产田耕深23cm左右,且对于耕作层较浅的地块,耕深应逐年增加。在耕翻掩埋时,随犁增施适量的尿素和磷肥(标准为每翻压500kg秸秆,增施4.5kg纯氮和1.5kg纯磷),以加快秸秆的腐烂。还田的地块墒情差时,于播种后及时浇1次水,既可促使秸秆腐化,也可防止土壤不实造成幼苗吊死。深松作业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松土深度比深耕深,但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秸秆,也不利于减少病虫害。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少的地块如大豆田,可以采用机械深松作业,根据土壤条件和作业时间,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面深松,作业深度大于犁底层,要求25~35cm。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用深耕或深松作业。深耕或深松不必年年进行,可深耕(松)1年,旋耕2~3年。

    3.2.4 做好耕翻或旋耕后的耙耢镇压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使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因此在深耕或旋耕后都应及时耙地。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當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同时,根系能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麦苗整齐健壮,因此各类麦田都要注意镇压环节。

    3.3 配方施肥,种肥同播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县土肥站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结合生产经验,目前全县施肥方法为:在施足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1500~2250kg/hm2),硼、锌等微肥15kg/hm2的基础上,施用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900~105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150~187.5kg/hm2作基肥。建议使用小麦专用配方肥作基肥:(1)以淤土为主的县北部及种植大豆较为集中的区域,底施配方肥(N-P2O5-K2O:20-15-8)750kg/hm2;(2)以砂姜黑土、棕壤为主的县中南部区域,底施配方肥(N-P2O5-K2O:20-13-10)750kg/hm2。基肥中的有机肥、磷肥、硼锌肥和50%~60%的氮肥、60%的钾肥应结合深耕施入土壤,剩余的40%~50%的氮素化肥及40%钾肥,于拔节至孕穗期间看苗适量追施。专用肥也可用种肥同播技术,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4 大力推广宽幅半精量播种 实行宽幅半精量播种,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可有效地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大力推行小麦宽幅机械播种,播种行距23~25cm,播种深度3~5cm,注意使用的播种机械加装镇压装置。从近几年的生产经验看,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确保土壤沉实,减少土壤透风失墒,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3.5 冬前化除、适时冬灌 通过近几年的冬前化除实践,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秋季治草效果好,成本降低,可大力推广。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为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日平均气温高于8℃时进行,用药配方根据县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自家麦田合理选择。适时适量浇好越冬水,可实现麦田增墒保温,有效预防小麦越冬冻害,为实现抗逆稳产夯实基础。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农民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形成冰凌,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泗县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凤侠.淮北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16(15):48-50.

    [2]胡承霖等.安徽麦作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