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变革及影响分析

    王可馨

    

    新租赁会计准则堪称时代推移进步的科学产物,其基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进行理论取证,有效把控中国市场经济命脉,针对国情国策进行统筹掌握,进而最终生成,解决了以往租赁业务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旨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满足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研究核心主要基于租赁会计准则变化细节进行分析,再者掌握其业务范畴可能带来的相应效果,并针对其加以深究。

    新租赁会计准则的政策依据,主要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修订)》展开详细落实与运行。其重点在于概念界定,租赁判定,针对承租人与出租人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再者针对特殊租赁业务相关事宜进行相应规范与设计。

    一、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变革内容

    (一)租赁的识别、分拆与合并系统化

    租赁合同,必须满足三要素:其一,存在一定期间;其二,存在已识别资产;其三,由出租方将已识别资产使用权交予承租方。新租赁会计准则最具革新性的一点,在于其具备创新性的针对“已识别资产”进行判定,达到此约束必须对资产有指定、部分产能在物理上可区分且资产供应方不具有实质性替换权。另外,判断是否属于租赁行为还可以借助使用权控制模型,即判断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因使用资产进而存在的经济获益,客户能否针对资产使用进行相应把控。由此,新租赁会计准则能够更准确、高效地识别租赁业务,避免主观误判。

    如若涵盖数量较多的各类单独租赁,亦或是合同之间兼有租赁与非租赁相关组成,此时需拆之处理;若企业与交易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签订数份租赁合同,此时需要综合处置。亦需明确,综合之后亦需针对租赁与非租赁进行区分对待,其中涉及租赁需严格恪守新租赁会计准则,其与则仅需参见企业会计准则即可。这样,企业就能灵活地对租赁合同进行分拆与合并,运用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更直接,更精准评估资产水平,掌握负债程度,进而确保具备充沛水准完成对于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抗衡,实现市场竞争能力的扎实积蓄。

    (二)承租人会计处理模型单一化

    基于原租赁会计准则,承租人在会计处理方面往往沿袭两类模型:其一,经营租赁,无需列表,仅需载于财务报表中附注;其二,融资租赁,应当载于资产负债表,因而需各自展开会计处理。新租赁会计准则指出经营租赁实则亦存在融资性质,所以基于单一模型,经营租赁资产过程中展开资本化控制。准则严格指出,租赁负债需要基于租赁期起始租赁未付款项展开初始计量,若其属于租赁激励等则需扣除处理,未来展开其他计量,承租人需要基于固定周期性利率完成费用统计,且归纳至当期损益范畴;使用权资产则需基于成本完成与之对应的初始计量,针对租赁负债方面的初始计量作为基础,同时辅以扣除租赁激励,初始费用,与预期成本等相关款项。未来进行计量,可基于成本模式展开。新租赁会计准则精准完成会计处理措施,确保财会人员恪守规矩,依规处理,进而夯实财务信息价值与水准。

    (三)特殊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完善化

    若属于一般出租人范畴,新旧两类准则尚未针对其展开差异性处理;然而若属于特殊出租人范畴,新租赁会计准则严格指出,需严格基于特殊租赁业务完成与之对应的会计处理。其一,融资租赁期开始日这一关键节点,明确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同时针对租赁收款额现值进行比对,把控收入实际水准。其二,基于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将其中的未担保余值现值进行减除,在此之后,即可将余额纳入成本。其三,精准收入与销售成本二者差距,将之界定为销售损益,归入当期损益范畴。基于新租赁会计准则,属于特殊出租人群体者,需要选取特殊会计处理,此举有助于夯实出租人会计处理的周全性与便捷性。生产商和经销商出租人也可以借助较低的利率报价,从而吸引客户。

    (四)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细致化

    基于转租赁范畴,转租出租人需针对原租赁使用权资产展开分类。其更具严格性的指出,原租赁合同以及转租赁合同二者均具备特殊性与独立性,因而分别纳入承租人与出租人范畴完成相应处理。基于售后租回視角,需判定资产转让与销售之间关联性应归于何等交易形式,从而选择可靠的会计处理手段,并针对资产负债予以把控,针对获益与损失展开详实整理。新租赁会计准则及时把控缺陷,针对特殊业务情况展开更具细致性与精准性的界定,此举得以保障传统租赁会计准则争议得以根治。

    二、租赁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分析

    (一)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的影响

    原租赁会计准则核心要点在于重视资产所有权,也就是评估承租人其符合资产所有人条件与否。若所有权关联风险与收益转予承租人,能够将其归入融资租赁,同时契合如何一点便可认证:其一,待租赁期届满,所有权转予承租人;其二,认定承租人具备购买选择权;其三,租赁期时间高于资产可使用时限3/4;其四,租赁付款额现值应至少达到资产公允价值90%。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则租赁被归类为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相比,经营租赁有着融资成本更低、租赁期限更灵活的优势,可以为企业保留资本,享受税收优惠。但是由于其属于表外融资,不改变资产负债率,换而言之,经营租赁变相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

    新租赁会计准偏向于资产使用权,需要判定承租人与资产使用人一致性。合同开始日,企业需针对合同性质予以评估。若一方存在让渡行为获取相应对价,可界定其为租赁合同。其提出经营租赁由于源自融资活动,因而应当赋予其融资属性,并纳入资产负债表。这使得那些拥有大量表外资产的企业不得不进行表内融资,无法通过设计合同条款规避租赁资产入表,避免财务信息晦涩隐蔽,此举有利于精进财务数据可靠性与价值性。

    2.对利润表的影响

    租赁期开始日起始,原租赁会计准则背景下,将各期租金纳入成本费用,并将其录于利润表。新准则颁布,其能够基于如下方式针对利润表进行干预:其一,若利息通过租赁负债予以确认,应归纳至财务费用范畴;其二,使用权资产摊销,视为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基于新准则,可认定其针对使用权资产进行针对性处置,并针对资产减值损失数据予以掌握。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縱观租赁负债其本金与利息,其现金付款额通常能够在一系列筹资中予以呈现,进而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干预。同时也会影响到与现金流有关的指标。原会计租赁准则中与经营租赁相关的付款额归类为经营性活动。新会计租赁准则下,短期或低值租赁付款额以及在计量租赁负债时未考虑的可变租赁付款额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租赁负债偿还本利和使得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增加。

    (二)对企业租赁业务的影响

    1.难以获得租赁业务豁免权

    针对短期或低价值租赁,此时承租人能够以拒绝确定方式,得到相应豁免权。故租赁的豁免方法有:其一,将租赁期化长为短,使租赁期不要超过12个月。其二,低价值资产租赁。指租赁资产价值水平欠佳,通常视为低于4万元这一范畴。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第二个豁免条件很难满足,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应多从第一个豁免条件作为突破口。

    2.更灵活地管理租赁业务

    针对租赁合同各类情况展开更具契合度的分拆合并,能够更具精准性的秉持实质高于形式理念。企业能够基于所需,将数份涉及租赁的合同进行统筹把控,再者亦可针对对价金额等相应合同进行把控,完成让渡资产所有权整合,形成具备独立性的单独租赁。亦需认识到,承租人具备法律赋予的续租以及终止租赁方面的选择权,从而保障租赁期基于所需加以选择。这打破固有的法律形式,注重经济实质,有助于提高业务部门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实现业财一体化。

    (三)对疫情背景下相关租金会计处理的影响

    对于由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引发的、租赁合同双方就现有租赁合同达成的租金减免、延期支付等租金减让,也出台了新的规定。新旧会计租赁准则对于出租人一方的租金减免和收取的会计处理基本一致,而简化了承租人的会计处理方式。原会计租赁准则中,承租人将减免的租金作为或有租金冲减成本费用以减免租金。在实际支付之际,融资租赁冲减以往确认的长期应付款,相对的经营租赁冲减相应的应付款项。新会计租赁准则大大简化了这一复杂的处理过程,承租人将减免的租金作为可变租赁付款额,在达成减让协议等解除原租赁义务时,冲减成本费用以获取租金减免。延期支付之际,其再冲减已经确认的租赁负债即可。特殊时期下适用特殊的规定,这同时也体现了新会计租赁准则更为简便和灵活,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程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租赁会计准则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在发展的道路上设下重重关卡。财会人员应该深度研究准则的现实意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协同业务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企业经济实质,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