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于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最主要的教学部分,初中的语文阅读要求和小学的不同,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字词之外,还要学会剖析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挖掘作者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这需要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作为支撑,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方面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初中阶段作为语文学习的承上启下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阅读教学不仅实现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老师必须重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助力阅读兴趣培养

    學生们深入到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时有些学生感觉到阅读学习力不从心,老师讲述的知识消化不了,无法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更甚者文章中的句子也不能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们丧失了阅读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实现学生的思维可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在阅读知识的简化中更容易理解相关问题,增强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出师表》的学习中,老师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以本文中的主人翁诸葛亮为思维导图的主干,以诸葛亮对内忧外患的担心,对汉室振兴的期待为枝干进行阅读文章的讲述,使得这篇文言文阅读在思维导图的展示下思维脉络更加清晰,故事情节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对本篇文言文阅读的说明形式进行说明,本文是以议论为主,说明性很强的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极为明确。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得学生们体会到本篇议论文中包含的基本文章要素,在学生全面理解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清晰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感受到阅读知识并没有那么难,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思维导图助力阅读能力提升

    教师在讲台上单纯的讲解阅读的内容,解答的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生难以对这样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到关于阅读的具体方式方法,难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得到提高。还有一些老师只是单纯的重视阅读题解题技巧的传授,并没有将这些解题技巧运用到具体的阅读文章中让学生进行实践,忽略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们将每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心思想透彻于心中,并能够总结出规律性的答题技巧,有助于学生感受阅读文章中的魅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可以把“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三篇文章放到一起,展开群文阅读,在课堂上以这三篇文章的题目为主干,景物写作方式、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文章重点字词为枝干分别绘制在三个思维导图中,让学生在三个思维导图的分析整合和总结中了解到景物类文章的阅读方式,并且从具体的三篇文章中总结,物描写文章的解题技巧和剖析着力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解决语文阅读相关问题,并掌握更好的学习技巧。接着,老师给学生出示一篇课外阅读理解问答题,让学生通过这三篇文章的学习基础和答题技巧的掌握,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实践,实现温故知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思维导图助力阅读知识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老师课堂授课,还要强调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复习和巩固,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才能够实现学生对阅读相关知识的思考和记忆,提高知识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并在自己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补充完善知识点,实现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记忆,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秋天的怀念》阅读课后,老师让学生自主绘制复习式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再复习,阅读知识的再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在梳理,使得学生构建出符合个人的思维导图,在这样的思维导图引领下,实现学生真正的把握作者的个人生平、母亲与“我”的人物性格以及秋天的怀念所传达的悔恨、悲痛、怀念的思想感情,实现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想法,将本篇文章的重点词句也标注在思维导图中,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构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结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探索文章的写作目的,寻找文章的主旨,总结文章中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情感,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进而找到解答的方法,而且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时候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堂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作者通联:广西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