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设置与兴趣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朱纪颖

    语文科目,本身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过于死板,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引导。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使得教学活动的质量未能达到预期,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优化便是当前普遍教师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非常大,当课堂教学活动有着较高效率时,一方面能够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学生们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普遍都将重心更多放在学生的成绩层面,按照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进行知识讲解,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极为低沉。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工作完成的重要前提,对学习活动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学生们失去了兴趣,自然就会选择放弃学习。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阶段,自身思维模式正处在感性的强势期,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事物产生了喜爱或者厌恶情绪,直接决定其看待事物的基本态度。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一味进行知识传输,而需要将学生们的情况考虑进来,确保教学活动得到优化。

    二、通过情境设置和兴趣激发开展语文教学

    1.通过情境设置开展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都以课文为主,每一篇都是编辑人员精挑细选而成。因此,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提升教師自身的综合水平。我国文学本身有着较强的音韵美特点,每当人们进行朗读时,细细品味,可以有效融入其中,使得自身情感得到升华。正是因为这一因素,教师便可以尝试从朗读层面入手,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课文学习。

    例如,在进行课文《我爱这土地》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首优美的曲子,从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同时还可以展示相关PPT,播放一些美丽的风景。而教师则进行范读,教导学生们朗读的方法。而学生们则是一边观看,一边聆听,有效融入到情境之中。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们自主朗读,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歌曲以古典风格乐曲为主,同时再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优美的风景图。很快,学生就能将自己代入进去。如此便能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中的“土地”、“怒风”以及“黎明”,最后再慢慢思考,为什么作者的眼里会时常饱含泪水。在课堂的尾声阶段,教师再为学生们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其谈一谈自己的朗读感受。每一个学生由于基础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本文的理解自然也有着诸多区别。大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升了学习质量。由此能够看出,在实际学习时,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让其自由感受和学习,很快就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依靠这种方式,学生们便会逐渐转变自身想法,对于语文课程也将有着更高的喜爱度。

    2.通过兴趣激发开展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充满情感,并且有着较强的艺术化特色。有时如果教师的讲解过多,不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效果。因此,教师便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使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课文《范进中举》讲解的时候,如果教师的讲解过多,学生的思维将会时刻紧跟教师,没有任何多余的思考空间。但是,学生显然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自然对于学习效果会带来影响。为了能够对其兴趣进行激发,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电影或者电视剧视频,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视频内容展开对比,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感受文章当时的背景,促使学生们对于课文本身的理解有所加强。相比于语言传递,这种方式能够对其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带来刺激,进而使其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转变自身态度,从原本的排斥逐渐变成喜欢,进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总是将注意力放在知识传递,而需要尝试对学生的兴趣展开培养。为此,教师便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融入进来,认真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使得自身水平有所提高,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草桥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