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李浩文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农业活动为了准确和时代接洽,农业经济管理层面积极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接轨,摒弃传统管理方式,让农业经济管理的格局扩张,在贯彻信息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对接转换不和谐的现象。本文就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剖析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以及寻找切实可靠的方式使得电子商务和农业经济对接顺利,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多元借鉴视角。

    一、引言

    农业是兴国之要,农业经济管理是由国家层面的部署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主导干预的宏观手段,对农业经济的保护以及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帮扶农业经济建设有效发展,逐步落实信息化建设战略部署,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重点分析目前国内农业发展现状,通过逐层分析概化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建设的要素,披露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的矛盾,帮助我国农村经济稳定跟进发展,为农业的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統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走低态势,但是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生命力带来的经济效益才刚刚显露。现阶段,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经济效益之间的落差仍较为悬殊,农村产业布局和城市多元化的产业布局相比表现力较为单薄,经济产出和经济效益的总体表现以及长期发展态势不稳定。农业信息化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跨度覆盖了经济、教育、文化等多层面,就教育工作而言,借由信息化的平台能够有效整合优势资源,拔高优势资源的地位,提高其利用率,进而推动教育资源的深度自省落实深化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势必会整合农村优势经济资源,为农村和城市搭建互通的虚拟桥梁,将信息的采集、对比、更新等工作进行线上发布,对农村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农业仍然是我国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产业,现行的农业产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为农业提供多角度的发展视域,形如,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借由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农业从业者能够从销售层面降低一定成本,将销路打开,从而实现劳动所得变现,使得经济效益表现呈现乐观态势。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手是段链接自动生产的关键,通过自动生产,农业从业者能够定时、定点、定量地进行生产活动,减少非人力因素带来的产能浮动较大的现象。农业信息化也使得农业团队的人员录入上限变低,农业从业者的工作分配更加富有科学性,可以为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提供细节的操作流程。

    (三)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在实际投入市场中时总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农业从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对自身产值的估算往往需要参照季度性的市场反馈,针对反馈对农产品的处理方式进行细化调整。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无法准确判断市场的动向,从而导致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流失,进而导致农业从业者的收入浮动变化大。其次,传统农业市场的交易通道并不是时刻通畅的,且交易的通道死板,工作效率走低现象时有发生。在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下,农业从业者并没有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容易接收到片面的市场信息,盲目从众现象导致农业从业者市场需求判断失误,进而引发市场供远大于需,造成了市场过饱和现象,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收益自然就降低了。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小有成效,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仍有没有客观认识到位的盲区,因此不能过度依赖以往经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科学地把控建设步骤,起草规划流程,参照流程细化工作重点,逐步推进建设工作。我国地农村数量较大,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初期应当部署专家根据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工作,力求通过差异性地部署实现各个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同时,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层应当积极多角度吸纳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借鉴农业强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硬核技术弥补我国的建设盲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技进步以及创新观念的渗透。我国农业产能并没有溢出,导致了农业从业者的收入角度局限,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农业作物的产量有所拔高,帮助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目前,农村网络全覆盖已经基本实现,通过互联网农民能够及时掌握活性较高的市场信息,帮助信息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

    (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

    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信息化建设的反馈来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并没有有效的保障制度,因此,电子商务时代的优越性表现差强人意。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工作,针对特殊贫困的农村地区予以定向资金导入,帮助贫困农村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基础保障。根据已有其他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急切需要满足市场发育的硬件、设备支持以及相应配套系统支持下的软件作为开源手段。参照农村区域的实际资源表现、农民认知以及地方开发要求借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发软件,要求区域的农民以及管理层能够熟悉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发平台地潜在价值,链接其他经济成分的有效渠道丰富传播途径,加强信息的时效性。现阶段,仍然存在网络架构难度较大的区域,面对此类现状可以连动旧有媒体手段,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将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数据进行传播,让农民建立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观念,尽早接触信息化平台从中获益。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壮大其建设队伍

    电子商务时代的对接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化平台,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实时做好基础搭建工作才能持久地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地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村人才储备量几乎为零,这就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持久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政府机关应当着手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安插工作,通过专业、严谨的信息化培训课程进行定向的专业人员的对口输入。同时,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设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专业,培育一大批高素质创新技术人才。其次,单单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输入是无法满足区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对农民进行积极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培育基本的信息化观念,为后期专业技术导入提供先决条件,让农民结合自身认知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根据农村区域差异性,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契机也必须有针对性。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为后期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目前,很多农村区域先行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数据库来整合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引导农民进行收益较高的农业生产,同时也没有疏通销售渠道,农民的收入变化不大,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并没有体现。完善农业信息库势必会掀起电商热潮,将帮助农民探寻合理且渠道明晰的产品输出路径,让农民的生产产品在限定的时间内定点导向需求区域,进而实现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农业发展的维度势必会被扩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正是契合了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不断刺激市场自我更新农业销售途径,将农业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整体拔高,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